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危机蔓延:印尼冻虾厂遭铯-137污染,九人中毒,出口受牵连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06 17:20 1

摘要:10月初,印尼万丹省西冷市“现代芝坎德工业园”(Modern Cikande Industrial Estate)传出严重放射性污染消息。政府证实,园区内发现大面积铯-137(Caesium-137)污染——这种核反应产物可致灼伤、急性辐射病、癌症,甚至死亡。

10月初,印尼万丹省西冷市“现代芝坎德工业园”(Modern Cikande Industrial Estate)传出严重放射性污染消息。政府证实,园区内发现大面积铯-137(Caesium-137)污染——这种核反应产物可致灼伤、急性辐射病、癌症,甚至死亡

印尼Bahari Makmur Sejati公司出口到美国的冷冻虾早前被检测出铯-137污染

截至目前,至少9名工人被确诊受辐射影响,上千人接受检测。事件震惊印尼社会,也引起国际食品安全警觉。

这批产品来自芝坎德工业园内的Bahari Makmur Sejati冷冻海产公司。8月22日,印尼当局立即下令该公司停产、撤离员工,并展开全面调查。随后成立的特别工作组在现场发现:污染并非孤立,而是整个工业园的系统性放射性扩散

据信此次铯-137污染的源头是彼得金属技术公司

印尼环境部长哈尼夫(Siti Nurbaya Hanif)表示,污染源头已初步锁定:“源自园区内的彼得金属技术公司(Peter Metal Technology)——一家钢铁熔炼厂,疑似进口了受放射性污染的废金属作为原料。”

调查显示,受污染金属在熔炼时产生了放射性尘埃,随空气扩散,沉积在车间、通风系统、发电机等处,最终污染了附近的食品厂。

印尼核能监管机构(Bapeten)随即在工业园周边设立半径五公里的封锁区,对1562名工人和居民展开健康检查。

截至10月3日,已有9人确诊受到辐射影响,症状包括皮肤灼伤、乏力与恶心。他们已被送医服用解毒药物,以排出体内铯元素。

现场清理过程极为复杂。防辐射人员在园区内检测出10处高剂量辐射点,其中两处的去污工作已启动。哈尼夫坦言:“污染范围可能比目前估计的更广,清理工作至少要持续数月。”

环境部已清除700公斤受铯-137污染的废金属,暂时存放在临时储藏点。当局计划建立长期储存设施,因为铯-137的半衰期长达30年,也就是说,它将在未来几十年持续释放辐射。

据知情人士透露,工厂停工后仍有部分冷链设备在运行,担心内部的金属部件或制冷管道继续释放微量辐射。

一名附近居民表示:“现在没人敢靠近那片区域。听说空气中也可能有污染,我们都让孩子留在家里。”

事件不仅是国内公共卫生问题,也让印尼陷入国际贸易信任危机。美国FDA通报后,部分进口商已暂停印尼海产品订单。而印尼政府确认,美方在泗水地区另一家公司出口的丁香样本中,也检测到铯-137污染。

印尼粮食安全统筹部长祖尔基弗里(Zulkifli Hasan)承认:“这是一个特殊污染事件,政府将全力去污、追责。”

目前,印尼已通知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并与美国保持数据共享。

事件引起邻国关注。新加坡食品局(SFA)在回应媒体时表示,本地未从印尼进口受污染批次产品,但已启动预防性抽样检测。食品局声明称:“截至目前,未发现放射性污染迹象,受铯-137污染的食品在本地禁止销售。”

SFA同时指出,放射性污染食品的来源多为工业废料处理不当或核废金属混入生产链

印尼环境部已承认,事件暴露出废旧金属进口监管的巨大漏洞。部长哈尼夫10月4日宣布,在全国安装门式放射监测仪之前,将暂停新废金属进口。她说:“在我们建立完整监测体系前,任何受污染的金属都可能成为‘隐形炸弹’。”

印尼警方也介入调查,追查进口受污染废金属的责任方。部分分析认为,涉事钢厂可能通过中间商采购来自菲律宾的废料,其中部分集装箱曾被用于运输海鲜产品,导致交叉污染。

这并非印尼首次面对放射性污染。2019年,雅加达郊外的南坦格朗市曾发生类似事件:当时因实验仪器废弃不当,导致居民区土壤受到铯-137污染。那场事故促使印尼全国重新审查辐射安全标准。

然而六年过去,警钟似乎再度被忽视。从冷冻虾到废钢厂,从食品安全到环境治理,这场危机揭示的,不仅是监管的漏洞,更是发展与安全的两难

印尼在追求工业化与出口增长的道路上,忽视了底线——环境与生命的安全。正如印尼《雅加达邮报》社评所言:“如果我们无法控制污染,就无法出口信任。没有信任,再多的经济增长都是空中楼阁。”

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本账号观点。

来源:国际上那些大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