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现熬的羊杂汤咕嘟冒泡!撒把香菜胡椒,暖到胃里直冒热气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10 06:00 1

摘要:小时候在老家,一到冬天,奶奶准会早早蹲在灶台前熬羊杂汤。黑黢黢的铁锅架在柴火上,新鲜羊杂在水里翻着花,她总戴着蓝布袖套,用长筷子一遍遍翻搅,嘴里念叨着 “得把血沫撇干净,汤才透亮”。蒸汽裹着羊肉香飘满院子,我和堂弟总扒在灶台边咽口水,等奶奶往碗里舀汤时,非得抢

小时候在老家,一到冬天,奶奶准会早早蹲在灶台前熬羊杂汤。黑黢黢的铁锅架在柴火上,新鲜羊杂在水里翻着花,她总戴着蓝布袖套,用长筷子一遍遍翻搅,嘴里念叨着 “得把血沫撇干净,汤才透亮”。蒸汽裹着羊肉香飘满院子,我和堂弟总扒在灶台边咽口水,等奶奶往碗里舀汤时,非得抢着往自己碗里多倒半勺胡椒粉 —— 那股子热乎劲,至今想起都觉得胃里暖暖的,像是把整个冬天的寒气都烫化了。

羊杂汤的渊源能追溯到游牧民族的饮食智慧。古代北方牧民逐水草而居,宰羊时不忍浪费,便将羊头、肚、肺等内脏洗净熬煮,久而久之成了御寒的家常美味。《本草纲目》虽未直接提及羊杂汤,但记载 “羊肚性温,补虚健脾胃”,侧面印证了这道美食的食补逻辑。到了明清,羊杂汤走进市井,北京的 “羊霜肠”、山西的 “羊杂割” 逐渐形成地域特色,老北京的《燕都小食品杂咏》还曾描写:“清晨市肆闹喧哗,润肺羊杂新设摊”,可见当时街头巷尾喝羊杂汤的热闹景象。如今这碗汤不仅是百姓餐桌上的暖身菜,更成了承载地域饮食文化的活化石。

掀开锅盖的瞬间,奶白的汤面正咕嘟咕嘟冒小泡,热气裹着浓郁的肉香直往鼻腔里钻,细闻还带着点胡椒的辛香和香菜的清爽。羊肚切得细条,嚼起来脆中带韧,羊肝片吸饱了汤汁,入口绵密得像化开的芝士,最绝的是羊肺,蜂窝状的孔洞里全是汤鲜味,咬一口能滋出热汤。汤头得趁热喝,第一口下去,胡椒的暖意从喉咙滑到胃里,紧接着羊杂的鲜香在舌尖铺开,最后用勺底刮点沉在碗底的碎葱花,连汤带料吸溜着喝,额头冒层细汗,冬天缩着的肩膀都跟着舒展了,恨不得把碗边的油花也舔干净。

羊杂 500 克(建议搭配:羊肚 200 克 + 羊肺 150 克 + 羊肝 100 克 + 羊心 50 克)✅ 新鲜度辨别:羊肚:表面光滑有弹性,呈浅米色,无黏液和异味;羊肝:颜色暗红有光泽,用手指轻按能回弹,不黏手;羊肺:质地柔软,按压无血水渗出,颜色均匀无黑斑。羊棒骨 1000 克(带骨髓更佳):选骨髓饱满、骨缝处无血丝的,敲开后骨髓呈淡黄色。羊杂用清水浸泡 2 小时,中途换水 3 次,捞出后加 50 毫升料酒 + 10 克姜片搓洗 3 分钟,冲洗干净;冷水下锅,加 20 克白醋 + 5 片香叶,大火煮沸后撇净血沫,捞出用温水冲掉表面浮沫(关键:焯水时别盖锅盖,让腥味充分挥发)。羊棒骨用刀背敲裂,冷水下锅大火煮 10 分钟,捞出用热水冲净骨髓残渣;砂锅中放骨块 + 20 克葱段 + 15 克姜片 + 5 颗 peppercorns( peppercorns 用纱布包好),加 2000 毫升热水,大火烧沸后转最小火慢熬 3 小时(期间不加水,汤面保持 “蟹眼泡”),最后 1 小时加 10 克盐调味。铁锅放 30 毫升食用油,下 15 克蒜末 + 10 克葱花爆香,舀 2 勺热骨汤倒入锅中,大火煮沸后放羊杂,加 5 克白胡椒粉 + 3 克味精,煮 1 分钟后关火(革新点:用爆香的汤底冲煮羊杂,比直接熬更提香)。碗底铺烫熟的粉丝或白菜,舀入羊杂汤,撒香菜末 + 蒜苗碎,配刚出炉的烤饼或窝头(吃法建议:先喝口原味汤,再按喜好加醋和辣椒油,饼掰碎泡汤里吸满汤汁更绝)。

最近刷到不少羊杂汤的 “新派吃法”,年轻人把它玩出了花样:

羊杂汤火锅:用熬好的骨汤做锅底,涮毛肚、金针菇时丢几片羊杂,蘸麻酱蒜泥吃,比传统火锅更暖身,某短视频平台 #羊杂汤火锅 话题播放量破亿;羊杂汤泡饭:隔夜饭铺在碗底,浇上滚烫的羊杂汤,撒海苔碎和溏心蛋,做成 “中式羊杂汤泡饭”,被网友称为 “打工人冬日续命餐”;羊杂煎饼果子:天津的煎饼摊把羊杂碎卷入煎饼里,刷上腐乳酱,咬一口既有煎饼的脆,又有羊杂的香,成了早餐摊的新晋网红。其实这些吃法本质都是对传统羊杂汤的解构重组,就像老北京人喝羊杂汤总配烙饼,换个搭配方式,老味道也能玩出新鲜感。

你喝羊杂汤时必加的 “灵魂调料” 是醋还是辣椒油?有没有试过用羊杂汤泡饼以外的吃法?来评论区分享你的独家喝法,揪 3 个宝送家用白胡椒粉~

关注食味流年,带你了解更多和美食有关的故事、知识和技巧。

来源:壹号美食公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