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国际关系的版图上,太平洋岛国可能被视为影响力不会超出其狭窄地理边界的影响力,但实际经验揭示了一个非常显著的悖论:其中一些国家尽管面积不大,经济资源有限,但有时却获得了比其规模更重要的外交地位,尤其是在联合国等国际机构中。
在国际关系的版图上,太平洋岛国可能被视为影响力不会超出其狭窄地理边界的影响力,但实际经验揭示了一个非常显著的悖论:其中一些国家尽管面积不大,经济资源有限,但有时却获得了比其规模更重要的外交地位,尤其是在联合国等国际机构中。
这方面的一个最突出的例子是一些太平洋岛国(瑙鲁、密克罗尼西亚、帕劳、巴布亚新几内亚等),这些国家近年来对以色列采取了非常支持的立场,无论是通过在联合国的投票模式,还是通过直接的外交步骤,如在耶路撒冷开设大使馆或支持以色列的政策。这种支持模式引发了一些根本性问题:即地理上远离中东的太平洋岛国为何偏向以色列,其影响力的局限性,以及支持特拉维夫产生的影响如何?
明显指标
阿联酋《FUTURE CENTER UAE 》智库网站10月7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几十年来,一批太平洋岛国在国际论坛和双边关系层面,表现出明显支持以色列最突出的指标如下:
1、加强外交关系:瑙鲁、帕劳、密克罗尼西亚等国家自1990年代以来主动与以色列建立全面外交关系,其中一些国家在2017年美国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后,毫不犹豫地宣布打算在耶路撒冷开设大使馆。尽管这些国家的财政和人力能力不允许它们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广泛的外交影响力,但仅仅通过这样的决定对以色列来说就具有极大的象征意义。
在此背景下,瑙鲁于2019年8月正式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巴布亚新几内亚是太平洋地区第一个于2023 年9 月在耶路撒冷开设大使馆的国家。2025年9月17日,斐济总理斯特凡尼·拉布卡访问以色列期间也宣布在耶路撒冷开设大使馆,使斐济成为继美利坚合众国、危地马拉、洪都拉斯、科索沃、巴布亚新几内亚和巴拉圭之后世界上第七个在耶路撒冷开设大使馆的国家。
2、双边合作与援助:经济因素在太平洋岛国与以色列的关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因为以色列通过其MASHAV 援助计划向这些面临重大经济和环境挑战的岛国提供发展和技术援助。这些援助包括卫生、农业、水资源管理(灌溉和海水淡化)和可再生能源项目等重要领域,这些领域对于这些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部门。
对于严重依赖外国援助的国家来说,即使与从美国、中国和澳大利亚等其他国家获得的支持相比,以色列的支持很重要。因为它有助于他们解决粮食安全和气候变化等问题。这种发展支持具有巨大的象征价值,并创造了一种“互利”关系,以色列在这种关系中得到政治支持。
联合国的支持:一些太平洋岛国支持特拉维夫的最常见迹象之一是他们在联合国对与以色列有关的决议进行投票的模式,因为密克罗尼西亚、瑙鲁、帕劳和马绍尔群岛等一些国家经常投票反对批评以色列的决议。
例如,其中一些国家经常对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和以色列在巴勒斯坦被占领土侵犯等决议投反对票。这种投票方式可能会给以色列在国际论坛上提供一些外交掩护,即使它是有限的,将自己展示成一个得到各种国家支持的国家,特别是因为太平洋岛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拥有投票权,这意味着其中任何一个国家的投票权都与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的投票权相同。
最突出的例子之一是2024 年9 月联合国大会成员国以压倒性多数投票要求以色列结束对巴勒斯坦领土的占领,斐济、密克罗尼西亚、瑙鲁、帕劳、巴布亚新几内亚、汤加和图瓦卢等14 个国家投了反对票。
此外,2025年9月12日,联合国大会以142票反对10个成员国、12票弃权的多数通过了赞成两国方案和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的《纽约宣言》。反对该决议的10个国家包括密克罗尼西亚、瑙鲁、帕劳、汤加和巴布亚新几内亚。弃权的12个国家包括斐济和萨摩亚。
揭示动机
要理解为什么一些太平洋岛国站在以色列一边,有必要分析一系列相互交织的动机,具体如下:
1、与华盛顿结盟:密克罗尼西亚、马绍尔群岛和帕劳等一些太平洋岛国与美国签订了“相关解放”协议,在经济和国防方面施加了相互承诺,这意味着这些国家每年获得数亿美元的财政支持,此外还有安全保障,包括美国在遇到外部威胁时保卫它们的能力。
由于美国是以色列的主要盟友,太平洋岛国的外交政策往往与美国同行保持一致,包括在联合国,包括对特拉维夫的支持。面对太平洋地区日益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在中美之间日益激烈的地缘政治竞争方面,他们也在寻求扩大其联盟网络。因此,以色列可能被视为这些国家的安全和技术合作伙伴。
2、利用宗教方面:宗教方面在塑造一些太平洋岛国对以色列的态度方面发挥着作用。例如,在福音派基督教教派占主导地位的密克罗尼西亚和帕劳,以色列的意识形态角度反映在政治话语中,官员和议会领导人宣称他们对特拉维夫的支持是一种宗教团结,而不是一种战略选择。
3、寻求地缘政治关注:太平洋岛国试图通过采取比实际意义更具象征性影响力的立场来弥补其规模小和在国际体系中的边缘化。这些工具中最突出的之一是它在国际论坛上支持以色列或在耶路撒冷开设外交使团,这使其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这给了他们一个机会来赢得交易或政治认可,并在内部被推销为这些小国有能力在国际舞台上发出声音的证据。因此,对以色列的支持成为他们“走出国际阴影”战略的一部分,以加强其对内对外地位。
潜在风险
尽管这些国家取得了象征性的成就,并通过与特拉维夫的良好关系获得了援助,但它们对这些国家的明显偏见可能会使它们面临以下后果,包括:
1、“全球南方”内部的孤立,因为大多数南方国家,尤其是阿拉伯和穆斯林世界,都表现出对巴勒斯坦事业的声援,因此一些支持以色列的太平洋岛国可能会发现自己在地区和国际集团中被孤立或污名化。
2、破坏国际公信力,特别是在岛国采取的气候变化等问题上,因为这些国家通常会打出“气候正义”的口号,要求世界将它们从气候变化的危险中拯救出来,但它们与以色列的结盟可能会失去部分道德公信力,因为它们似乎采取了双重标准,因此他们要求气候正义的立场受到批评。
3、尽管太平洋岛国在地理上远离中东,但其中一部分国家卷入与美以阵营与伊朗及其盟友冲突相关的方程式,可能会给它们带来针对海外利益等安全风险。
影响有限
尽管太平洋岛国与以色列的关系引发了媒体和外交哗然,但这些国家在巴以冲突中的直接战略分量仍然非常有限,因为这些国家的人口总和不超过几百万,经济和军事实力都非常小,因此他们的决策无法改变当地的力量平衡,其影响力首先在外交层面上仍然是象征性的和程序性的。
具有象征意义的是,以色列人用它来声称他们在与巴勒斯坦人冲突上的立场得到了“国际认可”。以色列还强调这些岛国的支持,以证明全世界并不反对他们,这构成了外交收获,即使很小,但在“叙事之战”的背景下,尤其是在西方媒体中,这一点很重要。
在程序上,在联合国,很多决议都是多数票通过的,每投一票反对一项反以色列决议,都可能代表着美国在外交上的小胜利。
总之,一些太平洋岛国与以色列之间的这种联盟或良好关系的影响在“象征性外交”的背景下仍然显而易见,但无法改变巴以冲突的地缘政治现实。例如,如果他们与更广泛的国际声援巴勒斯坦浪潮相矛盾,他们也可能面临其选择的后果。
来源:顾正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