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世和书院中秋会在北京蓬莱苑书香门第灵兰书舍润卡乡村俱乐部启幕。这场聚会不止是中秋佳节的团圆之约,还集结教育、康养、科技、传统文化领域实践者,围绕中秋文化传承、文化与科技融合展开深度交流,为传统节日注入当代思考。
【产学研视点】世和书院中秋会在京举办,文化科技跨界共话传统节日新内涵
近日,世和书院中秋会在北京蓬莱苑书香门第灵兰书舍润卡乡村俱乐部启幕。这场聚会不止是中秋佳节的团圆之约,还集结教育、康养、科技、传统文化领域实践者,围绕中秋文化传承、文化与科技融合展开深度交流,为传统节日注入当代思考。
嘉宾云集:跨界力量齐聚中秋会场
世和书院院长、世和经典教育集团创始人、东方生命科学体系创立者陈方老师出席。作为经典教育与生命科学研究者,他带来文化传承与生命认知的跨界视角,为会议奠定 “传统与创新交融” 的基调。
中国康养集团副总裁李树鑫先生到场。深耕康养领域多年,他聚焦 “中秋养生” 与 “康养服务” 结合,从节日场景出发,分享现代康养理念与传统节日的结合路径。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水利工程技术分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工程建设专委会副主任、中国电子企业协会标准与技术成果转化工委会副会长、工大王建省教授参会。身兼多领域科技与工程协会职务,他成为 “科技赋能文化” 议题的参与者,带来技术转化与文化传播结合的实践经验。
北京安溪铁观音研究中心李铭、李知颖老师,带着茶领域专业视角参会,关注 “中秋品茗” 这一传统习俗的当代延续;光明中医李永和老师以中医文化为切入点,探讨中秋节气与养生文化的关联;灵兰书舍润卡乡村俱乐部主席陈元先生、联盟总秘书长东方仁到场,聚焦乡村场景下的中秋文化落地,助力乡村文化建设。
核心对话:中秋文化与科技的双向赋能
会议核心环节,嘉宾围绕 “中秋文化如何借科技焕新”“科技如何扎根文化实现价值” 展开交流。
陈方老师提出,经典教育是中秋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过去,中秋讲‘嫦娥奔月’‘玉兔捣药’,靠口耳相传;现在,可以用数字技术做经典故事动画、线上经典诵读会,让孩子隔着屏幕也能感受中秋的文化内核。” 他以世和经典教育集团的实践为例,提到已尝试将中秋相关经典内容制成短视频,印证科技对文化传播的助推作用。
王建省教授从技术落地角度补充。“水利工程里能藏文化 —— 比如城市水系建设,可设计中秋主题的灯光装置,用投影技术在水面呈现‘月亮变化’;电子企业的标准制定,能为传统文化产品服务,比如给非遗手作做数字溯源码,消费者扫码就能看到手作背后的中秋故事。” 他强调,科技不是 “替代” 文化,而是帮文化找到更贴近现代人生活的呈现方式。他特别介绍了《电影与科艺大讲堂》的相关内容。
李树鑫副总裁结合康养场景谈融合。“中秋讲究‘团圆安康’,康养企业能做的,是把‘安康’用科技落地。比如推出中秋家庭康养套餐,用智能设备监测老人血压、血糖,同时搭配中医养生茶,让‘养生’不只是概念,而是看得见、用得上的服务。” 他提到,中国康养集团已在部分社区试点 “中秋康养市集”,结合智能检测设备与传统养生知识,获得居民好评。
细分领域碰撞:茶、中医、乡村场景的中秋表达
除核心对话外,会议还聚焦细分领域,挖掘不同场景下的中秋文化价值。
北京安溪铁观音研究中心李铭、李知颖老师,带来 “茶与中秋” 的深度分享。“中秋家宴后,一杯铁观音能解腻,这是老传统;现在用科技优化茶叶种植 —— 比如智能温控大棚保证茶叶品质,再通过直播带大家看茶园的中秋夜景,让‘中秋喝茶’从‘消费’变成‘体验’。” 中秋期间,研究中心联合茶企做 “云端茶园赏月” 直播,让茶文化与中秋月色结合,触达更多年轻群体。
光明中医李永和老师从节气养生角度解读中秋。“中秋对应‘白露’之后,天气转凉,养生要‘润肺、健脾’。” 结合中医理论,给出中秋养生建议:比如用百合、莲子煮羹,搭配陈皮泡水,提到可通过线上科普视频,把这些传统养生方法传给更多人。“我们正在做中医节气养生的短视频系列,中秋专题已经上线,用通俗语言讲中医知识,比文字更易传播。”
灵兰书舍润卡乡村俱乐部主席陈元先生、联盟总秘书长东方仁,聚焦乡村中秋文化建设。“城市里中秋有商场活动、晚会,乡村也需要自己的节日氛围。” 陈元先生说,俱乐部计划联合联盟资源,在乡村开展 “中秋民俗市集”—— 组织村民做月饼、扎灯笼,同时用直播把乡村中秋场景传到网上,“一方面让村民感受节日热闹,另一方面让城市人看到乡村的中秋之美,助力乡村文旅发展。” 东方仁指出,目前联盟已在多 个乡村试点该模式,后续将总结经验推广,让中秋文化成为乡村振兴的 “软实力”。
会议收尾:为传统节日注入新活力
这场中秋会历时半天,没有冗长流程,却实现了多领域思想的高效碰撞。从教育到科技,从康养到乡村建设,嘉宾们的交流始终围绕 “传统不陈旧,创新不脱离根” 的原则,为中秋文化传承找到多个落地路径。
陈方老师在收尾时提到:“中秋的核心是‘团圆’与‘思念’,科技能帮我们把这份情感传得更远,文化能让这份情感更有深度。这场会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 后续会推动嘉宾间的合作,比如教育机构与科技企业联合做中秋文创,康养集团与中医团队开发节日养生产品。”
世和书院表示,未来将持续搭建此类跨界交流平台,让传统节日不止是 “放假过节”,更成为文化传承、产业融合的纽带,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焕发新活力。
来源:闽南风俗文化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