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尚往来成负担,年轻人为何不愿“走亲戚”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09 08:51 1

摘要:份子钱涨到1200,月饼却跌到120块,这反差我昨晚刷手机刷到直接笑出声。2023中秋,线上月饼销量第一次把线下按在地上摩擦,65%的份额,轻量礼盒涨42%,低糖款更猛,78%。

份子钱涨到1200,月饼却跌到120块,这反差我昨晚刷手机刷到直接笑出声。2023中秋,线上月饼销量第一次把线下按在地上摩擦,65%的份额,轻量礼盒涨42%,低糖款更猛,78%。

同一周,我表妹在群里甩来婚礼请帖,坐标杭州,红包起步800,上限还是800——浙江刚出的硬规矩,超过就算违规。

我盯着那行“人情支出平均降35%”的官方通报,脑子里只有一句:终于有人把红包给按停了。

我90后,月薪1.5万,人情占比18.7%,数字冷冰冰,落到生活就是:九月还没过完,我已经随出去四千六。

最离谱那次,前同事嫁去贵州,我人不到,微信转账600,对方回一句“谢谢亲”,连个表情包都懒得贴。

转头看她朋友圈,酒席300块一桌,八冷八热,照片里大家笑得挺真,我却像吞了苍蝇:我的600够办两桌,还富余。

月饼那边更离谱。

我妈提前一个月打电话,说亲戚就认老品牌,让我买礼盒“别丢面”。

我打开京东,搜索默认跳出188元低糖款,销量20万+,评论一水儿“送领导不心疼”。

我下单五盒,结账发现商家直接给贴好地址,顺丰包邮,连我回家省高铁票的功夫都省了。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月饼已经不想当感情载体,它只想当快递盒子,越快越轻越好。

00后干脆把这套玩得更绝。

公司新来的实习生,05年,朋友圈晒“旅游搭子”,四天三夜川西,AA到小数点后两位,回来说散就散,互不相欠。

问他中秋回家吗,他摇头:回家干嘛,跟爸妈视频吃低糖月饼,吃完连碗都不用洗。

他手机里的虚拟礼物记录,半年花了两千,给主播刷“火箭”眼都不眨,反倒对亲戚小孩压岁钱抠到50封顶。

我好奇问他为啥,他耸肩:火箭至少换来一句“谢谢哥哥”,压岁钱连回声都不一定听得到。

城市化把家族拆成碎片,高铁再快也拼不回那块圆。

去年春节,我回老家,发现堂哥搬去成都,表姐嫁到珠海,年夜饭三桌变一桌,剩下的位置用矿泉水瓶顶着。

奶奶把月饼切开,一人一小块,说意思到了就行。

我低头咬,发现馅少了一半,皮却厚得嚼不动,就像那些不得不维持的远房关系,咬下去只剩面粉味。

红包被限价,月饼被减重,人情被抽掉油水,看着像降温,其实是退烧。

以前我们靠一盒饼、一沓钱证明“我记得你”,现在平台帮我们把重量、糖分、价格都标好,感情像被脱水,轻得能空运,却薄得透光。

有人哀嚎“年味没了”,我倒觉得挺好:当份子钱被锁在800,月饼跌到120,大家终于不用再打肿脸充胖子,把工资的一半拿去换一句“谢谢亲”。

昨晚我把最后一盒月饼寄给自己,地址填公司前台,备注“低糖,别回礼”。

今天一早收到,拆开掰一半,配速溶美式,味道居然不错。

我忽然想到:当礼物不再用来还债,它才能重新变成点心。

人情也一样,先让它轻一点,我们才有机会把真正的重量,留给值得的人。

来源:一品姑苏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