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材料(Supplementary Materials)指南:被忽略的加分项(上)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09 19:07 1

摘要:但一旦论文接收发表,补充材料将作为正式科研记录的一部分永久公布,期刊通常不对补充文件进行排版校对。这意味着补充材料里的文字和数据完全以作者提供的形式呈现。

补充材料(Supplementary Materials)是指在学术论文中支撑论文结论但因篇幅或媒介限制无法直接包含在正文中的材料

这些材料作为论文的附加信息,可以帮助读者和审稿人更好地理解研究方法和结果,但又不是理解论文主要结论所绝对必要的部分。

但一旦论文接收发表,补充材料将作为正式科研记录的一部分永久公布,期刊通常不对补充文件进行排版校对。这意味着补充材料里的文字和数据完全以作者提供的形式呈现。

因此,我们务必确保补充材料内容准确无误、表述清晰,在提交前仔细检查语言和格式。

常见的补充材料类型

补充材料可以有多种形式,具体取决于研究领域和论文需要。以下是学术论文中最常见的补充材料类型:

· 附加图表超出正文篇幅或数量限制的图形、表格(例如超大尺寸的图片、额外的统计图表)。这些图表支持正文结果,但因版面有限未列入正文,应标注编号为“Supplementary Figure/Table S1, S2…”等,以区别于正文中的图表

· 原始数据论文研究中使用或产生的原始数据集、数据表。正文中通常只讨论汇总结果或趋势,详细的数据明细可放入补充材料中。这有助于他人重复分析或验证结果(例如提供Excel数据表或CSV文件)。

· 算法代码用于分析数据的程序代码、计算模型或软件工具。由于代码全文可能过长或超出正文范围,可作为补充材料提供。这使其他研究者能够重现分析过程,提升研究的透明度。若代码文件很大,通常提供代码文件的链接或存储库地址代替直接嵌入。

· 调查问卷及表格研究中使用的问卷、调查表、测验题等原始工具。如果正文中只描述了问卷设计,完整的问卷内容可在补充材料中提供,方便读者了解细节

· 实验过程视频无法用文字充分描述的实验操作录像、动态演示或多媒体动画等。例如,生物学实验的操作视频、工程装置运行的影像等,这些直观资料能增强论文内容的说服力和可理解性。

· 额外的方法说明对正文方法部分的扩充详述,包括实验步骤细节、试剂配方、算法推导过程等。正文中保留主要方法描述,而将繁琐细节放入补充材料,既确保读者理解研究核心流程,又提供了足够的信息以便他人重复实验。

此外,根据需要,补充材料还可以包括音频文件(如语言学研究中的发音音频)、案例研究的详尽描述(正文中只举了关键实例,补充材料提供更多例子)、外语资料的原文或译文,以及其他任何能为研究提供更多背景的信息。

重要的是,所提供的补充材料应当直接相关于论文主题,起到支持和佐证作用,而不应是无关冗余的内容。

*A template for supplementary material in IEEEtran format

补充材料为何常被忽视?有哪些潜在价值?

对于许多初次投稿的作者而言,补充材料往往被当作可有可无的“附件”,容易被忽视。其原因在于:

第一,某些期刊并不强制要求提交补充材料,作者可能认为既然不是必需就不准备。第二,补充材料不出现在论文正文中,许多新手误以为审稿人不会重视这些附加内容,于是投入精力较少。第三,一些作者不清楚补充材料能带来的好处,将其视为增加工作量的负担。

然而事实上,恰当地利用补充材料可以为论文锦上添花,带来多方面的潜在价值。

提升稿件录用率

充分的补充材料有助于审稿人更全面地评估论文的质量和可信度。领先期刊往往要求作者提供支撑性材料,方便审稿人验证研究方法的有效性和数据的可靠性。

如果论文提供了详尽的数据集、分析代码等,审稿人能更有效地检查结果,再现实验或分析过程。这将减少审稿人对方法细节或数据真实性的疑虑,为论文加分。有研究服务机构指出,补充材料准备充分可以最大化论文发表成功的机会。

反之,若缺少应有的数据或分析细节,审稿人可能因为证据不足而建议退稿

展示研究深度,增强说服力

补充材料是作者展示研究工作深度和严谨性的舞台。通过提供额外实验结果、完整的原始数据和多样的分析,读者可以看到论文背后更加丰富的研究过程。

这不仅体现作者在该课题上投入的扎实功夫,也表明论文结论建立在坚实大量的证据之上。事实上,提供补充材料能够拓展文章的深度和范围,增加线上可见度和影响力。

读者也很看重这些额外内容,例如医学领域的调查显示,读者非常重视能够获取论文的补充图表和数据。

回应潜在审稿质疑

经验丰富的作者会预判审稿人可能提出的问题,并利用补充材料提前准备好答案。例如,如果某关键实验有额外的对照结果,或某统计分析过程较为复杂,作者可将完整结果和细节放入补充材料中。当审稿人询问时,可以直接引用补充材料予以解释,从而快速打消疑虑。

这种策略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为论文加上一层“保险”:即使正文出于篇幅限制未详述的内容,补充部分也已经提供,从而加速审稿过程。正如有人所说:“把可能的审稿问题,写在补充材料里”,这往往能减少论文修改轮次。

提高论文透明度与复现性

当前学术界日益强调开放科学与研究透明化。通过补充材料公开原始数据和代码,实现结果的可重复验证,这会极大提高论文的可信度和影响力。其他研究者可以利用你提供的补充数据再次分析、得出相似结论,或者将你的数据用于新的研究,从而拓展你的工作影响。

这样的透明度在一定程度上也符合许多期刊和资助机构的开放数据要求,对论文的录用和传播都有积极作用。

综上,补充材料虽然不在论文正文中,但绝非可有可无的“鸡肋”。准备充分、内容翔实的补充材料能让你的论文在激烈的稿件竞争中脱颖而出,既体现研究深度,又体现我们对学术规范的重视,为顺利发表加码。

下一篇小E就来讲讲不同出版社/期刊对补充材料的要求以及如何准备优质的补充材料。

来源:小博士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