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种蚕豆的乡亲们都知道,这看似普通的作物,里头却藏着不少学问。为啥别人家的蚕豆一茬一茬摘不完,而你种的总是收成不多?其实,关键就在于掌握了“2晚1早”的种植秘诀!
种蚕豆的乡亲们都知道,这看似普通的作物,里头却藏着不少学问。为啥别人家的蚕豆一茬一茬摘不完,而你种的总是收成不多?其实,关键就在于掌握了“2晚1早”的种植秘诀!
这个秘诀不仅能让蚕豆产量翻倍,而且管理起来特别省心,还不占好地。今天就给大家详细讲解这“2晚1早”到底指的是什么,该怎么操作!
什么是“2晚1早”?
“2晚”指的是晚整地和晚播种,“1早”则是早采收。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反常识?别急,听我慢慢道来。
晚整地可不是让你偷懒,而是要根据前茬作物的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时间来整地。比如在南方稻作区,水稻收割后不要急着翻地,等一段时间再深翻晒土2-3天,这样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减少病虫害。
北方地区则推荐秋深翻,深度要达到30厘米以上,等到播种前再浅翻20厘米,这样能更好地保持土壤肥力。
晚播种是蚕豆高产的关键一招。传统观念认为蚕豆要早播,但其实适时晚播能让蚕豆生长更加健壮。
比如华东沿海地区,适宜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播种;北方春蚕豆区则在3月上旬至4月中旬播种。
为什么要晚播呢?因为这样可以让蚕豆在最佳的温度条件下生长,避免前期生长过旺,后期又脱肥的情况。
早采收不是说豆荚还没熟就摘,而是要掌握好采收时机,及时采摘,这样才能促进后续豆荚的生长,实现一茬一茬摘不完的效果。
鲜食蚕豆一般在开花后40天左右采收,这时候豆荚饱满、豆粒充实,荚色浓绿,出现褐斑时最为理想。记住,收获青荚的要分批次采摘,一般每10天采摘一次。
“2晚1早”背后的科学道理
蚕豆这种作物有个特点,就是连续开花结荚。当你及时采摘掉成熟的豆荚,植株就会以为它的“传宗接代”任务还没完成,于是继续开花结荚。
如果你等到所有豆荚都成熟了再一次性采收,植株就会慢慢衰老,自然也就没有后续产量了。
这就是“早采收”的奥秘——通过及时采摘,欺骗植株不断繁殖,从而实现持续产出的目的。
至于晚整地和晚播种,则是为了让蚕豆在最佳环境下生长,避免不必要的能量消耗,把养分集中用在开花结荚上。
如何具体实施“2晚1早”?
实施晚整地时,要结合施足基肥。北方地区可以结合整地施商品有机肥600-800公斤/亩或农家肥1.0-2.0吨/亩。
南方地区则可以在整地时深施有机肥1.0-1.5吨/亩。良好的基肥施用能为蚕豆整个生长期提供充足的营养。
晚播种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来确定最佳播期。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播种,华南地区可以延后到11月中下旬至12月初。
播种密度也要掌握好,北方春蚕豆区常规种植1.0万-1.5万株/亩,华东沿海地区3000-4500株/亩。
早采收要掌握标准——鲜食蚕豆在开花后40天左右,豆荚饱满、豆粒充实、豆荚浓绿,单荚下垂,出现褐斑时采收最佳。
这时候的蚕豆口感最好,营养价值最高,而且及时采摘能刺激植株继续开花结荚。
配套管理技巧
除了“2晚1早”的核心技术,还有一些配套管理措施也能帮助提高产量:
科学施肥:重视根外追肥,在苗期和初花期叶面喷施“0.2%硼砂+0.1%钼酸铵”混合液2-3次,结荚期叶面喷施“0.2%硼砂+0.1%钼酸铵+0.3%磷酸二氢钾”混合液2-3次。
整枝打顶:对分枝发达的品种,可以因地制宜开展整枝打顶。出苗后苗高30厘米左右或主茎5-6叶时摘掉主茎,促进分枝形成。开春后及时除去后期无效分枝,每株保留4-6个健壮的有效分枝。
水分管理:蚕豆需水量大,但忌渍水。根据蚕豆的生长阶段,适时灌水至关重要。苗高17-23厘米时第一次灌水促进分枝;现蕾开花时第二次灌水减少脱落;结荚期第三次灌水减少空荚。灌水时要速灌速排,避免长时间淹水。
小技巧,大收获
种蚕豆真的不像想象中那么复杂,关键是找对方法。“2晚1早”的种植秘诀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它顺应了蚕豆的生长规律,而不是与之对抗。
这种方法不占好地,蚕豆本身就是高蛋白作物和高效生物固氮作物,在轮作或间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还能养地肥田;不费心,一旦掌握了技术要点,日常管理变得简单轻松。
最重要的是,它能让你一茬一茬摘不完,持续享受丰收的喜悦!
现在正是种植蚕豆的好时节,快把“2晚1早”的秘诀应用到你的蚕豆种植中,相信今年一定能迎来前所未有的好收成!
来源:稻香老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