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是在这个浪漫的领域中却存在着很多让人难以启齿的事情,比如说美国曾出现过NASA知道宇航员会死于航天事故,却一直未曾告知他们,眼睁睁看着其送死的事情。
“航天”是目前人类技术最尖端,也是最浪漫的科学领域之一。
但是在这个浪漫的领域中却存在着很多让人难以启齿的事情,比如说美国曾出现过NASA知道宇航员会死于航天事故,却一直未曾告知他们,眼睁睁看着其送死的事情。
要说到这件事,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一起航天事故,那就是“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灾难”。
美国是目前人类历史上唯一生产并服役过载人航天飞机的国家,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陆续生产了5架航天飞机。而这5架航天飞机有2架直接在天上炸了。
美国第一次炸航天飞机是在1986年1月26日,当时美国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正在执行发射任务,而这架航天飞机中当时还有7名美国宇航员。
当“挑战者号”开始升空6秒时就出现了异常,当时其右侧火箭喷出了灰黑色烟雾,这显然是燃料燃烧异常的现象。
其升空58秒时,其右侧火箭的一处接缝处出现了燃料泄露的情况,且泄露的燃料很快被高温点燃(升空60秒)。
要命的是,泄露并被点燃的燃料很快点燃了火箭燃料罐中的燃料。
这时候NASA的地面指挥中心很明显的发现不对劲了,于是其命令“挑战者号”加速起飞(升空68秒),试图以更快的速度突破地球大气层,并将燃料罐已经被点燃的火箭抛弃掉。
但是NASA和“挑战者号”的努力并没有起到效果,在“挑战者号”升空第73秒时,整个航天飞机直接炸了,并直接在天上解体。
当时“挑战者号”的发射现场有数千人观看此次发射,并且当时美国正在进行全球直播,全球有数千万人观看其发射。
在事故发生后美国赶紧出动了海岸警卫队对“挑战者号”掉落在地上的碎片进行搜寻,但其最终只找回了少量碎片,且航天飞机上的7名宇航员也全部死亡,他们在高温的侵袭下,几乎是被瞬间气化,连完整遗体都没留下。
不管是对美国还是对全人类来说,“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事故是一出不折不扣的悲剧,但这个悲剧并不是天灾,而是明显的人祸,因为在事前NASA中的很多人就知道此次航天任务可能出现事故。
事后经过调查,NASA发现此次事故出现的原因,是“挑战者号”上的一个“O型”的橡胶密封垫圈因为低温变硬了,无法达到完美密封的效果,从而导致了火箭接缝处燃料的泄露。
但是这个“O型”的橡胶密封垫圈的异常,是美国NASA很早之前就知道的。
本来“挑战者号”是计划在1月22日进行发射,但之后几天发射现场遭遇到了恶劣天气,于是发射任务一直推迟到了事故发生的1月26日。
在设计中,这个“O型”橡胶密封垫圈在11.7摄氏度的时候,密封效果就会开始减弱,温度越低其密封效果也就越弱。
到“挑战者号”发射的1月26日,当天的气温是零下0.5摄氏度左右,明显低于这个橡胶垫圈的适应温度。
当时提供这个橡胶垫圈的企业多次联系并警告NASA,让其推迟发射,但NASA忽视了其建议,最终导致了事故发生。
按道理来说,发生了如此严重的事故,美国人应该痛定思痛,充分吸取其经验保证不再犯类似的错误才是,但让人无法原谅的是,美国之后又在相同的问题上犯了错,并且比上次还要恶劣。
美国另一架炸掉的航天飞机是“哥伦比亚号”,而“哥伦比亚号”的爆炸是有预演的。
在“哥伦比亚号”于1999年执行STS-93任务时,其右侧主发动机出现了液氢冷却管破裂的事故。该事故导致结冰的液氢以及一些连接航天飞机的泡沫塑料砸中了航天飞机,造成了航天飞机上有161处撞击点。
其中最严重的一处造成了“哥伦比亚号”机身中部的防热瓦出现了一个直径约2.5厘米的凹陷。
在此次事故后,NASA认为“哥伦比亚号”只是防热瓦出现了一些无需修复的轻微变形,并未穿透基底材料。
因此这类事故属于“可接受范围”,就像“挑战者号事故”中,NASA认为低温对于航天飞机的起飞属于“可接受范围”一样。
结果到2003年1月16日“哥伦比亚号”执行又一次任务,其在起飞时出现了一次类似且更严重的事故。
一个脱落的泡沫塑料直接砸中了“哥伦比亚号”左机翼前缘,形成了一个25厘米长度的裂孔。
虽然“哥伦比亚号”成功起飞,但是NASA的工程师马上通过计算,得出了“哥伦比亚号”在返回地球大气层时,会导致其爆炸解体的结论。
但是在得出这个结论后,NASA并没有告知“哥伦比亚号”上的7名宇航员,之后相关人士透露称NASA当时这么做的理由是“告知真相会让宇航员痛苦”。
也就是说,NASA知道这7个宇航员很可能会死,但其决定让其毫不知情的死去。
在“哥伦比亚号”升空17天后,也就是2月1日,这架航天飞机完成任务返回地面。
结果在其返回的过程中,航天飞机因为此前机翼上那个25厘米长度的裂孔,使得航天飞机在大气层的剧烈摩擦中受热高度不均匀,结果导致了解体。
在天空中,“哥伦比亚号”炸出了大量碎片,7名宇航员直接在高温下汽化。
事后美国在地面上找到了大约8000枚碎片以及大量烧焦的人体残骸,并通过DNA对比确认了其身份。
信息来源:
【1】国家航天局·《“哥伦比亚”号7名罹难宇航员遗体全部得到确认》
【2】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返回过程中解体案例》
【3】环球网·《【史海回眸】升空73秒后爆炸,“挑战者”号事故令NASA大伤元气》
来源:答案在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