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一遇!新疆棉花地的“怪鸟”,竟是全球仅存1个标本的夜精灵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10 00:28 1

摘要:那天夜里,职工老周去地头巡水,手电一扫,看见一团灰扑扑的“破抹布”缩在滴灌带旁。

“灭绝”94年的鸟,被新疆棉农一脚踩出来——这剧情比《侏罗纪公园》还离谱。

那天夜里,职工老周去地头巡水,手电一扫,看见一团灰扑扑的“破抹布”缩在滴灌带旁。

他原想一脚踢开,结果那抹布突然撑开翅膀,露出两撇白色翅斑,像有人往夜空撒了把盐。

老周嘟囔“这啥鸽子这么拽”,顺手脱下工装外套兜回家。

第二天一早,林场微信群里炸锅:照片一出,乌鲁木齐的鸟友直接飙车400公里,进门就跪了——中亚夜鹰,1929年之后就没活人见过。

更魔幻的后续来了。

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把1929年最后一个标本的腿骨锯下一毫米,空运北京;德国佬背来一台便携式基因测序仪,现场抽血。

三管血样,两管送剑桥,一管留在新疆,怕路上颠簸“老祖宗”挺不过去。

测序结果要等三个月,但老外已经嗨到拍桌子:94年空白,突然蹦出个活口,遗传瓶颈可能没想象中惨,简单说——这物种还有救。

别急着感动,先问它凭啥还活着。

答案挺土:棉田减肥。

兵团从2020年起给农户发补贴,少打一次农药多补80块,老周去年就少打了两遍,虫子多了,夜鹰口粮就续上了。

红外相机30台,两个月拍到3次模糊影子,翅膀弧度对得上,说明不是孤鸟,至少有个“小家族”在蹭饭。

保护区直接圈地200平方公里,把连片的滴灌带和沙拐枣林全划进去,棉花改种有机地块,政府高价回收,农户乐得当“鸟保姆”。

最骚的操作是人工繁育。

救护中心把废弃的恒温育苗棚改成“夜鹰情侣酒店”,遮光帘一拉,音响循环播放雄鸟求偶哨,地上撒满活蟋蟀,就差上 dating app 了。

专家放话:只要明年能捡到两枚蛋,就敢用家鸽代孵,后年放归一百只,让94年的“幽灵”重新布满天山南坡。

IUCN 连夜加班,把红色名录从“灭绝”改“极危”,全球保护经费池子瞬间多了一条口子,各路基金排队打钱。

有人调侃:一只鸟把新疆送上热搜,比拍一百部文旅大片管用。

老周却想得简单,“明年要是还能见着,我就少种十亩棉,让地儿给它们多生几个娃。

所以,下回别再喊“保护地球”那种大话,真正的救命稻草往往就是老周手里的那件旧外套,和少打的两遍农药。

来源:儒雅叶子9mmrw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