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田穰苴位列“武庙十哲”其实有点难以让人信服的,因为纵观其一生毕竟只打过一次大仗,缺乏大战硬仗的检验。“一战封神”的含金量明显不足,其历史地位更多得益于其军事理论贡献和后世的政治考量,而非辉煌的实际战功。
历史上那些星光熠熠名将称号背后,究竟隐藏着多少被夸大甚至虚构的“丰功伟绩”?他们的光环背后究竟是不是史学家的肆意夸大,误导后人的眼光。
田穰苴位列“武庙十哲”其实有点难以让人信服的,因为纵观其一生毕竟只打过一次大仗,缺乏大战硬仗的检验。“一战封神”的含金量明显不足,其历史地位更多得益于其军事理论贡献和后世的政治考量,而非辉煌的实际战功。
军事理论《司马法》更多资料表明不是他的著作,是战国时齐威王命大臣整理古代兵法而成,田穰苴的贡献在于“申明”古法,而非独立著作。
廉颇作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光环确实引人注目,整个战国时期能够脱颖而出的人都是非常具有军事才能的人。相对比于其他灭国大将白起、王翦,廉颇在大规模歼灭战和逆风翻盘的硬仗方面,确实显得有所欠缺。他的出名之处更多的是负荆请罪,在战场上面大多是打防守仗。
李广算是一个饱受争议的人物,历史上关于他始终难封的话题也是从来没有断过,如果我们冷静分析李广的军事生涯,会发现他更多是一个个人勇士,而非真正的大将之才,因此他难封不是没有道理。我们回看他的一生虽然屡次与匈奴交战,却始终未能封侯,这并非运气不好,终归到底是缺乏实实在在的战绩来支撑。
关羽在历史上唯一与孔子齐名的“武圣”,其形象在历代褒封中不断被美化提升。但是我们去回望历史,关羽的军事才能与其显赫名声其实有着显著的差距。他一生最辉煌的战绩是“水淹七军”生擒于禁,这次战役的胜利其实大部分的原因是天公作美导致的,大雨十多天导致汉水暴涨,才让他有了可乘之机。而且即使在这种有利条件下,关羽也未能攻下曹仁坚守的樊城。
关羽之所以被神化,是他身上体现的“忠义”品质符合历代统治者的需要,而非其军事才能特别出众。
羊祜能够入选武庙着实有点名不副实(毕竟没有显赫的战功),如果武庙扩展到100人,那么应该可以入选。因为他的一生几乎没有指挥过较大的战争,一生主要指挥的重大战役是西陵之战而且还失败了。他最大的贡献在于为西晋制定了灭吴的总体战略规划,并举荐了杜预等人才,显然这点贡献不足以让他从六十人中脱颖而出。
千军万马避白袍的威名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七千白袍军北伐的事迹主要出自《梁书》和《南史》,但北魏方面的史书《北史》、《魏书》均无相应记载,因此很多学者质疑此事的真实性。他的成名源于他手的白袍军(北方勇士等精锐组成,战斗力非常强),在军队折损后,他的指挥回归平庸。史载其“射不穿札,马非所便”(拉不开硬弓,不善于骑马),是一位纯指挥型的儒将。他的传奇,部分源于南朝史官的笔下生花。
张齐丘在唐朝的战场上都不是很出名,在将星璀璨的唐代历史上确实显得有些黯淡,在历史上更是没有立足之地,即便是这样都没有阻挡他位列武庙。要知道他在历史上的记载也不过是寥寥数笔,没有个人传记,缺乏详实的史料支撑其功绩。与武庙中卫青、霍去病等以赫赫战功入选的名将相比,其军事成就完全不在一个量级。
因此关于他的入选让人存在非常多的疑问,是不是中间有人情世故的因素(评选人是他的好友和他的儿子)。
张俊能够位列中兴四大名将,实在是出乎意料,因为他的战功和名声与同时入选的岳飞和韩世忠相差巨大。但是作为多次大战的统帅一把手,他凭此摘到了太多的桃子,给自己镀了金。无论是藕塘之战还是柘皋之战,张俊却能因官职最大获得了胜利的果实。
其实他的无耻之处还不单单于此,为了保证自己的地位,竟然依附秦桧来陷害岳飞,此等人物竟然入选中兴四将实在是名不副实。
南宋中兴四将中还有一位名不副实之人那便是刘光世,其实刘光世和张俊是没有资格入选的。他凭借拥立之功,得以让自己位及人臣,其实在战场上的表现并不好。因为他率军经常违令避战,是出了名的“逃跑将军”。他领导的淮西兵变,更是让南宋元气大伤,给了南宋沉重一击。
袁崇焕算是明朝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他在抗击后金的过程中虽然屡次有着亮眼的表现,让崇祯帝深为倚重。但是作为大明最后的将星,他不应该夸下海口提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让崇祯陷入幻想之中。
更甚的是他手握大军抵抗后金之时,竟然让后金大军直捣京师,差点让后金一波把大明灭掉,因此崇祯最后除掉他也是在情理之中。
以上便是历史上名不副实的名将,其实名声的建立不仅依赖于个人能力,还需要时代机遇、政治需要、文学渲染乃至人际关系等多种因素影响。
来源:婉儿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