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 月 9 日数据显示,大连地区 14% 水分玉米价格报 2335 元 / 吨,较前一日上涨 0.5%,东北、华北主产区呈现 “高开稳走” 态势。黑龙江、吉林潮粮主流报价 0.82-0.88 元 / 斤,较去年同期高 0.05 元;山东寿光加工企业收购价达
玉米市场行情 高开之后迎考验
10 月 9 日数据显示,大连地区 14% 水分玉米价格报 2335 元 / 吨,较前一日上涨 0.5%,东北、华北主产区呈现 “高开稳走” 态势。黑龙江、吉林潮粮主流报价 0.82-0.88 元 / 斤,较去年同期高 0.05 元;山东寿光加工企业收购价达 1.17 元 / 斤,同比涨幅超 10%。
区域分化呈现 “南北迥异” 特征:华北因 10 月上旬连续阴雨导致高水分玉米集中上市,河南新乡、周口等地基层潮粮(水分 25%-28%)价格两日累计降价 6 分 / 斤,跌至 1.02-1.05 元 / 斤,部分农户为规避霉变风险加速售粮;东北则依托规模化烘干设施,黑龙江哈尔滨烘干粮(14% 水分)出库价稳定在 0.93 元 / 斤,吉林四平集港价维持 0.95 元 / 斤,回调幅度控制在 2 分 / 斤以内。销区市场同步分化,广东港口东北粮报价 2420 元 / 吨,较华北粮溢价 80 元 / 吨,反映市场对高水分粮的品质折价。随着新粮集中上市,高开背后暗藏压力,华北、东北主产区上货量将持续增加,叠加贸易商陈粮抛售清库,短期价格面临阶段性回调压力。
一、支撑价格的核心因素
1、增产预期难改即期短缺
新粮集中上市前的青黄不接期,市场仍依赖陈粮周转。同时进口补充作用弱化,1-8 月进口量仅 88 万吨,同比大降 93%,即便新年度进口预计增至 700 万吨,短期内也较难填补库存缺口。
2、储备调控托底
上一年度玉米进口储备轮换拍卖持续发力,在保障供应的同时,也抑制了贸易商恐慌性补库行为,推动库存维持低位运行。政策 “托而不举” 的基调使市场形成 “底部有支撑、上涨缺动力” 的共识。
二、压制上涨的关键变量
1、丰产压力集中释放
今年玉米播种面积增至 4487 万公顷,单产预计达每公顷 6600 公斤,新疆、东北等主产区增产态势明确。全国产量预期增幅可达 200-800 万吨,四季度集中上市将冲击市场。2025/26 年度全国玉米产量预计达 29616 万吨,同比增加 124 万吨,市场正处于丰产稳供的宽松格局。
2、下游需求疲软制约
1-8 月全国深加工企业玉米消费量同比降 6%,淀粉、酒精企业持续亏损,开机率回升乏力。养殖端同样承压,生猪、蛋禽养殖利润陷入亏损,饲料企业备货意愿低迷,玉米用量增长缺乏动力。
3、期货市场情绪偏空
玉米 2511 合约呈现贴水状态,多预判 “先寻底后震荡”,持看空观点。
三、政策与资金托底而非推涨
国家储备调控将成为重要 “稳定器”。去年新粮上市期间,中储粮通过入市收购有效提振市场信心,今年预计延续类似操作,防止价格大幅下跌。但从政策导向看,调控重点在于 “稳价” 而非 “涨价”,虽可通过国储库存及小麦、稻谷替代品弥补,难以形成政策驱动型大涨。
四、大涨难现,震荡为基
综合来看,玉米市场不具备大涨基础,但大幅下跌空间同样有限:
短期(10-11 月):新粮集中上市引发价格下调;中长期(2025 年底 - 2026 年初):随着下游补库启动、小麦替代减少及收储托底,价格将逐步企稳回升,但突破 2500 元 / 吨整数关口难度较大。
来源:中国玉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