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传奇故事01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09 08:40 1

摘要:赫图阿拉山屯(今新宾县旧老城)坐落在长白山西部山区。勤劳的女真人爱新觉罗家族,依靠狩猎、挖参和耕作,世代生息在这里。这年,明王朝封族长爱新觉罗·觉昌安为建州左卫都指挥使,族人十分高兴。

赫图阿拉山屯(今新宾县旧老城)坐落在长白山西部山区。勤劳的女真人爱新觉罗家族,依靠狩猎、挖参和耕作,世代生息在这里。这年,明王朝封族长爱新觉罗·觉昌安为建州左卫都指挥使,族人十分高兴。

爱新觉罗家族的兴旺发达,引起了近邻图伦城主尼堪外兰的嫉恨和不安,因而准备偷袭赫图阿拉山屯。觉昌安探知此情,立即找来礼敦、塔克世、额尔衮三个儿子,紧急商讨对策。

觉昌安拒绝了额尔衮要借助明军的想法,说:“明军一向‘以夷治夷’,信不得。我们要固守祖业,不能任人宰割,要团结爱新觉罗家族的人,迎击来犯之敌!”塔克世赞成父亲的主张。

这时,家仆柯什柯进来报喜:他家又得了个孙子。觉昌安顿时高兴地说:“爱新觉罗部又添虎子,家丁兴旺,前途无量,就叫他努尔哈赤吧。”

话音刚落,窗外传来救火的呼叫声。觉昌安急忙同儿子们跑到塔克世院中,将大火扑灭。老人命人从塔克世的妻子喜塔喇氏怀中,抱过孙子,一面骂道:“是谁放的火?让我的大孙子刚到人间,就不得安宁!”

很快查清:放火者是塔昂开列,他已带着情报逃往图伦城。觉昌安立即集合全体屯民,讲明敌情,组织人们严阵以待,致使尼堪外兰不敢轻举妄动。赫图阿拉山屯获得了暂时的安宁。

几年之后,年幼的努尔哈赤就跟着爷爷挥刀弄枪,弯弓射猎,练就一身本领。

在他十岁那年春天,爷爷把族内善射的能手都找了来,看他表演弓箭绝技。望着北飞的雁群,觉昌安一声令下,努尔哈赤飞箭离弦,头雁应声落地。顿时,“神箭手努尔哈赤”的欢呼声,响彻山城,回荡在苏子河畔。

不久,母亲死了,父亲塔克世又续娶了纳喇氏为妻。继母与那个放火叛逃的塔昂开列是亲戚,早年还与他关系暧昧。她又是一位有名的笑面虎,常常借故打骂努尔哈赤,罚他做苦工,使他受尽折磨。

有一次,纳喇氏痛打一位女仆,努尔哈赤为她讲情,纳喇氏便责骂他与女仆勾勾搭搭。塔克世听信谗言,大骂儿子无礼,并罚他在磨房里站了半宿。

这天,去深山挖参的努尔哈赤偶然回家,忽听纳喇氏在里屋撒娇地叫着塔昂开列的名字,戏笑鬼混。他拿着镢头,立刻闯了进去,要打那个不共戴天的仇敌。

正坐在塔昂开列怀中的纳喇氏满面绯红,恼羞成怒,一声怒吼:“住手!小兔崽子太无礼了!”她猛地夺下镢头,硬把努尔哈赤给赶走了。

塔昂开列溜走后,纳喇氏披头散发,向刚回家的丈夫,编造了陷害努尔哈赤的谎言,哭哭啼啼地要丈夫为她所受的“污辱”出气。塔克世信以为真,气愤地跺着脚说:“我非打死这个可恶的奴才不可!

十四岁的努尔哈赤挨了父亲的毒打,愤然带着三张貂皮,骑上大青马,跑到关外最热闹、最繁华的抚顺关。他要独立谋生了。

他把马寄放妥当,逛过了羊市、马市、布行、下杂铺,然后来到城南卖唱的地方。那儿人围得水泄不通,无法挤进去,他索性爬上一棵大树。

人圈内有个老汉正弹着三弦,一个十三四岁长得非常窈窕的姑娘,一边敲着八角鼓,一边唱着婉转悦耳的歌曲。站在树杈上的努尔哈赤,不觉也听入了神。

那老汉慌忙施礼,说:“官人莫急!俺们贫寒之人进不得高门贵府,请高抬贵手。”那汉子诡辩道:“莫客气,我家主人尼堪外兰是苏子河畔有名的酋长,最喜欢汉人小妞,贫富莫论。

努尔哈赤听到尼堪外兰的名字,顿时火冒三丈,忽地跳下大树,不由分说,抡起拳头,就朝着那汉子砸去。努尔哈赤武艺超群,打得两个汉子鼻青眼肿,没有招架之力。观众不断地为努尔哈赤喝彩:“打得好!打得好!”

正在这时,抚顺镇守李游击的两个兵丁闯进场内,见是夺人斗殴之事,不问是非,将努尔哈赤同两个汉子一同抓了起来。

小恩人无辜被抓,急坏了范梨花。她见求情无效,官兵依然把人押向抚顺城里,不禁伤心地哭了。

傍晚,范梨花父女把努尔哈赤的东西收拾好,也赶到抚顺城里。他们到处寻找小恩人,但杳无音信,只好暂时卖唱,待机寻访。

这年“乞巧节”前夕,驻守辽东的明将李成梁,为使女儿节日愉快,便派总管韩老七跑到抚顺城,遍访名艺歌妓。刚巧在一棵大树下,发现了正在卖唱的范梨花,他不禁大喜过望。

韩老七连忙吩咐随从动手抢人。刹那间,王老汉与范梨花被推进黑篷车,要拉往广宁(今北镇县)献艺。观众当时真是敢怒而不敢言。

再说勇敢的努尔哈赤被抓了去,经李游击一番盘问,反收他为手下的小护兵。这天,他被李游击带着去郊外比武,看见有人被抢进黑篷车。他略一踌躇,却又被同行拉走了。

努尔哈赤来到郊外比武场,遵照李游击的吩咐,跃进了草坪。他舞动长剑,步法分明,轻捷如飞,掠地生风。在场的人无不惊羡赞叹。

李游击心中佩服,随手拔起一杆长枪,大喝一声:“看枪!”向着努尔哈赤就是一个弓步平刺。努尔哈赤眼疾手快,跃步上跳,敏捷地闪过扎来的长枪。

李游击随即又是一个虎步下扎。然而,枪头尚未扎来,努尔哈赤就飞步回身,后撩长剑。只听“当啷”一声,长枪被拨出两丈多远。李游击险些跌倒。众人连声叫好,声震山谷。

努尔哈赤自知用力过猛,忙上前扶住李游击,赔礼致歉。李游击摇头笑道:“不,比武场上不分尊卑。你人小志大,功力过人,久后必成大将!”

说笑间,抚顺富商佟养性走来。李游击忙把努尔哈赤介绍给好友,说:“这是女真神箭手小罕子。”佟养性一抱拳,道:“少年奇才,吾愿请教!”

努尔哈赤羞怯地笑着,漫不经心地推了佟养性一把,却把他推出丈八远。佟养性一愣,接着两人哈哈大笑,成了好朋友。比武过后,李游击就离开他们,要去高尔山庙拜佛。

努尔哈赤与佟养性刚来到桑树下,就见几个明军追赶着一只大狍子奔来。他拾起弓来,只听“嗖”的一声,狍子应声倒地。

明军打马赶到,为首的连声说:“好箭法!好箭法!”并命令兵丁把狍子搭在马背上,然后说:“小勇士!请到府上走一趟!”

赫赫有名的辽东总兵李成梁官运亨通,野心膨胀,一意招贤纳士,扩充实力。这天,他听说“神箭手”小罕子从抚顺城被带了来,满心高兴,待若上宾。

从此,努尔哈赤深受赏识,天天陪着李成梁练拳习武。有时跟随他到野外打猎,心情十分高兴。

“乞巧节”之夜,努尔哈赤练过箭法后,顺便走进后花园,站在回廊处听艺人演唱。他觉得声音是那样熟悉,仔细看去,不禁惊讶异常:范梨花为何来到此处?

正当他迟疑张望时,范梨花一眼也瞥见了自己的小恩人。她心中一乐,向着他嫣然一笑。努尔哈赤也会意地点了点头。

这时,李成梁坐在戏台下,先是聚精会神地倾听梨花绝妙的歌唱,进而竟如痴似狂地凝视着她那娇美的面容,想入非非,丑态百出。

韩总管看透了主人的心思,就悄悄地对李成梁说:“将军与戏子,门不当,户不对,不宜立即纳为侍妾。可借学唱为名,留下范氏父女,再…………”李成梁点头微笑。

从此,范梨花被留在李府后院,每日教李成梁学唱。然而,她心明如镜,百般提防李成梁的言行,一面寻找机会,与努尔哈赤相见。

八月初一那天,府中上下人等到东城门欢送李成梁去沈阳回来时,范梨花借故落到队伍最后边,拾起石头打着一条黄狗的耳朵。努尔哈赤随着狗的叫声,回头发现了范梨花。

努尔哈赤见梨花躲进门前园内的葡萄架下,便借机跑到她的身边。她红着脸,深鞠一躬,说:“多谢阿哥搭救之恩!”他不好意思地说:“不算啥!不算啥!

两人互通了真姓名,说了一阵知心话,感情越发融洽起来。梨花摘下一只翠玉戒指递给努尔哈赤,说:“阿哥,等我逃出虎口,小妹愿意……”

努尔哈赤接过戒指,刚想说说自己的心里话,看园差役走了进来。他们只好依依不舍地分开了,但却不时地都回头望着对方。

李成梁由沈阳回来的第二天,图伦城主尼堪外兰为和这辽东地区的统治者明军将领李成梁拉好关系,就带着大批珍奇宝物来到李府。李成梁盛情款待,并让梨花歌舞劝酒。

酒兴正浓时,尼堪外兰把话引到觉昌安身上,说:“你看中我,可是觉昌安容不得我呀!如今,他的大孙子努尔哈赤要是官运亨通,就连你这个总兵也保不住呀!”

李成梁一惊,忙询问努尔哈赤的下落,尼堪外兰神秘地一笑说:“他就在你府上。”李成梁这才知道“神箭手”小罕子就是觉昌安的孙子努尔哈赤。

李成梁突然想起北京钦天监的密信,说如今天下有些纷乱,各地要严查逆臣···如今何不将努尔哈赤指为逆臣,押往京师受赏。于是,他把酒杯一放,喊道:“来人!快把小罕子抓来!”

尼堪外兰连忙阻止说:“总兵大人,抓他要严守秘密,白天动手,走漏风声,岂不···”李成梁点头称是,喊回差人。

李成梁把韩总管唤来,让他准备快马、行装,说:“明天黎明前抓住努尔哈赤,我亲自把他押往北京。”他看看尼堪外兰,得意地笑了。

歌舞劝酒的梨花把这一切看得清楚,听得真切,心急如焚。酒宴散后,她立刻找到老更夫,跪下哭着说:“让我到前院看看爸爸吧,我想得睡不着觉。

老更夫扶起梨花,想起韩总管“没有老爷的命令,谁也不能越院门一步”的指示,心有余悸,但他见小梨花那可怜的样子,还是动了恻隐之心,说:“好吧,你速去快回!”

梨花跑到外院义父房中,把紧急情况说了一遍。王老汉一时想不出搭救努尔哈赤的好办法,急得在屋中走来走去。

与王老汉情意相投的更夫闯进屋来。王老汉忽然想出使努尔哈赤可以脱险、也可使守门兵士免除罪责的办法,向更夫求情。更夫略一思索,坚定地说:“好,我豁出老命,也要救你们。”

时至二更,王老汉悄悄走进努尔哈赤房中,把李成梁的阴谋告诉了他,然后催他快逃。努尔哈赤大惊,但他不肯拖累老人。王老汉笑着说:“孩子,快走!我自有办法。”

努尔哈赤准备就绪,更夫按王老汉的办法,佯装去城门送水,把一包蒙汗药投进开水里。不一会儿,两个守门人和老更夫都昏迷过去。

王老汉趁机从马棚牵出两匹马,交给努尔哈赤和梨花,说:“你俩快走!城门已经打开了。”马儿忽然吼叫两声,小梨花惊惧异常。

睡眼惺忪的韩总管在那边喊着:“马叫什么?”王老汉不慌不忙,敲两下梆子,手捏鼻子,学着老更夫的话说:“夜里饮马,韩总管放心!”韩总管这才扭回头去。

第二天拂晓前,韩总管带着人来抓努尔哈赤,一进屋便惊叫着:“努尔哈赤跑了!”顿时,李府上下一片大乱。

被惊醒的李成梁,立刻与韩总管来到东城门下,叫醒昏迷中的更夫与守门兵士。更夫说:“三更时,我见城门云端有位白发仙人,吹来一股白烟,我就失去知觉,后事不知了。”

李成梁疑惑不解,越发觉得努尔哈赤非同凡俗。因而,他不再责备更夫与守门兵士,却一声令下,兵分三路,追击努尔哈赤和范梨花。

努尔哈赤与梨花跑到辽阳城北太子河附近的草地上,略觉劳累,便下马暂且休息。

梨花把两匹跑得满身是汗的马,放到河边让它们尽情地饮水,努尔哈赤也从荒甸子里弄回吃的。两人点起一把火,边烧野物边吃着。梨花还不时多情地为努尔哈赤抹去嘴边的黑灰。

两人吃饱了,忽见梨花的马因喝凉水炸了肺,蹬蹬腿死掉了。梨花抚着死马,难过极了。努尔哈赤便一再安慰她,说两个人乘上一匹马,同样可以走路,让她放下愁怀。

他们又跑了一阵,来到太子河边。正当他们回头遥望李成梁的追兵时,大青马也忽然倒地死去。此刻,前有大河,后有追兵,两人焦急万分。

眼见追兵已近,梨花猛然把贴在身边的努尔哈赤推开,说:“快,你朝上跑,我朝下跑。只要今生不死,咱们一定能相见。”努尔哈赤在梨花的催促下,依依惜别地向太子河上游跑去。

明军追到太子河岸,惟见梨花飞快地跑向下游,便打马猛追。跑到前面的塔昂开列一声嚎叫说:“抓活的,抓住她就能抓住小罕子。谁抓住她,老爷赏银二十两!”

塔昂开列喊完后,第一个追上山岗。梨花搬起一块石头,猛力朝他砸去。他来不及躲闪,石头正落到他的右臂上,疼得他嗷嗷直叫,立刻倒地。

敌兵像受伤的猛兽,凶猛地扑向梨花。她自知难逃魔掌,便一纵身投进滚滚的太子河中。

塔昂开列见梨花投河自杀,便引兵向上游追击。可是追了好久好久,也不见努尔哈赤的踪影。于是他一怒之下放火烧荒,一面还恶狠狠地说:“这小子,烧不死也叫他脱层皮。”

努尔哈赤躲过荒原大火,走了七天七夜,才来到长白山的老秃顶子岭。他采了些野果吃了,然后爬到一棵大树的树杈上睡着了。

这天傍晚,安费扬古等四个挖参人发现了树杈上的努尔哈赤,上树叫醒了他,并亲热地说:“你也挖参,那就随我们一块干吧。”于是,他们立即成了亲密的朋友。

他们说笑着走回窝棚,忽然有人大喊:“小罕子!这回看你往哪里跑。”努尔哈赤一愣:“噢!这不是柯什柯吗?”原来努尔哈赤逃跑后,觉昌安骂了他,还要卖掉他,他才逃进长白山挖参的。

柯什柯讲了上述情况后,说:“主人待我还不错,就怪那继母串通的袍子,却想到明朝那里换身蟒袍玉带。有一天,我能领兵挂帅,定杀那个狗熊!”

两人越唠越亲热,突然门口来了一只大虎。按女真人的习俗,虎是山林的主宰者,遇到此情,人人都得把帽子扔出门外,老虎叼着谁的帽子,谁就跟虎走。努尔哈赤说:“你们都有妻儿老小,就让我走吧。”

众人不依。安费扬古请大家按年龄大小,依次扔出帽子。老虎恰巧叼起努尔哈赤的帽子走了。努尔哈赤毫不犹豫地辞别众人,跟着老虎走去。

努尔哈赤心想,山中无数野兽都可射猎,为何只有虎不能射?为什么只有虎才能成神?不,不能白送死。想着想着,他拔出匕首拿在手中。

这时,猛虎突然回头,张着血盆大口,睁大眼珠子,吼叫着向努尔哈赤跃身扑来。努尔哈赤飞速一闪,老虎扑了个空。紧接着,它将大尾巴一抡,扫向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向旁一纵身,又躲过老虎的袭击。

努尔哈赤见猛虎再次扑来,趁势将半尺长的匕首猛力刺进它的胸间,迅速绞了绞。

那猛虎惨叫一声,顿时倒地,血如喷泉,无力地摇几下尾巴,喘息着,渐渐地死去。努尔哈赤搬起一块大石头,朝着猛虎的天灵盖砸去。不可一世的“山神爷”再也不能动了。

努尔哈赤回到窝棚,听屋里的人们都在叫着他的名字,放声大哭。他笑着敲门说:“柯什柯,我没死,快开门!”

安费扬古听到努尔哈赤的声音,打开门一看,果然是他。大家又惊又喜,连忙把他抬起来,欢呼着,庆贺他化凶为吉。

欢笑了一阵,安费扬古说:“努尔哈赤命大有福,山神爷不肯留他,久后必成大器。我们大家结拜为兄弟好吗?”众人纷纷赞成,当即插草为香,对月起誓。

结义兄弟相处得非常和睦。后来又来了个汉族老人范江鸟也和大家处得很好。他见识广博,能言善辩,每天晚上不是讲天文地理,就是讲《三国》和《水浒》故事。努尔哈赤总是认真地听,用心琢磨诸葛亮的用兵之道。

岁月如梭,不觉到了万历三年的春天。这日傍晚,走来两个挖参者,一打听才知道,他们原是努尔哈赤的外祖父建州右卫王杲的兵士。不久前,王杲被哈达部王台谋算,送到广宁被明军杀害了。他们也只好进山挖参为生。

努尔哈赤自幼受到外祖父王杲的宠爱。此时,他听到不幸的消息,顿时大哭,发誓要为亲人报仇,持刀要走。范江鸟伸手拉住他道:“且住!你单枪匹马,能杀死王台吗?”

老汉又讲了些聚众团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道理。安费扬古也劝道:“兄弟,范老伯说得对,围条狼还得十个人,何况去杀哈达部最强大的王台呢!若是没有千八百人,连王台的山寨也进不去呀。

众人又劝了一阵,图鲁什竟对着大秃顶子岭跪下发誓道:“苍天有灵,大山作证,我图鲁什豁出命,也要为努尔哈赤兄弟报仇!”众人见此情景,也都一一发誓。

范江鸟虽非女真人,却被众人的义气所感动,说:“老朽虽年事已高,但诸位如果要开创新江山,我愿助一臂之力。”说着,他把一个黄布包递给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睁大明亮的眼睛,接过黄布包,打开一看,里边是范老自编的《历代兵书辑览》。兄弟们相互传阅,喜出望外。

从此以后,众兄弟心中有了一本创业经,每日挖参打猎,换回马匹兵器。日夜谋划着屯积粮草,要像梁山泊英雄那样,把大明江山掀个天翻地覆。

这一天,努尔哈赤在山泉边休息,不知不觉地睡着了。他梦见范梨花在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中,伸开两臂向他扑来。

他正高兴地迎上去,突然一只大熊扑向梨花。他被惊醒,大熊不见了,梨花的影子也已消逝。但是,一位英俊的青年却出现在他的面前。

正当努尔哈赤发愣之时,那青年匆忙丢下肩上的包裹,向着他的怀中扑来,亲切地叫道:“大阿哥!”

努尔哈赤惊讶地打量着小伙子。小伙子蓦地把帽子丢掉,又黑又粗的长辫子立刻拖到草梢。努尔哈赤惊喜地喊道:“你真是梨花,我不是做梦吧?”

梨花咯咯地笑起来,努尔哈赤这才信是真的,抓住她的手,急切地问起梨花三年来的遭遇。梨花慢慢地讲起往事。

那天,她故意引走明军,然后跳崖落水,浪涛很快把她卷走,却被一位善良的渔翁救起。渔翁刚把她扶上河岸,明军骑兵追到,把她驮回广宁。

李成梁当夜逼她为妾,她死活不依,被打得死去活来。

从此,她被送进土牢,一住三年。今年端午节,李成梁全家去医巫闾山游玩,老更夫才把她放走,女扮男装,来到长白山中。

努尔哈赤听罢,对梨花坚贞不屈的精神,不住地赞扬,还把一棵树枝使劲折断,坚定地说:“走着瞧吧,不报此仇,誓不为人!”

恰在这时,范江鸟担水走来。小梨花一眼看到老人熟悉的面容,飞也似地扑过去,扶住老人大哭起来。原来范江鸟正是梨花失散多年的爷爷。

当晚,众兄弟摆好丰盛的酒菜,庆贺范家爷孙团聚,喜庆梨花死里逃生。努尔哈赤给老人敬上一大杯酒,越发对他格外亲热。

光阴流逝,这年的元宵佳节来到了。努尔哈赤与梨花同到清河城(今本溪市郊)赏灯。梨花看着彩灯,讲起元宵张灯之俗始于西汉,盛于唐朝的历史。他高兴地听着,与她靠得很近。

他们走过一条街,见迎面走来了高跷队,又见一对男女,手持彩球,引逗着愤怒跳跃的狮子。努尔哈赤高兴得一把抓住梨花的胳膊,十分亲热。

两人正看得高兴时,忽听旁边有人高喊:“那就是努尔哈赤,快抓住他!”努尔哈赤以为李成梁的人来了,拉着梨花要跑,可是塔克世忽然站到了他的面前。

自从努尔哈赤走后,塔克世被父亲骂得无法,只好终日在外寻找儿子。如今,塔克世拉着不肯回家的儿子,深情地诉说起爷爷思念他的情景,他才答应暂时回家。

第二天,努尔哈赤回到赫图阿拉山屯,爷爷见他长得如此魁梧英俊,高兴万分。觉昌安当即同与会的宾朋好友,议论起孙子的婚事。

几天来,给努尔哈赤提婚的人很多,连纳喇氏为了改变自己的坏名声,也“关心”地提出让他与自己的亲戚之女成婚。努尔哈赤一听,当即气昏过去。

觉昌安惊恐地把孙子抬到自己房中,让他安稳地睡去。可是半夜里,努尔哈赤想出了逃婚的办法,在一张白桦树皮上,写下“爷爷我走了”五个字,悄悄溜出家门。

努尔哈赤再次回到老秃顶子岭,看到的不是欢乐,却是众兄弟的愁容和泪水。他反复追问,才知道梨花在元宵节的晚上,被明军发现,跟踪,跳涧自杀了。

努尔哈赤紧握范江鸟的双手,愤怒而沉痛地说:“老伯,此仇不报,誓不为人!”老伯深情地说:“孩子,我的身体不行了,日后一定记住,一个民族不团结,不统一,就要受人欺侮···”

老人话音刚落就咽气了。大家因为“军师”暴卒而陷入了极度的悲痛中。最后,大家按女真人的习惯,埋葬了老人。

冬去春来,众兄弟在清明节那天刚为“军师”扫完墓,觉昌安就骑马跑来,面山而跪,乞求山神管束努尔哈赤,并对他说:“今天,你不跟我回家,我就碰死在这棵大树上!”努尔哈赤心软了。

他回到家中,很快与佟甲氏结了婚。她是位温柔和顺、略知书理的女性。她赞许丈夫的志向,常常鼓励他统一部族,创造文字,颁布法典,开疆扩土,成为一代天骄。

努尔哈赤见妻子深明大义,高兴地拉住她的手说:“好,我明天就招兵买马,轰轰烈烈地干一番,重振大金伟业,让你当个大福晋,你意下如何?”

佟甲氏笑道:“哎哟,你还想搞三宫六院,娶七十二个小老婆呀?”努尔哈赤听了,哈哈大笑。

第二年,佟甲氏生下一女,山上诸兄弟带着厚礼前来贺喜。席间,图鲁什提起去年要与明朝一争高低的誓言。努尔哈赤故意说:“自打下山,家务缠身,寸步难行,习武已成纸上谈兵了。”

叶克书忙举起一根牛腿骨,逗着大家说:“老弟,切莫纸上谈兵,还要弄些真枪真马,不带兵怎能成为将军。”大家异口同声地赞成。

努尔哈赤提出了养兵之难。安费扬古说:“不能养兵可以借兵,你先到李成梁手下当个兵士,慢慢再混个指挥使当当,不就有兵了吗?”

几天后,努尔哈赤一行十二人,带着觉昌安写的亲笔信,来到广宁府投军。他顺利地以佟大郎的名字,被编入明军,大家暗自高兴。

不久,婆猪江建州卫王兀堂起兵,攻占了明境边城,并很快攻占了雅儿河岸,踞山守城,凭借天险,安营扎寨,休养生息,伺机再战。

王兀堂起兵后,万历皇帝当即命李成梁兴师讨伐。可是,明军赶到雅儿河岸时,遭到猛烈反击,箭如雨下,寸步难进。

第二天,李成梁召各部谋士献策,努尔哈赤被派到帅帐。他见了仇人,顿时怒火满腔。但想到未来的大业,他忍着性子说:“小人以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吾军势众,若能攻至城下,敌兵即败。”

眯着眼靠在太师椅上的李成梁,先是说佟大郎(即努尔哈赤)哗众取宠,后来琢磨了一阵,又觉得他话中有话,便直起身来问道:“好!说下去,怎样过河?”

努尔哈赤看着李成梁焦急的神态,故意拉着腔调说:“当年诸葛亮能草船借箭,大破曹军,难道我们就不可先借箭后攻城吗?”李成梁越发兴趣盎然地追问借箭攻城之法。

努尔哈赤侃侃而谈:“如今,我军攻城之难,并非水深浪急,而是敌军飞箭如流星,我军伤亡惨重。如果能使敌军箭尽粮绝,岂不可以瓮中捉鳖?”

李成梁把努尔哈赤单独拉进内帐,亲自倒茶。努尔哈赤喝过茶,全面向李成梁讲述了自己的借箭攻城之法。李成梁听后,高兴地拍着掌说:“对,好办法,马上动手!”

时已明月当空,李成梁命各路兵马进山割草,捆扎草人。不多时,一千二百个草人全都集中到江边之上。

拂晓之前,李成梁一声令下,鼓声齐鸣,杀声震天。王兀堂听到对岸呐喊,以为明军要渡河强攻,忙令弓箭手万箭齐发。

东方欲晓,李成梁命手执草人的兵士下船退去,把早已准备好的鲜羊血洒到岸边以及河水之中。

旭日东升,王兀堂登城远眺,见污血涂岸,血流成河,暗自欣喜,即命兵士杀猪宰羊,犒赏弓箭手,再立奇功。

李成梁看到集中起来的七万只雉尾箭,情不自禁地跳了起来,说:“佟大郎真乃足智多谋。今夜继续佯攻!”

佯攻三日,得了敌人的二十多万只箭,李成梁当即把努尔哈赤找来,询问他佯攻结束的时间。努尔哈赤应声答道:“今日为好。”李成梁不解地问道:“为什么?”

当晚,弦月初升。李成梁集合十万重兵,把搭好的浮桥横于江面,不多时,令下兵行,纷纷抢渡雅儿河。王兀堂无可奈何地望着明军云集城下。

刹那间,战鼓齐鸣,明军云梯林立,很快攻破了山城的四门,大军有如潮水般地涌进城中。

明军在城里四处冲杀,王兀堂见自己的兵士死伤如积,大势已去,只好丢弃大批抢来的金银财宝,化装成平民百姓,混在逃难的人群中溜走。

雅儿河之战以后,努尔哈赤被李成梁召进军帐,大加赞扬,并把他留在自己的身边,充当谋士。从此,谋士佟大郎的名字传遍明军上下。

万历十年,驻守在开原南关的哈达部部长王台突然死去,哈达部发生内讧。李成梁袭杀了逞加奴、仰加奴等人,扶持王台的孙子歹商袭职为长,统辖哈达部。歹商跪在李成梁面前,感恩不尽。

逞加奴的儿子卜塞,仰加奴的儿子那林孛罗,一心为父报仇,于是联络了蒙古骑兵,暗结歹商之叔康古陆和猛骨孛罗充当内应,发兵攻打歹商。

李成梁闻信后,率五万大军挺进开原。兵至城南,探马报知,叶赫部已攻进哈达部城里,百姓正在四散逃难。李成梁不知虚实,立即令大军就地安营扎寨。

李成梁召各路将领商讨对策,众说纷纭。努尔哈赤说道:“诸位各有道理,不过依我之见,莫如声东击西,先将叛军精锐引至南门,利用其判断错误,避实就虚,佯攻南门,先破北门。”

李成梁将手中的瓷碗一摔,说:“好计!好计!就这样干。”说完,他把兵马分成两路,南门一路由他亲自指挥,北门一路由副总兵率领,努尔哈赤打先锋。各路将官领命而行。

南门外,李成梁命兵士一手持着盾牌,一手拿着大刀,在鼓声中喊杀震天,引逗着叛军的精兵云集南门。

隐藏在北门外高粱地里的努尔哈赤的先锋军,听到南门明军击鼓三遍,一跃而起,几十架云梯迅速耸立在北门城下,成千上万的大军同时涌到门边。

北门叛军感到事出意外,一见明军骤至,惊慌失措。努尔哈赤率先攻上城楼,抡刀砍杀,许多叛军迎刃毙命。

北城门顿时大开,明军冲进城内,与敌军奋杀拼搏。在激烈的厮杀声中,在骇人的马鸣声和伤兵的哭叫声中,叛军死伤无数。

努尔哈赤对杀害外祖父的王台世家怀恨在心,他抓住一个叛军给自己带路,来到王台世家的老窝,见王台之弟康古陆正要化装潜逃,便一刀砍下他的脑袋。

傍晚,叶赫部残兵四散逃窜,明军大胜。李成梁在城里论功行赏,努尔哈赤立下最大战功,受到最高的奖赏。他高兴地向人们点头致意。

这时,尼堪外兰领着塔昂开列也赶来向李成梁祝贺,他见受赏最高的佟大郎正是努尔哈赤,便惊恐地向李成梁小声地说:“大人,快把他抓起来!他是努尔哈赤。”

李成梁一愣,向着努尔哈赤仔细一看,果然像当年的小罕子。他立即站起来,高声大喊:“武士们!”然而正当武士警觉地走来时,他却有气无力地说:“下去吧!”

第二天,李成梁心事重重地回返广宁。努尔哈赤从兵士们的队列旁走过,兵士们都以羡慕和敬畏的目光望着他,向他微笑致意,他成了明军中的谋士和英雄。

来源:划过指尖的烟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