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秋季的推进,天气渐趋干燥,昼夜温差增大,我们的眼睛面临着独特挑战。诸如干涩、疲劳、过敏等眼部问题在秋季呈现高发态势。武汉爱尔眼科专家任维娜为大家整理了一份实用的秋季护眼方法,轻松应对季节交替带来的眼部挑战。
随着秋季的推进,天气渐趋干燥,昼夜温差增大,我们的眼睛面临着独特挑战。诸如干涩、疲劳、过敏等眼部问题在秋季呈现高发态势。武汉爱尔眼科专家任维娜为大家整理了一份实用的秋季护眼方法,轻松应对季节交替带来的眼部挑战。
本期科普专家
任维娜 综合眼病科主诊医生,主任医师
简介:从事眼科临床工作40余年,具有丰富的眼科临床经验,擅长常见多发眼病、干眼症、白内障、青光眼等临床诊治。出版专著1部、发明国家专利1项,2项科研成果获奖,撰写并发表国家级眼科学术论文20余篇。
擅长:常见多发眼病、青光眼、白内障、眼表疾病和干眼的诊断与治疗。
秋季为何容易“伤眼”?
秋季眼部问题高发的“根源”,结合秋分之后的气候与环境变化,主要存在3个关键影响因素:
干燥气候:眼球的“天然保湿层”在流失!
秋分过后,空气中的湿度显著下降,尤其在北方地区,常伴有“秋燥”现象。我们的眼球表面有一层泪膜,如同“天然保湿膜”,能够锁住水分、保持角膜湿润。然而,干燥的空气会加速泪膜水分的蒸发,导致泪液分泌不足或质量下降,进而引发眼睛干涩、异物感、频繁眨眼等症状。
光照变化:紫外线 + 眩光 双重“隐形伤害”
许多人认为夏天紫外线强烈,秋天便可以放松防晒,实则不然。秋分之后,太阳高度角降低,阳光更易通过地面、水面或玻璃反射,形成“眩光”;同时,秋季臭氧层相对稀薄,紫外线(尤其是UVA)的穿透力更强,长期暴露可能损伤晶状体和视网膜,增加白内障、黄斑病变的发生风险。
环境刺激:花粉、落叶藏着“过敏陷阱”
秋季是蒿属、豚草、桦树等植物的花粉传播期,加之落叶腐烂后易滋生霉菌孢子,这些致敏原会随着秋风飘散。对于过敏体质人群而言,一旦接触到这些物质,可能引发过敏性结膜炎,出现眼睛瘙痒、红肿、流泪等症状。
秋季护眼“4步法则”
3个“小改变”
控制用眼时长:秋季天气转凉,不少人喜欢长时间待在室内看手机、电脑,建议遵循“20-20-20”法则,使睫状肌得以放松,缓解视疲劳;
调整室内环境:使用空调或暖气时,在房间放置一台加湿器,将湿度控制在40%-60%,避免空气过于干燥;
调整屏幕亮度:使其与环境光线相协调,减少眩光刺激;若出现眼干症状,切勿用手揉眼(易带入细菌),可使用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滋润眼睛;
户外防护
佩戴太阳镜:不仅能够防护紫外线,还可减少地面反射的眩光;防过敏措施:过敏体质人群出门前可佩戴防风镜,减少与致敏原的接触;回家后及时清洗面部、更换衣物,避免花粉或霉菌孢子残留;
眼部放松
每日20分钟,为眼睛进行“按摩SPA”。秋季人们容易感到疲劳,适当的眼部放松能够促进眼部血液循环,缓解紧张状态。推荐简单的方法:眼保健操:每日进行1 - 2次;热敷眼睛:每晚睡前用40℃左右的温毛巾敷眼10分钟,能够促进泪液分泌,尤其适合干眼症人群。
定期检查
秋季是眼部“体检黄金期”,经过一个夏天的日晒和高负荷用眼,秋季有必要为眼睛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武汉爱尔眼科医院提醒您,定期视光检查不仅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还可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视力护眼方案,请务必予以重视!
来源:健康观念好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