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私域:从卖产品到卖服务,才是银行业的增长新模式!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09 17:02 1

摘要:有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银行网点关停超2400家,曾经热闹非凡的线下网点,如今门可罗雀,不少银行员工甚至调侃自己成了“守店人”。

注:本文系原创内容,已交由专业人士全网维权,转载需联系授权,侵权必究!

银行网点冷冷清清,大厅里只有零星几个人坐着等待办理业务。

这可不是电影里的场景,而是如今许多银行网点的真实写照。

有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银行网点关停超2400家,曾经热闹非凡的线下网点,如今门可罗雀,不少银行员工甚至调侃自己成了“守店人”。

再看看银行的朋友圈,曾经是理财经理们“大展身手”的舞台,如今却成了“骚扰重灾区”。

各种“限时高收益”“今日特惠理财”的推送信息刷屏,客户们早已审美疲劳,甚至直接屏蔽拉黑,理财经理们辛苦编辑的文案,换来的往往是客户的厌烦。

更尴尬的是,银行费尽心思推出的新产品,客户却完全不买账。

客户经理们无奈地发现,自己和客户之间,仿佛隔着一层厚厚的玻璃,看得见却摸不着。

问题出在哪儿?传统银行太执着于“卖产品”了。

客户一进门,还没坐稳,就被推销信用卡;APP里全是“限时抢购”的弹窗,让人眼花缭乱;朋友圈里,理财经理们像推销员一样,不停地刷着产品信息。

可客户要的真的是这些吗?

当95后用“攒钱APP”替代定期存款,当宝妈们在小红书学“压岁钱理财”,当小微企业主用“企业微信”找贷款渠道——银行才发现,自己连客户的“生活场景”都没摸到,更别说走进他们的心里了。

当整个银行业陷入这种困境的时候,也是到了需要下决心去改变转型的时刻。

我们上半年帮一家国有大行做私域落地服务,通过公域私域融合,线上线下协同,真正帮他们找到了一条新的增长之路。

那么,具体是怎样一种情况呢?

01

网点变形记:从“金融堡垒”到“生活驿站”

走进这家银行的社区网点,第一感觉就是有点“不太像银行了”。

除了日常办理业务的功能区之外,竟然还有老年服务区和儿童区。

有的还配备了老花镜,方便老年人使用;墙上挂着“爷爷奶奶智能手机班”的课程表,每周都有相关人员来教老人使用手机银行、识别诈骗链接。

儿童区有儿童绘本和乐高积木,孩子们可以在这里安静地玩耍,家长们也能放心地办理业务。

甚至有些网点还配备了自助咖啡机,客户可以一边喝咖啡,一边和客户经理聊天。

客户经理们也不再坐在柜台后,而是拿着平板在网点里“溜达”。

看到老人拿着手机发愁,就主动上前教他们操作;听到宝妈们讨论孩子的教育金问题,就凑过去分享理财经验;遇到创业者咨询贷款事宜,就详细地为他们分析方案。

“以前客户办完业务就走,现在能聊半小时。”

其中一家支行的行长笑着说,“上周我们帮一位阿姨用手机银行交了水电费,她当场把老伴的养老金也转了过来,还说‘你们比儿子还耐心’。”

这种“生活化”的改造效果立竿见影:该网点睡眠客户激活率提升40%,理财产品转化率是传统网点的2.3倍。

02

客户经营:精准分层,融入多元场景

1.C端客户:分层服务,走进生活方式

我们把这家银行的客户主要分成四类,每类都设计了专属的贴心服务。比如:

①银发族:主打“安全感”,除了防诈骗课程,还在网点设“健康检测站”,定期为老年人进行服务。

客户测完血压就能收到理财经理发来的“健康保障金计划”,把健康和财富管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②年轻群体:主打“趣味性”,比如在情人节推出“情侣定投金”——情侣共同存入第一笔钱,银行送定制情侣手账本,记录“爱情与财富共同成长”,让理财也变得浪漫起来。

③宝妈群体:主打“陪伴感”,建立亲子社群,定期举办一些亲子金融活动,教妈妈们用“压岁钱”培养孩子财商,并且还好联合早教机构推出“存1万送1节亲子课”的活动,结果80%的妈妈选择了续存。

④高净值客户:主打“专属感”,为每位客户配备“1+N”服务团队:1个理财经理+法律顾问+税务师等。

某企业主客户想移民,银行直接联系合作律所出具移民方案;某客户母亲住院,银行协调医院安排VIP病房;甚至有客户开玩笑说:“现在找银行经理比找秘书还方便。”

这种全方位的专属服务,让高净值客户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和关怀。

2.B端客户:分类找需求,走进生意方式

①对小微企业:银行玩的是“场景嵌入”,真正走进企业的生意场景,帮助解决经营中的一些问题。

②餐饮店老板:结合当前餐饮行业的现状,主动联合一些大型企业为餐饮店引流赋能,帮助其改善痛点,开发生意机会。

③电商卖家:打造“生意圈社群”,群里不仅有银行客户经理,还有物流公司、包装厂商、税务顾问。卖家在群里问“双十一备货缺钱”,银行马上推送专项贷;问“发票怎么开”,税务顾问直接视频指导。

④制造业企业主:提供“行业研报+贷款”服务,每月发送行业数据报告,帮企业主判断市场趋势。某工厂老板根据报告调整生产线,避免库存积压,节省了大量成本,转头就把企业基本户从他行转了过来,对银行的服务赞不绝口。

03

私域运营:多维布局,激活客户价值

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全行人员统一了思想认知,大家深知私域运营是连接客户、深化服务的关键环节,因此在多个方面发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1.企业微信留存,构建客户流量池

通过企业微信,银行成功留存客户超10万+。

企业微信成为了银行与客户沟通的便捷桥梁,客户可以随时咨询业务问题,客户经理也能及时为客户提供专业的解答和服务。

而且,企业微信的分组功能让银行能够根据客户的不同特征和需求,进行精准的信息推送和服务跟进,大大提高了客户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2.朋友圈IP打造,增强客户信任感

银行巧妙利用朋友圈,打造支行长IP和客户经理IP人设。

支行长在朋友圈分享行业动态、市场分析和专业的金融见解,展现出权威、专业的形象,让客户感受到银行的专业实力和前瞻性视野。

客户经理则通过朋友圈分享日常工作中为客户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温馨的客户关怀瞬间以及有趣的生活点滴,塑造出亲切、可靠、贴心的形象,拉近了与客户的距离,增强了客户对银行的信任感。

3.社群分类运营,实现精准营销转化

银行利用社群对客户进行分类运营,根据客户的年龄、职业、资产状况等因素,将客户分为不同的社群,如年轻理财群、宝妈育儿群、企业主交流群等。

针对不同社群的特点和需求,开展个性化的活动和营销。

例如,在年轻理财群中举办线上理财知识竞赛,激发年轻人的学习兴趣;在宝妈育儿群中邀请育儿专家进行直播讲座,分享育儿经验和理财建议;在企业主交流群中组织行业研讨会,为企业主提供交流合作的平台。

通过这些精准的社群运营,不到6个月就实现了社群转化上千万的优异成绩。

4.定期线下活动,提升客户参与度

除了线上运营,银行还定期举办各类线下活动。

针对C端客户,举办亲子活动、健康讲座、理财沙龙等,让客户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理财知识、增进亲子关系、关注自身健康。

针对B端客户,举办行业峰会、企业交流会、融资对接会等,为企业主提供交流合作、拓展人脉、解决融资难题的机会。

这些线下活动不仅增强了客户与银行之间的互动和粘性,还为客户创造了更多的价值,进一步提升了客户对银行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其实,这家银行的成功,本质上是把“流量思维”变成了“关系思维”。

它不再是过去的那种粗暴推销产品的经营方式,而是把客户当“朋友”——不推产品,先解决生活问题;不谈收益,先聊人生规划;不卖理财,先送陪伴价值。

这家国有大行的实践,也给银行业指明了一条新的增长之路:私域运营不是“把业务搬到线上”,而是“把服务融入生活”。

当银行能帮客户算清“教育金缺口”,能教老人避开“诈骗陷阱”,能陪创业者熬过“资金寒冬”——产品就不再是冷冰冰的数字,而是“解决问题的方案”;客户也不再是“流量”,而是“需要被理解的人”。

2025年的银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服务革命”:网点从“金融孤岛”变成“生活枢纽”,客户经理从“推销员”变成“生活伙伴”,产品从“投资工具”变成“情感载体”。

这场革命的终极目标,不是卖更多产品,而是让银行成为客户生活中“不可替代的存在”。

这不仅是银行业的增长新模式,更是一种回归服务本质的温暖与担当。

作者简介:阿尘,腾讯官方认证·企业微信私域增长师,拥有8年私域运营实操经验,独家私域落地课程全渠道超2000人学习,已帮助多家行业巨头企业打造自己的专属客户资产,实现业绩二次增长。

来源:阿尘Talk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