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Elsevier旗下的大多数期刊都接受电子补充材料(Electronic Supplementary Material, ESM),鼓励作者提交能够支持和丰富研究内容的附加文件。补充文件可以是数据集、音视频、多媒体演示、高分辨率图片等。
上一篇给大家分享了补充材料对论文的加分点,这一篇就来说说我们怎么去准备补充材料。
不同出版社/期刊对补充材料的要求
各大出版社对于Supplementary Materials的政策大同小异,但也有一些细节差别。
Elsevier(爱思唯尔)
Elsevier旗下的大多数期刊都接受电子补充材料(Electronic Supplementary Material, ESM),鼓励作者提交能够支持和丰富研究内容的附加文件。补充文件可以是数据集、音视频、多媒体演示、高分辨率图片等。
Elsevier没有统一强制的格式要求,但各期刊Guide for Authors中会具体说明接受何种类型的补充材料以及提交方式。Elsevier要求在正文中引用所有补充材料文件,做到名实相符。
发表后,补充材料会在文章网页上以附件形式提供下载,读者可通过文章页面的“Supplementary Material”标签获取相关文件。值得注意的是,Elsevier明文规定补充材料中的图像不得进行不当处理(Image manipulation),要求与正文图像遵循相同的伦理规范。
Springer Nature
旗下包括Springer期刊和Nature系列期刊等。许多Nature系列杂志将补充材料称为“Supplementary Information (SI)”。
Nature要求对补充材料的组织相当严格:建议将文本类的补充内容(方法、讨论、表格等)整合为单一的PDF文件,并自行排版好目录和格式;而视频、音频、数据等特殊文件则可独立提供。Springer Nature通常对补充文件数量和大小有明确限制,例如每个文件不超过30 MB,总大小不超过150 MB。作者需要在正文中至少提及每一项补充材料(例如正文中提到“见补充视频1”),确保读者知晓其存在。
*Nature要求对补充材料的组织以及文件大小等要求很明确
另外,Nature强调补充材料不做文字编辑,作者应保证行文简洁、符合主文风格。
Springer旗下不同期刊对是否对补充材料进行同行评审和编辑有所差异:有的会让审稿人审阅并提出修改建议,有的则完全由作者自行把关。因此,在投递前,务必详细查阅其官网上的“Submission Guidelines”或“For Authors”章节关于补充材料的说明。
Wiley(威利)
Wiley期刊通常使用“Supporting Information”这一术语,很多要求类似于上述两家。例如Wiley要求补充材料在最终发表版本中不会经过编辑或排版,作者需提供定稿格式的文件。文件命名和标识也很重要:Wiley建议所有补充文件名中标注“SuppInfo”或类似字样,并在文件内部添加标题或图例说明内容。
在文件大小和格式方面,Wiley一般建议每个文件不要超过10 MB,以免读者下载困难。支持的文件格式涵盖常见办公文档(Word、Excel、PDF)、图片(PNG、JPG、TIFF等)以及多媒体(MP3、MP4、AVI等)。
Wiley还特别允许作者在自己或机构网站上自行托管补充材料(不受期刊版权保护期限限制),以扩大传播。不过,托管自己的补充材料并不影响向期刊提交;正式发表时,期刊官网仍会提供官方的Supporting Information下载链接。
IEEE(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
IEEE出版大量工程和计算机领域的期刊和会议论文集。随着多媒体和数据的重要性增加,IEEE已逐渐重视补充材料。
在IEEE期刊投稿中,作者可以上传Supplementary Materials,如程序源码、附加图表、视频演示等。IEEE建议使用通用的文件格式:文本类如TXT、DOC/DOCX或PDF,图像如JPG、PNG、TIFF,视频如MP4、MOV等,音频如MP3、WAV等。提交时应将这些文件在系统中标记为“Supplementary”并分别上传。
同行评审阶段,大多数IEEE期刊都会将补充材料提供给审稿人参考,因此作者应和正文一起准备好补充内容。需要注意的是,某些IEEE期刊可能对补充材料的用途有所区分:有的文件仅供审稿人参考(不公开),有的将在最终论文附上公开。
我们在上传时通常可以选择“for review”或“not for review”。具体政策取决于期刊自身规定和投稿系统设置。
如何准备优质的补充材料
· 遵循期刊要求,确定格式:在动手整理补充材料之前,请务必仔细查阅目标期刊的作者指南中关于Supplementary Materials的规定。不同出版社和期刊可能对补充材料的文件格式、页数、提交方式等有具体要求。
· 内容精当,紧扣正文:补充材料应围绕支持正文而准备,确保所含内容与论文结论密切相关。不要把无关的数据或分析放进去凑篇幅,也不要在补充材料中加入与正文结论相矛盾的信息。理想的补充材料是在不重复正文内容的前提下,对正文的有益扩展。
例如,正文提及“详见补充方法S1”或“附录表S2提供了完整的数据”,这些补充内容应真正为读者理解论文提供价值。切忌将本该在正文出现的核心结果放在补充材料里;正文需要自洽完整,补充材料只作辅助支撑。
· 组织清晰,方便阅读:即使是补充部分,也应当条理清晰,格式规范。建议按照内容类型对补充材料进行分节编排,如“补充实验方法”、“补充图表”、“附加讨论”等,并为每个部分加上简短的标题说明。这有助于读者快速定位所需信息。
对于多个补充文件的情况,可以在正文或补充材料首页提供一个清单,列出所有补充文件及其简要说明,方便读者查找。
例如:“Supplementary File 1:问卷全文(PDF);Supplementary File 2:实验原始数据(Excel)……” 等。
· 正确编号和引用:在补充材料中,对图表、表格等做好编号标识(如Fig. S1、Table S1等),并在正文相应位置明确引用。例如正文句子中注明:“如附加图表Fig. S3所示……”,以提示读者去查看补充材料。当多个文件分开提交时,文件名中也应体现内容和序号,如Smith2025_SuppFig1.png等。
· 语言表达与排版:虽然补充材料不经过期刊排版润色,但依然代表论文整体质量,语言表述需简洁严谨,错误尽量为零。编写时应使用与正文一致的专业术语和语气,保持风格统一。
务必认真校对补充材料的文字、数字和符号,避免拼写或格式错误,因为这些错误在发表后将无法修改。排版上,尽量采用期刊推荐的格式(如字体、字号、行距等)来编制补充文件,确保版面整齐美观。对于公式推导等内容,可考虑提供PDF格式以防止乱码。
· 提供必要说明:好的补充材料不仅摆出数据和图表,还应该适当配以文字说明,提高可读性。在补充材料文件中,为主要图表和数据给出图例或简短的描述。例如,在“Supplementary Figure S2”下方写明该图展示的内容及与正文结论的关系。同样,对代码脚本可在开头添加注释说明其功能,对问卷给出说明其用途和计分方式等。记住,补充材料应该自包含(self-contained):即使读者单独下载补充文件,也能大致看明白它提供了什么信息。
· 控制文件大小:在保证信息完整的前提下,尽量压缩补充材料的文件大小。例如,长篇幅的视频可剪辑为关键片段,高清图片可适度降低分辨率,庞大的数据集可以压缩打包或提供子集。
· 特殊内容妥善处理:如果补充材料涉及第三方版权内容(他人拍摄的视频片段、已有量表题目等),需要事先获取必要的版权许可,并在补充材料中标注出处,以免侵犯版权。涉及隐私或敏感信息的数据也需脱敏后再公开,遵循伦理要求。对于需要特定软件才能打开的文件,应在补充材料或正文中注明软件名称和版本(例如“数据需用MATLAB R2023a版本打开”)。
补充材料虽然有时候被忽略,但在学术出版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不论是增加论文信息量、说服审稿人,还是提升科研透明度,补充材料都可能成为决定论文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哦。
来源:彬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