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千亿豪赌到悄然撤退:5G毫米波的蜕变,是技术错了还是期待错了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09 19:07 1

摘要:曾被美国运营商豪掷780亿美元押注、宣称要“改变移动通信”的5G毫米波,如今正悄然转身。2024年苹果取消新款iPad Pro的毫米波支持,iPhone仅美版保留;原本预测承载5%城市流量,实际使用率仅2.9%——这场耗资千亿的技术狂欢,为何从“改变世界”沦为

曾被美国运营商豪掷780亿美元押注、宣称要“改变移动通信”的5G毫米波,如今正悄然转身。2024年苹果取消新款iPad Pro的毫米波支持,iPhone仅美版保留;原本预测承载5%城市流量,实际使用率仅2.9%——这场耗资千亿的技术狂欢,为何从“改变世界”沦为“特定场景工具”?

毫米波的诱惑曾无比诱人。4G频谱拥挤之际,其24-52吉赫兹频段的带宽是传统频段数十倍,理论下载速度达4000Mbps,相当于4G的40倍,且这片频谱近乎空白。2020年,Verizon、AT&T疯狂抢购频谱,誓要借毫米波实现“5G代际跃升”,甚至将其与苹果iPhone 12绑定,营造“5G已来”的盛况。

但物理特性的“硬伤”早已埋下隐患。毫米波穿透力极弱,一堵墙、一棵树甚至人体都能让信号衰减,覆盖传统4G基站2公里范围,需每50-100米建一个小基站,不仅买频谱耗资巨大,后续建站、供电、维护成本更是天文数字。用户实测更戳破泡沫:在体育场外测速达2000Mbps,走进场馆就降回4G;手机转身、放进口袋,信号便暴跌甚至消失。

雪上加霜的是竞争对手的“降维打击”。T-Mobile凭借中频段频谱,以覆盖范围是毫米波数十倍、能穿透建筑的优势,迅速建成全国性5G网络,2021年5G可用率达67.9%,而Verizon仅7.7%。市场份额持续倾斜,让押注毫米波的运营商陷入“投入27美元仅获1美元回报”的尴尬。

如今,5G毫米波已进入“差异化生存”阶段。苹果用硬件决策投票,取消非美版设备的毫米波支持;美国运营商转向中频段,提及毫米波时话术变成“特定场景增强服务”;中国则吸取教训,将其定位为“补充而非替代”,在8K转播、智慧港口等需要超大带宽和低时延的场景试点;日本东京奥运会的毫米波网络,也仅局限于初始区域运营。

这场蜕变的核心,不是技术错了,而是行业对它的期待错了。毫米波本就不是普适性的移动通信解决方案,而是需要精准匹配场景的“专业工具”。从万众瞩目的千亿豪赌,到低调深耕细分市场,它的故事更像一场行业对“技术狂欢”的冷静反思。

你觉得5G毫米波的未来在哪里?是继续在特定场景发光发热,还是会随着技术迭代逐渐被取代?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来源:茫茫说故事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