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田间到云端 循化线椒产业的破圈之路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0 01:34 1

摘要:金秋时节,黄河臂弯里的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两万多亩线椒喜获丰收。放眼望去,农户屋檐下、院墙边,一串串火红的辣椒,如跃动的音符,在秋日暖阳下谱写着丰收的乐章。

循化线椒。循化线辣椒现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西海新闻记者 祁晓军 摄农户采摘线椒。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西海新闻记者 赵俊杰 摄

金秋时节,黄河臂弯里的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两万多亩线椒喜获丰收。放眼望去,农户屋檐下、院墙边,一串串火红的辣椒,如跃动的音符,在秋日暖阳下谱写着丰收的乐章。

这抹延续百年的红,是循化“一核两椒”(即核桃,线椒、花椒)特色产业中最具生命力的农产品。在长达100多年的栽种历史中,循化线椒虽经历品种退化、市场浮沉,却始终以历久弥香的姿态,绽放出蓬勃的生命力——种植规模连年扩大,产业链条节节延伸,逐渐从田间地头走向世界餐桌。

人们不禁追问:这细长的线椒,如何穿越百年风雨,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西海新闻记者 赵俊杰

百年线椒的传承与突围

“今年线椒又丰收啦!”望着上午采摘的线椒陆续运出村子,循化县清水乡下滩村种植户彭元录的嘴角扬起笑意。

9月20日下午,位于黄河边的循化县下滩特色蔬菜种植基地一派繁忙景象。烈日下,一眼望不到边的农田里,七八名村民正在采摘线椒。沿着一条宽阔的马路往前走,我们看到了正在装车的彭元录。

“今年收成挺不错的,亩产能达到2700公斤。目前,绝大多数线椒已被当地企业预订。”彭元录劲头十足,脸上荡漾着丰收的喜悦。

在彭元录眼里,线椒是村民最信赖的庄稼,一直都没有辜负村民的期待。“自打记事起,村里年年种线椒,多的家庭种三四亩,少的也种一两亩。一年下来,除了留着自家吃的,绝大多数卖给别人。”彭元录说。

彭元录所在的下滩村紧挨着黄河,早些年,随着积石峡库区的建设,不少农田被淹没。对下滩村来说,耕地比油金贵。即便如此,当地村民仍然每年留出耕地种线椒,可见,线椒对下滩村的致富增收发挥着不小的作用。

“咱们循化的线椒可以炒菜、凉拌,还可以做辣酱;可以新鲜吃,也可以晒干了吃。”一旁的村民阿依霞插话说,在她眼里,循化线椒味道独特、辣味适中,其他地方的辣椒难以替代。

角长秀美、肉质肥厚、色泽鲜红,这是循化线椒留给绝大多数人的印象。

循化线椒凭借独特的品质,已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如今,到秋收季节,不少农产区出现果蔬滞销的困境,而循化线椒依然走俏。究其原因,还在于它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

循化县农业农村和科技局蔬菜技术服务中心副主任马子林介绍,循化线椒种植区域主要分布于循化县沿黄一带的查汗都斯乡、街子镇、积石镇、清水乡等乡镇。这里平均海拔低、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水资源丰富,良好的气候条件,孕育了其独特的品质。

一串线椒,红遍循化大地。这背后是循化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缩影。近年来,循化县委、县政府坚持全产业链发展思路,着力构建规模化、标准化线椒产业体系,目前已建成下滩村特色蔬菜种植示范基地等10个特色种植基地,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一条龙产业发展模式。

提纯复壮延续线椒百年红

作为循化县的传统特色农产品,线椒在百年的种植历程中也面临着品种退化、产量下降等发展瓶颈。尤其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这一被誉为“高原红珍珠”的优质辣椒品种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生存考验。如何让这一承载着地方农业文化记忆的稀有品种焕发新生,成为摆在当地农业科技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穿梭在循化县下滩特色蔬菜种植基地,田间地头,一排排黄蓝相间的昆虫诱捕板整齐竖立,在翠绿的作物间显得格外醒目。这些色彩鲜艳的粘虫板如同守护农田的卫士,成为现代农业绿色防控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马子林指出,黄蓝色昆虫诱捕板的差异不仅体现在视觉区分上,更基于不同害虫的趋色性行为特征,像黄板诱捕蚜虫、白粉虱等昆虫,蓝板可诱杀种蝇、蓟马等昆虫。诱捕板杀虫是利用昆虫的趋色性诱杀农业害虫的一种物理防治技术,旨在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产品质量安全。

使用物理防治技术,只是循化线椒提纯复壮的极小部分。近年来,循化县坚持科技兴农,以创新驱动提升产业效益和竞争力,投入350万元实施水肥一体化关键技术、提纯复壮技术基地建设等项目,引进推广新品种20余个。同时,构建“专家团队+本土技术人员”技术服务体系,强化全流程技术培训和一对一帮扶,为壮大线椒产业、提升其生命力打下坚实基础。

“每到年初栽种季节,循化县农科部门提供肥料、地膜,还派来技术人员手把手指导。种植技术上去了,产量一年比一年好。”彭元录说。

在循化县下滩特色蔬菜种植基地,连片的农田里除了享誉全国的循化线椒,也有陇椒等优质品种。马子林指出,这种多品种并行的种植模式,主要是为了通过品种间的对比试验,在抗病性、产量和品质等关键指标上优化循化线椒的种植技术,最终实现这一传统特色农产品质量的全面提升。

循化线椒不仅是循化县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更是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红色引擎”。作为青海省特色农产品的金字招牌,这一产业在农业科研部门持续开展的提纯复壮技术攻关支持下,不仅实现了品种的优化升级,更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今,循化线椒已成为推动乡村振兴、促进生态农业转型的重要力量,其产业价值和社会效益日益凸显。

今年,循化线椒种植面积达2.5万亩,覆盖沿黄4个乡镇64个行政村,预计总产量3.45万吨,总产值突破2.415亿元。

直播经济驱动线椒全链升级

“各位网友早上好!我们身后是万亩循化线椒种植基地,今早现摘、下午发货,您48小时内就能尝到高原阳光的味道!”9月25日上午,循化县下滩特色蔬菜种植基地的直播镜头里,青年创业者韩廷正举着红润饱满的线椒向观众展示。

这名年轻的“新农人”将直播间搬进种植区,利用“产地直发”的优势,同步开展线下门店与线上直播双渠道运营。数据显示,其团队日均线椒销售量突破1000公斤,单日最高销售额达4.8万元。

“以前老乡们要赶集卖辣椒,现在手机成了新农具,直播成了新农活。”韩廷擦拭着额头的汗水笑道。在他身后,成片的线椒在晨光中愈发鲜亮,映照着乡村振兴的新图景。

而在循化县工业园区,大学毕业后回乡创业的韩晓辉和团队正在策划新的直播事宜。从青岛上大学回来的韩晓辉身上带着一股拼劲,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孵化出的“辣妹子小琴”抖音账号,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韩晓辉说,作为循化的一名农村妇女,“辣妹子小琴”不仅熟悉家乡的每一片土地,更有着对家乡深深的热爱。团队为她提供了系统的培训和支持,让她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讲述循化的故事,展示当地的美食、美景和人文风情。

截至目前,“辣妹子小琴”发布的视频累计播放量已超过7亿次,单条视频全网最高播放量达千万次,并多次冲上全国热榜。韩晓辉说,这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循化在全国的知名度,还帮助团队实现了总计线上销售额超700万元的佳绩,有效促进了当地线椒等农产品的销售。

在新型经营业态的驱动下,循化县紧紧抓住“直播带货”这一网络销售渠道,促进了特色农产品的销售,解决了当地农户的销路问题。与此同时,大力拓展精深加工领域,将5%的线辣椒用于附加产品加工、20%用于辣面生产,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提供产品附加值。

目前,循化县有线椒相关龙头企业31家、合作社35家、个体户58家,注册商标151家。在这些经营主体的共同发力下,线上线下累计销售额达数亿元,直接带动8000余人就业。

在循化,一串串鲜红的线椒串联起乡村振兴的黄金链条。循化县委、县政府精准把握高原特色农业优势,以线椒产业为核心,构建起育苗、种植、加工、销售的全链条发展模式,不仅让昔日的“小辣椒”蜕变为产值过亿元的“大产业”,更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农户年均增收显著,产业链带动就业超万人,真正实现了“产业强”与“百姓富”的同频共振。这段红火实践,正是青海立足资源禀赋、培育特色产业的鲜活样本。

《西海都市报》(2025年10月10日 第A4版:青海·关注)

来源:青海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