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只见他掏出一个快没电的手机,面露焦虑。目光在墙壁和座椅上扫射三圈后,终于,他像是发现了新大陆,压低声音、神秘兮兮地凑过来问:
我这趟从菏泽到临沂的高铁之旅,思绪已经像窗外的风景一样飞驰起来了。
车厢里静悄悄,只有列车行驶的平稳嗡鸣。我刚找到座位放下包,邻座大哥的“神操作”就让我忍俊不禁。
只见他掏出一个快没电的手机,面露焦虑。目光在墙壁和座椅上扫射三圈后,终于,他像是发现了新大陆,压低声音、神秘兮兮地凑过来问:
“兄弟,你说这高铁上……能充电吗?”
我指了指他屁股正下方、那个明晃晃的USB接口。大哥先是一愣,随后恍然大悟的表情,仿佛解锁了人生重大奥秘。
这,大概是我学到的高铁第一课:现代人最原始的恐惧,不是饥荒,而是手机没电,以及身在宝山却不识宝。
手机续上了命,大哥心满意足。而我戴上耳机,准备打开手机里的存剧。斜前方一位阿姨的举动,瞬间让我的小屏幕黯然失色。
她熟练地打开手机外放,家庭伦理剧的争吵声瞬间充盈了整个车厢。她看得津津有味,表情随着剧情起伏,完全沉浸在自己的视听盛宴里,仿佛整节车厢都是她的家庭影院。
这,是高铁给我的第二课:有一种“分享”,叫“用外放与你共享我的悲欢”。
我无奈地摇摇头,把目光投向窗外。鲁西南的田野与村庄飞速后退,从菏泽的牡丹之乡,到即将抵达的临沂沂蒙山区,这片土地正被高铁重新定义着距离。
我的思绪开始飘得更远——
我看着车厢里的众生相,忍不住浮想联翩:
· 美食博览区:斜对角的大叔从包里掏出一只香喷喷的德州扒鸡,徒手撕扯,大快朵颐,让周围吃着泡面的旅客默默流下口水;前三排的小姑娘端出一盒自热火锅,那“咕嘟咕嘟”的声响和蒸腾的热气,宛如在车厢里举行了一场小型祭祀。
· 才艺展示台:后座的孩子开始了“十万个为什么”个人专场,前排的情侣则上演着分分合合的情感大戏。而我,可能不幸买到了一张“律师函座位”,前后左右的电话会议内容加起来,足以让我拼凑出三个行业的商业机密和一个项目的破产全过程。
· 空间利用大师:过道那边的大姐能把行李塞进行李架后,变魔术般又掏出一个包、一个袋子、一个水杯……仿佛座位底下是哆啦A梦的四次元口袋。
我看着这一切,忽然觉得高铁更像是一座“移动的文明实验室”。
它用300公里以上的时速,将天南地北的人压缩在同一个空间里。于是,那些关于“边界感”和“公德心”的微妙碰撞,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 右前方的大爷觉得脱鞋放松是天经地义的人权。
· 前排的年轻人认为把座椅调整到最低是花钱买来的“躺平”自由,尽管我的膝盖已经默默承受了所有。
· 更不用说那些在车厢连接处进行的“秘密交易”——总有大哥在那里点燃一支电子烟,以为神不知鬼不觉,直到警报声响起,乘务员循声而来……
但你说,这些事真的“奇葩”吗?
也许,它们只是我们这些现代人在高速移动的陌生环境里,下意识流露出的生活痕迹。我们带着各自的生活习惯、认知局限和对“舒适”的不同理解,被塞进这个狭长的金属盒子里,共同度过这段短暂的时光。
就像现在的我,坐在这趟从菏泽开往临沂的高铁上。窗外是飞速流转的山东大地,窗内是人间百态的微型舞台。我见证了充电的秘密,听了一场外放的电视剧,此刻正闻到隔壁泡好的老坛酸菜牛肉面的熟悉香气。
这些看似“奇葩”的瞬间,串联起来,不就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最真实、最鲜活的旅途记忆吗?
高铁缩短了城市的距离,而这些小小的“奇葩”事,则拉近了我与真实人间的距离。
想到这里,我忍不住会心一笑。列车广播响起:“前方到站,临沂北站。”
我收拾好东西,看了一眼旁边那位正在充电、现在已开始愉快刷短视频的大哥——他或许也会在未来的某趟旅途中,成为另一个新手旅客眼中,那个“发现了充电秘密”的资深前辈。
旅途继续,故事不停。这飞驰的钢铁巨龙里,永远在上演着最新鲜的、属于我们普通人的“浮世绘”。
来源:滑稽小丑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