日媒称找到证据证明中国人已经开始恐慌,日本网民陷入集体高潮!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0 09:23 1

摘要:不知道小日子是不是被咱们压抑的太久,最近的一则报道让他们集体陷入高潮,那家伙蹦哒的,让人看着都怪搞笑的!我先不说这是个什么报道,让大家先看看小日子在这个报道后的评论,一起猜猜日本媒体到底报道了什么内容能让它们自嗨成这样!

文/胡铁瓜

不知道小日子是不是被咱们压抑的太久,最近的一则报道让他们集体陷入高潮,那家伙蹦哒的,让人看着都怪搞笑的!我先不说这是个什么报道,让大家先看看小日子在这个报道后的评论,一起猜猜日本媒体到底报道了什么内容能让它们自嗨成这样!

比如说这个:中国人为什么那么在意日本,成天装什么大国?日本想干嘛跟你中国没任何关系!

中国已经相当害怕(日本)

(中国)就是一群只会耍嘴炮的怂货,现在他们已经开始瑟瑟发抖了吧?不过麻烦他们别跟日本扯上关系!

这个我就不翻译了,估计大家也都能看出来!

看到这里估计了解小日子什么操性的人也大概猜出来日媒报道的内容了吧?我也不卖关子了,下面正式进入主题!

10月7日作为日本五大报社之一的《产经新闻》抛出“猛料”,标题乍一看极具冲击力,字里行间都在暗示“中国因日本新首相人选陷入恐慌”。这则被其包装成“深度国际观察”的报道,仅凭一张微信指数截图和几句模糊的“日网舆论”,就上演了一场从头到尾自导自演的舆论戏码,然后小日子自己就嗨上了!

要是真信了《产经新闻》的说法,难免会觉得中日舆论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报道里说得有鼻子有眼:中国网络平台上有关“高市早苗”的发文量较前一天暴涨4000%,还附上了微信指数的截图当“铁证”。紧接着就引用所谓“日网舆论”,说这是“中国开始认真警戒”“高市炮起作用了”“中国看起来颇为惧怕高市政权”。不仔细琢磨的话,这简直就是“日本影响力震慑中国”的直接证据,足够让不少日本民众燃起莫名的自豪感。

但只要稍微花两分钟较真一下,这层光鲜的伪装立刻就碎了。最站不住脚的就是那个唬人的“4000%增幅”。常玩微信的人都知道,微信指数统计的是关键词的搜索和提及频次,增幅这东西水分大得很,完全取决于前一天的基数。要是前一天有关“高市早苗”的讨论量只有寥寥几条,哪怕第二天增加到几百条,增幅轻松就能突破4000%。《产经新闻》偏偏不提基数,只把这个惊人的百分比拿出来说事,这不就跟街边小贩喊着“一折大甩卖”,却绝口不提原价只有一块钱一个道理吗?更讽刺的是,他们用来“证明中国恐慌”的数据,恰恰来自中国的公开平台,这种拿着别人的数据曲解成自己优势的操作,实在让人看不懂。

另外更值得扒一扒的是《产经新闻》玩的文字游戏。报道中将“中国恐慌”的结论归因于“日网有舆论声音”,而非报社自身的观点,把核实消息源、考证事实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可到了标题和导语里,却故意把主语删掉,用“中国网络热议”“中方态度显现”这种模糊不清的说法,让读者下意识以为这是中国官方或者中国网民的真实想法。这种“把日网舆论伪装成中网舆论,再转销回日网”的操作,简直把舆论操纵玩出了新花样——只要掐掉几个关键主语,就能把主观臆测的评论,变成对手示弱的“铁证”。

更戏剧性的是,这场所谓的“日网热议”,源头根本就是《产经新闻》自己。说白了,这家日本主流媒体先抛出一个没影的猜想,再引用自己引发的网民讨论当“佐证”,最后反过来证明自己的猜想“对了”。整个过程形成一个完美的闭环,唯一的问题是,这个闭环里没有任何真实的事实支撑。这就像一个人自己喊了一声“有老虎”,然后指着惊慌失措的人群说“你看,大家都怕老虎”,却对地上根本没有老虎的事实视而不见。

其实熟悉《产经新闻》的人都知道,这种操作对他们来说早就不是新鲜事了。就在几个月前,中国电影《南京照相馆》热映,这部讲述一个中国学徒冒死保存日军屠杀罪证的电影,凭借真实的历史细节打动了无数观众。可《产经新闻》二话不说就给扣上“中国煽动仇日”的帽子,还跟着散布“南京当时仅20万人”的谣言,完全无视拉贝日记、魏特琳记录等大量铁证。更早之前,日本海上自卫队“凉月号”蓄意闯入中国东海演习区,被中方警告射击驱离,《产经新闻》又反过来炒作“中国炮弹险些酿成悲剧”,把挑衅者包装成“受害者”,目的就是为日本修宪扩军造势。这次拿微信指数做文章,不过是他们老套路的又一次上演。

要说清楚这事儿的荒诞,还得先聊聊被《产经新闻》吹成“让中国恐慌”的高市早苗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客观讲,这位64岁的政客确实有着鲜明的极右翼标签,她的不少言论和行为,在中国舆论场引发关注是必然的,但这跟“恐慌”压根不是一回事,反而是中国网民都巴不得她说到做到!

在历史问题上,高市早苗的立场向来明确且强硬。她长期坚持参拜靖国神社,那里面可是供奉着包括东条英机在内的14名二战甲级战犯。即便遭到中韩等国反对,她还辩解称这是“个人信仰自由”,甚至说“不理解作为同盟国的美国为何也反对”。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她公开对“村山谈话”中的“侵略”一词表示反对,还把“九一八事变”后的日本侵华战争歪曲成“自卫战争”,反对给甲级战犯分祀,也反对建立国立追悼设施。

在涉台和钓鱼岛问题上,高市早苗的挑衅姿态也很突出。她不止一次叫嚣“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还曾向美国智库投稿,宣称“绝不允许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在钓鱼岛问题上,她更是喊着“寸土不让”,呼吁修改相关法律应对中国船只!

可《产经新闻》故意把这种中国网民对高市早苗的“期待”曲解成“恐慌”,也不知道是不是用这种假装看不到的方式给自己壮胆。打开中国的网络平台就能发现,大家关心的根本不是“怕不怕”,而是一直希望这个老女人能够兑现自己的竞选承诺,因为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一直在期待你一个最合适不过的动手机会!

更打脸《产经新闻》的是,就在他们吹嘘“高市炮起作用了”的时候,高市早苗自己却已经开始“认怂”了。刚当选自民党总裁没几天,她就协调放弃了靖国神社秋季例行大祭的参拜计划,她的亲信直言“应避免在首脑会谈前引发风波”。要知道,参拜靖国神社可是她拉拢右翼选票的重要筹码,现在说放弃就放弃,原因很简单——她得看联合执政的公明党的脸色。

公明党早就给她划了三条“红线”,其中一条就是历史认识问题,明确表示“靖国神社参拜不应发展为外交问题”。毕竟公明党主张“中道保守”,可不想跟着高市的极右路线把日韩、中日关系都搞僵。更关键的是,自民党现在在国会参众两院都处于少数状态,离了公明党的支持,高市根本坐不稳首相的位置。这种情况下,她所谓的“强硬”也只能是说说而已。

不光是对外要妥协,高市早苗在国内的日子也不好过。她当选后公布的党内人事安排,被日本媒体批评为“派阀分赃”。掌握党内实权的干事长铃木俊一,是“麻生派”核心,还是大佬麻生太郎的小舅子,麻生太郎自己则当起了副总裁,明摆着“垂帘听政”。更让人诟病的是,她还提拔了深陷“黑金”丑闻的原“安倍派”成员萩生田光一,共同社的民调显示,77.5%的日本民众都反对这种安排。

这也不奇怪,高市早苗在党内本来就没有自己的派系,人脉浅薄,能当选全靠麻生太郎派系在第二轮投票时的支持。现在的人事安排,说白了就是在还“人情债”。有日本网民一针见血地评论:“这哪里是新政权,分明是第二次麻生政权”。这种被派阀操控的局面,注定了她就算当上首相,也很难按照自己的意志推行所谓的“强硬政策”。

更有意思的是,高市早苗自己还说了句让日本民众炸锅的话。她在就职演讲上三次强调“工作,工作,再工作”,呼吁日本人发扬“像马车上的马一样勤劳工作”的“牛马精神”,还要“摒弃工作和生活的平衡”。要知道,日本每年都有近两百人被正式认定为过劳死,“工作生活平衡”早就写进了法律。这番话一出,网络上全是愤怒的声音,有人质问:“她自己享受着顶级政治家的待遇,却让普通人当牛做马,太讽刺了”。

一边是《产经新闻》吹得天花乱坠,说“中国怕了”,一边是高市早苗在国内面临民意反弹、派系掣肘,对外还要向公明党妥协,放弃参拜靖国神社。这两种画面放在一起,简直充满了讽刺。可《产经新闻》偏偏对这些现实视而不见,一门心思沉浸在自造的“精神胜利”里。

其实这种操作,本质上是日本部分右翼媒体的老套路了。先虚构一个“外部威胁”,再夸大自己的“应对能力”,最后得出“对手惧怕”的结论,以此煽动国内民族情绪,转移对内部问题的关注。这些年,日本每年的《防卫白皮书》都要渲染“中国威胁论”,炒作“太空军事化”“导弹部署必要性”,说白了都是为了给日本增加防卫预算、推动修宪找借口。

就像这次,《产经新闻》之所以这么卖力地造“中国恐慌”的谣,跟日本当前的国内形势脱不了干系。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物价一个劲上涨,工资却没什么起色,普通民众最关心的是怎么过日子。高市早苗在竞选时虽然也提了“积极财政”“减税”等口号,但根本拿不出解决民生问题的具体方案,连日本媒体都吐槽“不知道选举争论点在哪里”。这种时候,炒作“中国怕了”,既能迎合党内右翼的心态,又能转移民众对民生问题的不满,简直是一举两得。

可这种自欺欺人的把戏,真的能骗得了所有人吗?显然不能。看下图还是有清醒的日本网友的!

说到底,《产经新闻》这场闹剧,从头到尾就是一场自导自演的“精神胜利”。他们拿着一个水分极大的增幅数据,玩着偷换主语的文字游戏,把自己引发的讨论当成“中国恐慌”的证据,本质上就是把日本民众当傻子哄。

不过要注意的是,日本人有个很奇怪的地方。特别迷信一种东西叫“组织力”。一般遇到失败,首先想到的就是换个人当老大,重新组织班底。觉得没准就能翻盘,不行就再换一个。就比如说二战期间马里亚纳海战日本海军损失惨重。东条英机只能下台。上来的是小矶国昭。小矶国昭干了没几天,因为对南京谈判没有进展,海军也几乎被全歼,只能下台,又换上来铃木贯太郎。但他们却不想想,他们换人和美国人有什么关系?谁当首相,谁都只能用飞机大炮来和美国人对话,美国人也只认那个。现在的日本人觉得换个首相就能让中国人怕,就跟换首相就能打赢美国人一样,只能说是永远实现不了的妄想!

来源:胡铁瓜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