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琅琊新闻网讯秋收时节,走进郯城县的广袤田野,只见一台台联合收割机在玉米地里破泥前行,运粮车紧随其后协同作业,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与天争时抢粮忙,成为“鲁南粮仓”今秋鲜明的主题。
郯城:与天争时抢粮忙
琅琊新闻网讯 秋收时节,走进郯城县的广袤田野,只见一台台联合收割机在玉米地里破泥前行,运粮车紧随其后协同作业,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与天争时抢粮忙,成为“鲁南粮仓”今秋鲜明的主题。
“这片玉米有1000来亩,持续降雨让土壤变得软烂,大型农机难以作业,人工收割费时费力。多亏了这些履带式收割机,不用一天就能收割完毕,还一次性完成了秸秆粉碎还田,为下一茬小麦播种打下了基础。”10月6日,在红花镇连片的玉米地里,郯城县兰青家庭农场负责人李富民看着在泥泞中来回穿梭的“铁牛”,欣慰地说。伴随着机器的轰鸣,成排的玉米植株被连秆带穗卷入机械“腹”中,顷刻间,黄澄澄的玉米便被收获装车,第一时间运往烘干厂。
“雨后作物含水量高,长时间积水极易造成玉米霉变。我们以村为单位,在全县建立了300个网格点,对300辆履带式收割机进行合理调度和科学分配,单日最高抢收面积达1万余亩,全力以赴确保玉米颗粒归仓。”郯城县农业农村局社会化服务室主任刘强介绍,面对“雨考”,郯城县聚焦“技术指导+机具保障”两大关键,以联动响应、科学调度、烘干存储、物资储备为发力点,“抢”字当头,迅速打响了秋粮抢收攻坚战,最大程度降低灾害损失。
收获的粮食能否及时烘干入库,是确保品质的关键。郯城县全面激活了辖区内的120处烘干设备,督促其满载运行,确保粮食“即收即烘”。同时,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公布烘干服务点信息,方便农民及时对接。“我们提前做好预案,对不符合机收条件的地块组织人工抢收,并发动合作社到地头收购、脱粒烘干;能够机收的,则实行联合收割机抢收,确保24小时内烘干入库,实现粮食安全高效储存。”郯城县农业机械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徐杰说。
“抢”字当头,全力以赴。当下的郯城,正以高效的组织、科学的举措和十足的干劲,在金色的田野上奋力书写着颗粒归仓的丰收答卷。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赵泽军 廖杰
临沭:智慧农机助秋收
秋意渐浓,临沭大地上一派繁忙景象。中秋节当天天气晴好,临沭街道后高湖村村民高相军打开手机上的“沂蒙农机”小程序,轻轻一点,就近预约了两台履带式联合玉米收割机。“趁着天气好转,抓紧把20亩玉米收完。”半天下来,两台收割机在田间高效作业,金黄的玉米装满了运输车,拉到合作社的烘干塔等待烘干。
与此同时,在郑山街道官陆村的惠龙农机专业合作社,烘干设备正开足马力运转。合作社负责人王汉纯指着正在脱粒的玉米鲜棒告诉记者:“这些玉米大概25吨,脱粒、筛选、烘干全程机械化。”他边走边介绍,受连续降雨影响,玉米晾晒难度大,烘干量明显比往年高,“今天是烘干作业的第8天,这几天陆续烘干了近600吨鲜玉米。农户把玉米送来,过完磅就不用管了,我们全程负责烘干储存,解决了农户雨天晾晒的难题。”
今年9月以来,持续阴雨天气导致田间水分饱和,玉米、花生等作物收获受阻。面对严峻形势,临沭县把“科技赋能”作为破题关键。临沭县农业农村局依托“沂蒙农机”小程序,对全县46台链轨式收割机进行统一调度,实现农户与农机“无缝对接”,最大限度提升泥泞地的机收效率。同时,全县17台(套)烘干设施全面启用,日处理能力达1200余吨,基本满足应急抢烘需求。
“我们成立了帮扶督导组和技术服务组,分组下沉到镇街,一方面指导农户抓住雨歇窗口抢收,另一方面推广履带式收割、机械化烘干等适用技术,确保能收尽收、能烘尽烘。”临沭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谢国华介绍。
此外,临沭县还提前储备小麦良种4500吨、肥料3.3万吨、农药125吨,组织农技人员制定并下发《小麦精量播种技术指导意见》等资料,为即将到来的秋种做好技术和物资储备。
目前,临沭县秋收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从手机小程序上的智能调度,到合作社里的机械化烘干,再到农技人员的精准指导,科技正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全县粮食丰收保驾护航。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汤婷 孙运河
平邑:全员上阵保秋收
10月8日上午,平邑县柏林镇组织精干力量,前往受降雨影响严重的平邑县穗丰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玉米田,开展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秋粮抢收大会战。
“今天一大早,镇里就组织党员干部和公益岗人员帮助我们抢收玉米,我们感到特别温暖。”柏林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穗丰合作社理事长刘积伟告诉记者。
入秋以来,持续的降雨天气给平邑县秋收工作带来严峻挑战。为最大限度减少因雨水造成的不利影响,确保秋粮应收尽收,柏林镇党委、政府积极响应全县“三秋”生产工作会议要求,果断决策,组织人力物力投入秋收作业。
面对田间积水严重、大型收割机械无法下地作业的困境,柏林镇党委、政府不等不靠,坚持“以人为本、人工优先、机械辅助”原则,及时启动应急抢收预案。由镇党委书记、镇长挂帅,班子成员齐上阵,集结防火、执法、应急力量,动员干部群众400人和镇级专业服务队200人,同时协调合作社自身力量150人,组成“秋收突击队”,全力以赴开展一线抢收工作。
“针对积水较浅、具备一定机收条件的地块,我们在技术人员指导下,适时调配小型收割机或改装设备进行作业。”柏林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军说,对于积水较深的区域,突击队员充分发挥人力优势,脚踏泥泞深入玉米地,采用手工掰棒、装袋方式,高效推进。现场,该镇还统一调配小型农用运输车、三轮车,持续往返于田间地头与晾晒场,及时将刚收获的玉米棒快速转运,确保秋粮收得下、运得出,颗粒归仓。
同时,柏林镇还高度重视玉米产后处置工作。一方面,积极协调辖区内文化广场、学校操场、闲置厂房等各类场地用于玉米摊晾,并联系烘干设备,最大程度地保障玉米得到及时晾晒和烘干,防止因堆积发热而导致的霉变发芽。另一方面,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到一线传授通风存放、离地储存等简易保鲜技术,实现了秋粮“抢收”与“保质”并重。
柏林镇党委书记曾祥龙表示,秋粮抢收行动是全面落实平邑县“三秋”生产工作部署要求、确保粮食安全的具体体现,柏林镇通过行政推动、广泛发动、科学调度,有效缓解了降水对秋收进度的影响。接下来,该镇将继续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在科学做好秋收扫尾工作的同时,适时开展秋播秋种,努力做到收获一块、播种一块,为明年粮食丰产打下坚实基础。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闫春秀 通讯员 陈文倩
沂南:粮食即烘解民忧
10月9日一大早,沂南县湖头镇宋家哨村的种粮大户宋全夏满载着一车刚收获的玉米来到惠农粮食合作社门口排队等候烘干。随着一辆辆满载着玉米的货车有序驶入厂区,经过过磅、脱粒、烘干等程序后,处理好的玉米粒就被装上货车。
“真是太好了,这几天天气不好,怕粮食发霉,听说这里新开了一个烘干厂,我们就把刚收的粮食直接送过来了。这烘干速度快、效率还高,以后收粮再也不受天气限制了,大家种地越来越有底气了。”宋全夏看到加工好的玉米喜笑颜开。
惠农粮食合作社的烘干厂区占地近6亩,总投资超过210万元,配套数字化烘干塔、脱粒机、圆筒过滤筛、振动筛等设备,每日可处理80吨粮食,极大提升粮食处理效率,有效保障粮食质量。
过去,农户种植玉米,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进行玉米脱粒和晾晒。而烘干厂建成运营后,农户无需脱粒,可直接交售玉米棒。“现在有这个厂子,我们直接把玉米棒拉过来,走的时候就全部处理成干的玉米粒了,真的很方便。”宋全夏难掩喜悦之情。
“为了方便种粮户,我们建设了存储仓库,村民可以免费将烘干的玉米短时间存储;天气不好的时候,我们还可以急速烘干,保证粮食的安全。”合作社理事长李勋材说。
该粮食烘干基地的建成投用,是当地推动农业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不仅解决了周边农户长期以来“看天晒粮”的难题,还大幅降低了粮食产后霉变风险,更通过提升粮食品质和溢价能力,直接促进农民增收,为保障辖区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让老百姓把饭碗端得更稳、更牢。
来源:临沂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