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绝对不敢相信,中超球员冯伯元在苏超八进四的比赛中,单刀头球顶飞、补时手球送点,点球踢得软绵绵,全场23次触球成功率不到六成,这职业光环一碰就碎,民间赛事的火爆背后,难道真不是解决中国足球问题的关键吗?
你绝对不敢相信,中超球员冯伯元在苏超八进四的比赛中,单刀头球顶飞、补时手球送点,点球踢得软绵绵,全场23次触球成功率不到六成,这职业光环一碰就碎,民间赛事的火爆背后,难道真不是解决中国足球问题的关键吗?
青训体系才是提升中国足球水平的关键
江苏那个城市足球联赛简直火到不行,6.1万观众啊,直接创下了全国业余赛事的纪录,抖音话题播放量都突破8.2亿了!
贵州的“城超”、四川的“川超”这些省域赛事也像雨后春笋一样哗啦啦冒出来,民间足球这个热乎劲儿真是让人热血沸腾!
但咱们得清醒点,拨开这层热闹表象,不得不直面一个超级残酷的现实,民间赛事的火爆,只是中国足球发展的一个侧面,压根不是解决根本问题的关键。
你看啊,江苏联赛的516名参赛球员里头,职业球员只有可怜的29名。
这数据一下子就暴露了业余和职业之间那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业余球员的训练时间、强度和专业指导,跟职业球员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
反观湖北足球,他们可是实打实干出了名堂!
2024年,湖北省注册青训机构159家,青少年注册球员17851人,各级别教练员4563人,硬是构建起一个立体化、现代化的青训体系。
结果咋样,湖北U16男足在第十五届全运会资格赛上5战全胜,进20球零失球,高居赛区第一!
还向各级国家队输送了整整75名球员,男足62人、女足13人,这成绩简直亮瞎眼!
青训体系为啥这么关键,因为它解决了足球发展的根本问题,人才的系统性培养。
这不是光靠多搞几场比赛就能成的,而是从选材、培养到输送的全链条建设。
湖北的“选材—培养—输送”链条运转得那叫一个顺溜,校园足球广泛普及,还设立升学通道化解了“学训矛盾”,甚至探索职业俱乐部和校园双轨培养模式,这些全都构成了青训体系的有机部分。
像上海海港足球俱乐部和杨浦区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合作,搞出“职业-业余”一体化青训生态,他们盯着的可不是单场比赛的热闹,而是青少年球员的长期成长轨迹。
相比之下,民间赛事虽然能培养球迷群体,但对提升球员技术水平的作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就好比一块没雕琢的美玉,没有系统的青训体系,再好的苗子也得在不完善的培养环境里慢慢废掉。
青训体系建设要的是持续投入和长期规划,不是短期的赛事热度能顶事的。
中国足协也行动起来了,计划从2027年1月1日起,对男子初中年龄段U13、U15组全国总决赛参赛球队主教练要求亚足联/中国足协B级教练员证书,对高中年龄段U17组要求A级证书。
这看着是小步改革,其实是青训体系建设的关键一步。
但青训体系的完善远不止教练员资质,它得从校园足球普及、体教融合、专业教练培养到竞赛体系构建全方位推进。
山东省推出的《关于推进新时代青少年校园足球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鼓励建立校园足球人才“一条龙”升学体系,允许小学、初中校队成员在县域内、市域内成建制升学,这直接戳中了青训体系的核心痛点,“学训矛盾”。
当足球不再是孩子的负担,而是能和学业并肩走的发展路径,青训体系才能真正发挥价值。
足球是一项需要长期投入的运动,别指望靠几场火爆的民间赛事就能翻天。
青训体系才是中国足球从量变到质变的必由之路,它决定了未来中国球员的技术水平、战术素养和心理素质。
湖北青训让75名球员进了国家队,上海的“职业-业余”一体化生态给青少年兜了底,这才让我们瞅见中国足球的真正希望。
但这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得几代人持续投入的系统工程!
中超球员下放民间赛事现原形
你绝对不敢相信2025年10月4号那场苏超八进四的比赛有多刺激,南京队跟连云港队硬是拼到了点球大战,最后南京队险胜,现场六万一千多名观众的喊声简直要把屋顶掀了!
这场面可是破了全国业余比赛的纪录,但你说焦点是啥?
根本不是草根足球多热血,而是那个中超球员冯伯元,简直演了一出灾难片!
这老哥是青岛海牛的中锋,结果在常规时间里,一个单刀头球给他顶飞了;补时阶段更绝,直接手球送点!
点球大战轮到他,踢得那叫一个软绵绵,对方门动都没怎么动就收走了。
更丢人的是,全场他就碰了23次球,成功率还不到六成,在业余球员堆里一点便宜都没占到。
南京队教练还特意用他换下了前国脚吉翔,人家这赛季在苏超场均2.1次关键传球,球迷都吐槽这操作是“青铜换王者”,真绝了!
冯伯元在青岛海牛本来也混得不咋地,这赛季就出场3次,场均不到20分钟,看来他那点“职业光环”在草根赛场,根本就是层窗户纸,一捅就破。
徐州队,那输得叫一个惨。
为了冲四强,他们一口气补了三个中甲球员,姚犇、张劲一和郑雪健。
郑雪健还进过国青队,姚犇也算中甲老江湖了,结果全成了笑话!
点球大战,门将郑雪健连续脱手,直接让泰州队扳平;姚犇全场就一脚射门,张劲一想过人一次都没成。
再看人家泰州队,就靠一个中超球员景泊羲,长春亚泰的后卫,防守硬邦邦的,就扛住了徐州队猛攻。
这三个“职业”的一起掉链子,彻底露馅了,他们被苏超规则贴着“边缘化”的标签,状态早就跟不上真刀真枪的节奏了。
要我说,职业和业余的差距,根本不是天赋问题,是体系崩了!
冯伯元在青岛海牛那套训练和战术,跟苏超这种草根环境完全不搭,他既融不进团队,身高优势也发挥不出来。
可你看业余这帮人,像南京队的杨笑天、滕帅,还有泰州队那门将戴曜春,人家是业余的,点球大战连扑两个,一点不输职业水平!
他们靠的是长期系统训练,战术执行和心理素质一点不虚。
职业球员一到民间赛场,那“职业”身份在真实对抗里简直碎成渣,不是他们没能力,是职业联赛那套训练早就跟实战脱节了!
苏超现在火成什么样,抖音话题播放超8.2亿!
为啥,低票价、强互动,让球员啥底色全暴露了,没外援可依赖,没体系当保护伞,拼的就是最原始的竞技本事。
冯伯元和徐州那三位输这么惨,真不是他们个人的锅,是职业体系在边缘化里自己把自己给搞崩了!
来源:蠢羊聊体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