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米巨轴藏孤愤:徐渭《咏墨》的笔墨狂歌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0 07:05 1

摘要:苏州博物馆的展柜中,一幅352×102.6厘米的纸本巨轴赫然矗立,这便是徐渭晚年的行草代表作《应制咏墨轴》。当目光触及纸面的瞬间,仿佛能听见四百多年前那位狂士的胸中呐喊,在笔墨纵横间震颤回响。

苏州博物馆的展柜中,一幅352×102.6厘米的纸本巨轴赫然矗立,这便是徐渭晚年的行草代表作《应制咏墨轴》。当目光触及纸面的瞬间,仿佛能听见四百多年前那位狂士的胸中呐喊,在笔墨纵横间震颤回响。

这幅鸿篇巨制完美诠释了徐渭"吾书第一"的自信。他的笔势承米芾、黄庭坚之韵,却挣脱了古法束缚:棱角毕露的点画不避败锋,看似支离的结构暗藏筋骨,密实的布局中藏着奔涌气势。那些看似"散乱"的笔墨,实则是情感的自然奔泻——正如袁宏道所评,这份"苍劲中姿媚跃出"的笔意,恰是"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的本色。

笔墨背后,是一颗饱经沧桑的灵魂。这位曾为抗倭献策的奇才,因胡宗宪案牵连发狂,入狱七载后潦倒终生。"乐难顿段,得乐时零碎乐些;苦无尽头,到苦处休言苦极"的悲叹,尽数熔铸于笔墨间。观其书,如见其人:顿挫转折是命运的坎坷,狂放挥洒是愤懑的宣泄,而藏于其间的沉实笔力,正是未被苦难压垮的"强心铁骨"。

轴上《凤凰台上忆吹箫》词作更添奇趣。"呵来滴水,幻成紫雾蛟蟠"的妙句,与"改妆道士衣冠"的奇想,将墨的神韵写得灵动传神。文、书、情在此完美交融,难怪时人评其"见情见性,允为神品"。

若与同藏苏博的《咏剑轴》并立,两轴如双璧生辉,满纸云烟似惊涛拍岸,令观者血脉贲张。徐渭以笔墨为剑,以文字为墨,在长卷上完成了对命运的抗争。这幅作品之所以动人,正因它不止是书法,更是一位天才用生命写就的精神自传,至今仍能跨越时空,震撼人心。

壮士留步!编辑不易,恳请点赞、评论、转发,不胜感激!(图片来自网络,只为传播艺术)

来源:一品姑苏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