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种莴笋的老乡们最怕什么?抽苔绝对是头号难题!一旦抽苔,莴笋茎就变硬,味道发苦,卖不上价钱。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莴笋抽苔?又该如何防治呢?
种莴笋的老乡们最怕什么?抽苔绝对是头号难题!一旦抽苔,莴笋茎就变硬,味道发苦,卖不上价钱。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莴笋抽苔?又该如何防治呢?
最近,不少菜农的莴笋出现了叶小、叶片少、茎细、节稀、嫩茎徒长,先期抽薹的问题。这可愁坏了不少人。其实,摸清莴笋的“脾气”,找准抽苔的“真凶”,就能有效防治。
温度:抽苔的“头号杀手”
莴笋是喜阴冷作物,不耐高温。最适合莴笋生长的温度是15-20℃。温度低于10℃或高于25℃,都会出问题。
温度太低,莴笋会“害怕”,觉得自己快要冻死了,得赶紧“传宗接代”,于是开始抽苔;温度太高,它又会“着急”,怕热死,同样会加速抽苔。
尤其是在夏季种植时,气温高,抽苔风险更大。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季节调整管理措施,夏季种植必须选择耐热、不易抽苔的品种。
光照:看不见的“推手”
莴笋对光照很敏感,是典型的短日照作物。当日照时间超过14小时,就会促进花芽分化,导致抽苔。
这也是为什么不同季节种植要选用不同品种的原因。早熟品种对高温和长日照更为敏感,在春种夏收或夏种秋收时,如果使用早熟品种,很容易蹿高抽薹。
对于高温长日照季节的莴笋栽培,应选用耐高温、对长日照反应迟钝的中、晚熟品种。
水肥:管理不当“雪上加霜”
肥水管理不当,也会“助攻”抽苔。栽培过密、定植密度过大、降雨过多、土壤湿度过大、肥力不足或偏施氮肥,都容易引起植株拔高、蹿长。
莴笋是吃肥大户,特别喜欢氮肥,但不能乱施。偏施氮肥会导致莴笋光长叶子,茎秆还是细细的,而且叶子太密容易招虫。
正确的做法是:施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在莴笋开始长茎秆时,要追施磷钾肥,如过磷酸钙或磷酸二氢钾,促使茎秆粗壮。
防治抽苔,有啥妙招?
知道了抽苔的原因,防治就有方向了。
选用抗抽薹品种是根本。比如“四季青”、“夏青55”、“京莴3号”等耐热抗抽薹品种,或者“冬莴笋”等耐寒品种。
合理安排播种期也很关键。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播种期、育苗期和移栽定植期。避开高温长日照时期,才能降低抽苔风险。
科学使用生长调节剂也是有效手段。定期喷施矮壮素是高温季节莴笋栽培控制早期抽薹的有效措施。一般于莲座期开始,7-10天喷1次,连续2-3次。
及时采收很重要。莴笋的采收以心叶与外叶“平口”时为适期,如不及时采收,嫩茎就会迅速蹿高抽薹。
如果已经抽苔,应及时采收,抽薹初期的叶片仍可食用,应尽快采收上市,以减少损失。
总之,莴笋抽苔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温度、光照、水肥管理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找准原因,对症下药,才能种出又粗又壮的优质莴笋!
各位老乡,你们在种植莴笋过程中还遇到什么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来源:黄泥鳅Vlo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