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
本文2053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老王今年52岁,是个老实巴交的出租车司机。最近一段时间,他总觉得前胸闷疼、后背也隐隐作痛。他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完了,不会是心脏出问题了吧?”
于是赶紧挂了心内科,做了心电图、心脏彩超、动态血压,甚至连冠脉CT都查了。检查结果却让他哭笑不得——心脏一切正常。
“那我这是怎么回事?”老王一脸迷茫。医生沉吟片刻,建议他去消化内科看看。结果一查,原来是胃出了问题——胃食管反流病,而这就是他胸背疼痛的“真凶”。
这不是个例。在临床上,不少患者因为胸痛、背痛反复跑心内科,最后才发现病根藏在胃里。但由于症状“伪装”得太好,很多人一拖再拖,等到真正确诊时,病情已经相当严重。
多数人对胸痛的第一反应就是:心脏出问题了。确实,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等心脏病表现为胸口憋闷、压榨感甚至放射到左臂,必须高度警惕。
但问题是,“胸痛”并不是心脏病的专属信号。根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的一项研究,约有30%的非心源性胸痛,其实与胃食管疾病有关。
也就是说,你以为是心脏病的痛,可能只是胃在喊“救命”。
胃怎么会引起胸痛?
这是因为胃与食管本就处于胸腹之间的“交界地带”,尤其是胃上端(贲门)和食管下段,靠近心脏。
当这些部位发生病变,比如胃食管反流、胃溃疡、胃炎等,疼痛就可能“放射”到胸前或背后,让人误以为是心脏出问题。
胃食管反流病(GERD)就是典型代表。它的一个典型症状就是烧心、胸骨后疼痛,有时疼痛会向后背或肩膀放射,酷似心绞痛,但心脏检查却毫无异常。
而像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也可能引起上腹部胀痛、胸闷、甚至背部钝痛,尤其在饭后或饥饿时加重。
那怎么判断,这种胸痛是不是来自胃?
以下几种表现,高度提示胃病可能:
吃完饭痛得更厉害,或空腹时痛得“揪心”;
伴随烧心、嗳气、恶心、咽喉异物感等消化道不适;
吃抑酸药(如奥美拉唑、雷贝拉唑)后明显缓解;
晚上睡觉平躺时感觉胸闷,坐起来反而舒服;
疼痛位置模糊、不固定,时而前胸、时而后背。
这些症状背后,大多隐藏着胃食管反流病、胃炎或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
从解剖学角度看,胃与食管的神经与心脏部分共享路径,尤其是迷走神经和胸段脊神经。因此,当胃部发生病变时,脑部会“误判”疼痛来源,把胃部疼痛“感知”为胸痛或背痛。
这种现象在医学上叫牵涉痛,是临床上最容易混淆诊断的“陷阱”之一。
比如胃溃疡引起的上腹部疼痛,可能牵涉到胸骨后或左肩背部;而反流性食管炎引发的灼烧感,有时会“跑”到咽喉甚至牙龈,让人误以为是咽炎或牙病。
很多人觉得“胃疼忍忍就过去了”,但实际上,胃病拖久了,后果可能非常严重。
胃食管反流病如果长期不治,可能导致巴雷特食管,甚至演变为食管腺癌;
胃溃疡发展严重可能引发胃穿孔、消化道出血,危及生命;
慢性萎缩性胃炎则是胃癌的前期病变,需要定期监测。
特别提醒: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史、长期不规律饮食、经常服用止痛药的人,胃黏膜更容易受损,胸痛背痛可能是胃在“报警”。
如果你有以下情况,不要再光顾心内科了,赶紧看看胃吧:
反复胸口闷疼,但心脏检查正常;
疼痛与进食有关:吃饭后加重或缓解;
伴随嗳气、胃酸、口苦等消化道症状;
服用胃药后症状减轻;
晚上平躺加重,坐起舒服。
消化内科医生一般会建议做胃镜检查,必要时配合幽门螺杆菌检测、胃功能检查等,以明确病因。
想要缓解甚至逆转胃病,仅靠吃药远远不够,以下4点更关键:
规律饮食
一日三餐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晚餐不宜过饱,更不要吃完饭就躺下。
戒烟限酒
烟草中的尼古丁与酒精都会损伤胃黏膜,加重胃酸反流。
避免压力过大
情绪紧张、焦虑会影响胃肠蠕动和胃酸分泌,诱发胃病。
少用刺激性药物
如非甾体消炎药(NSAIDs),长期服用会损伤胃黏膜,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当然,不能因为心脏检查没问题就掉以轻心。胸痛虽不一定是心脏病,但也可能是肺部疾病、肋间神经痛、胰腺炎等其他疾病的信号。
关键在于:不要自我诊断,更不要拖延。一旦出现胸部或背部不适,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才能对症治疗。
就像老王那样,早一点确诊胃病,不仅省去了跑多科室的折腾,更避免了病情恶化。
写在最后前胸后背疼,不一定是心脏惹的祸。胃病“假扮”心脏病的案例并不少见。如果你也有类似症状,检查心脏毫无问题,不妨把目光转向“老胃”。
毕竟,身体不会无缘无故地疼,关键在于你有没有听懂它的“语言”。
参考资料:
[1]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胃食管反流病诊治共识意见(2020年版)》
[2]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胃溃疡防治指南》
感谢关注!有你在,我们会变得更好!
来源:Sinocare三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