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车”真减负 “壮马”有后劲——菏泽市多维发力为基层减负综述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0 09:09 1

摘要:今年以来,我市围绕持续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难题,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从体制机制、队伍建设、协同共治等多维度综合施策,打出一套减负、赋能、强基的组合拳,推动基层治理水平和服务群众效能显著提升。

今年以来,我市围绕持续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难题,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从体制机制、队伍建设、协同共治等多维度综合施策,打出一套减负、赋能、强基的组合拳,推动基层治理水平和服务群众效能显著提升。

从“负重前行”到“轻装上阵”

为给基层干部松绑减负,让其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服务群众、狠抓落实,我市着力完善多项工作机制。

完善清单管理机制。全面建立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各乡镇(街道)平均梳理事项319项。通过构建边界清晰、权责一致、分工协作、运行高效的体系,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优化网格事项清单,由市委社会工作部、市委组织部、市委政法委等部门开展综合评估,区分城市社区和农村网格差异,分类制定事项清单,并创新建立“1+N+1”网格化管理服务新模式,让基层“小网格”成为服务群众的“大舞台”。

完善重点领域攻坚机制。深入聚焦当前物业服务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开展集中整治回头看,持续提升物业服务质量。截至目前,全市完成871个物管小区检查全覆盖。及时总结经验做法,固化为工作制度,印发《菏泽市住宅小区物业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方案》《关于全市物业服务领域突出问题集中整治典型案例》等5项机制,推动从解决“一件事”到办好“一类事”转变。

完善响应评价机制。推广“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做法,镇街(社区)党(工)委收到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后向职能部门发出响应函,相关部门须限期办结并反馈,基层据此进行评价,形成问题处理闭环。同时,创新建立“五方会商”议事机制,以村(社区)党组织为核心,整合居务监督委员会、居民议事会、共建单位及县级职能部门等多方力量,共同协商解决民生实事,目前已累计解决群众“关键小事”7100余件。

完善问题投诉办理机制。针对“滥挂牌”“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基层人员借调”等易反弹问题,进一步畅通“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投诉渠道,公开发布征集问题线索的公告,搭建线上线下投诉平台,安排专人收集处理基层反映的问题。建立重大问题会商机制,压实部门整改责任,对回应迟缓、解决不力的,由市专班调度督办并视情通报,形成“监督—处理—问效”的完整闭环,真正为基层干部畅通言路、卸下包袱。

从“势单力薄”到“兵强马壮”

基层治理关键在人。我市多措并举壮大、优化、提升各类基层工作队伍。

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持续加大招聘力度,着力充实基层工作力量。今年,全市2543名社区工作者报名参加社工资格考试,通过率30.1%,报考人数和通过率均创历史新高。

管好网格员队伍。今年以来,全市共优化大网格232个、动态调整网格员354名,网格设置更加科学,网格员配置更加合理。市县共开展网格员业务培训30余场,覆盖7500余人次,进一步提升了网格员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用好大学生社会实践队伍。市委社会工作部、市县两级团组织通过校地共建、大学生进社区等活动,引导大学生下沉社区,为社区和社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今年以来,共组织1.7万余名大学生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支教支医、扶弱助困、科技推广、政策宣讲等活动1300余场,实现高校学子与社区治理的“双向奔赴”,取得良好社会效果和育人实效。

打造志愿服务队伍。在全省率先成立志愿服务联合会,持续擦亮“菏美”志愿服务品牌。山东省“志汇黄河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启动仪式在菏泽举办以来,全市已组建专业化志愿服务队伍85支,动员2.2万余名志愿者用心守护“母亲河”安澜。成功举办全国“医路有我”应急急救志愿服务(山东首站)活动,393名专业医护志愿者组成应急服务队,深入基层开展“七进”活动370余场,服务群众超7200人次,显著提升了基层应急能力。

从“单打独斗”到“共建共治”

我市积极引导各方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企地协同聚资源。创新引导31家驻菏央企国企成立“兴菏惠民服务联合会”,建成惠民服务中心站点2510个,引入物流寄递、通信代办、金融保险、直播助农等20余项便民服务,今年以来,累计服务超过700万人次。开展成员企业轮值制度,举办各类活动20余场,推动资源、服务、力量下沉基层。

“菏力共治”惠民生。以驻村“第一书记”为纽带,实施“菏力共治”工程。通过精准对接“需求—资源—项目”清单,推动教育、健康、养老、文化等优质资源下沉,累计开展义诊、送电影下乡等活动775场次,惠及群众8.4万余人。

社会力量助矫正。市委社会工作部联合司法部门出台方案,在20个试点社区,引导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社会组织和专业社工参与社区矫正与安置帮教,累计开展就业培训、法律咨询等精准帮扶活动60次,帮助30余名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

协商聚力谋发展。开展以服务招商引资、助力基层治理等为主要内容的“协·商惠菏”专项行动,组织动员350余个行业协会商会参与,积极服务全市中心大局。比如,市花木协会牵头举办全国牡丹芍药产业联盟大会,吸引200余家企业参与,带动牡丹全产业链产值增长25%。

新就业群体添活力。推广“城市治理合伙人”模式,向560名快递员、外卖员颁发社区兼职网格员聘书,有效充实了社会治理力量。创建全国第一支以外卖骑手为主体的“红盾情”应急救护队,组织开展专业急救培训,联合保险公司推出专属意外险,成立牡丹区花都基金。

通过一系列扎实举措,我市基层负担得到有效减轻,治理能力不断增强,服务效能持续优化,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层基础。

菏泽日报 记者 胡德光

来源:菏泽日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