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特赦内幕:第一批释放的10人,他们后来的结局怎样呢?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09 07:00 1

摘要:其实早在1956年,毛主席在《论十大关系》中就已明确表态:“我们党的政策对国内战犯一个不杀。”他阐述了五点理由:一不能增加生产,二不能提高科学水平,三对我们除四害没有帮助,四不能强大国防,五不能收复台湾。

一张美国进口手纸,竟让国民党中将暴露身份,最终走入新中国首批特赦名单。

1959年12月4日,抚顺战犯管理所的大礼堂内,气氛异常庄重。

当最高人民法院的代表宣读特赦名单时,末代皇帝溥仪听到自己名字,颤抖着手接过特赦令,当场失声痛哭-。

同一天,在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杜聿明、王耀武等一批国民党高级将领也迎来了他们命运转折的时刻。

这些曾指挥千军万马的人物,如今作为新中国首批特赦的战犯重获自由。他们的故事,充满了戏剧性与启示。

01 特赦背景

1959年,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之际,毛主席代表中共中央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建议:对一批改恶从善的罪犯实行特赦

这个消息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对这些战犯“一个不杀”。

其实早在1956年,毛主席在《论十大关系》中就已明确表态:“我们党的政策对国内战犯一个不杀。”他阐述了五点理由:一不能增加生产,二不能提高科学水平,三对我们除四害没有帮助,四不能强大国防,五不能收复台湾。

毛主席实事求是地说:“不杀他们,不是没有可杀之罪,而是杀了不利。”他特别指出,不杀或许对台湾还会产生影响。

为慎重处理释放战犯的问题,1956年春,中共中央不仅向我党政军群等系统征求意见,还向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征求意见,进行政治协商。

这种广泛征求意见的做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处理战犯问题的慎重与民主作风。

02 特赦名单

1959年12月4日,新中国首次特赦共释放33名战犯。这批人员中,有伪满洲国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也有国民党军队的各级将领。

首批特赦的国民党高级将领主要集中在功德林战犯管理所,共计10人。按照名单顺序,他们分别是:杜聿明、王耀武、曾扩情、宋希濂、陈长捷、杨伯涛、郑庭笈、邱行湘、周振强、卢浚泉。

这份名单是经过全面严格的审查后确定的,考虑的主要标准是“确实已经改恶从善”——即不仅在行动上表现良好,在思想上也真正接受了改造。

下面我们更具体地了解一下他们的人生故事。

1、杜聿明:作为黄埔一期生,杜聿明是蒋介石的嫡系爱将。抗日战争期间,他指挥的昆仑关战役重创了日军号称"钢军"的第五师团,战功卓著

但在解放战争中,他奉命指挥东北及淮海战场的国民党军队,最终兵败被俘。特赦后,杜聿明担任了全国政协文史专员,后来还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常委,晚年一直致力于祖国统一事业,直至1981年病逝于北京

2、王耀武:王耀武在抗日战争中表现突出,其指挥的部队屡次重创日军,当时日军中有"宁碰阎王,莫碰老王"的说法

他也曾给红军造成重大损失,整个红军第十军团几乎全军覆没,方志敏、寻淮洲等人壮烈牺牲。济南战役败北被俘时,他试图化装逃跑,却因使用美国进口高级棉纸如厕暴露了身份。特赦后,他同样担任了全国政协文史专员和政协委员,于1968年病逝。

3、曾扩情:这位"复兴社十三太保"之首,是胡宗南、戴笠等人的"大哥"。西安事变时,他出于避免内战、共同抗日的考量进行广播,却因此触怒蒋介石被长期监禁

1949年,他竟在广汉深山古寺中扮成和尚,被捕时还抗议:"老衲已遁入空门,抓我作甚?"特赦后他曾赴东北工作,1988年以94岁高龄去世。

4、宋希濂:宋希濂也是黄埔一期生,在淞沪会战、武汉会战等抗日战役中表现出色,被誉为"黄埔之光"。但他也曾杀害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此事让他晚年深感懊悔。

1949年兵败大渡河时他曾试图自杀未遂。特赦后他担任了全国政协委员,1980年赴美探亲并定居,虽身在海外,仍积极为祖国统一贡献力量,1993年在纽约去世

5、陈长捷:陈长捷素有"抗日常胜将军"的美誉。解放战争期间担任天津警备司令,他听从傅作义"只要守住阵地,就有办法"的指示死守天津

得知傅作义在北平起义后,陈长捷在战犯管理所中一度对傅作义极为不满。特赦后他在上海政协工作,不幸在"文革"中受到迫害,1968年与夫人双双自杀,1979年得以平反

6、杨伯涛:作为第十八军军长,他在淮海战役中被俘。特赦后,他成为了全国政协文史专员,致力于文史资料的整理工作,于2000年在北京病逝。

7、郑庭笈:在辽沈战役中担任第四十九军军长被俘。特赦后,他也担任了全国政协文史专员和委员,1996年在北京病逝。

8、邱行湘:曾任青年军整编第二〇六师师长,因固守洛阳而有"邱老虎"之称。特赦后,他担任了江苏省政协委员,1996年在南京逝世。

9、周振强:曾任浙西师管区司令,也曾是蒋介石的警卫。特赦后,他担任了全国政协文史专员,1988年在北京病逝。

10、卢浚泉:作为第六兵团司令官,在辽沈战役中率部抵抗。特赦后,他担任了云南省政协秘书处专员,1979年在昆明病逝。

结语

首批特赦的这些原国民党高级将领,人生大多历经清末、民国、新中国三个时期。

他们大多在抗日战争中为民族立过功,也在内战中走过弯路,最终在新中国获得新生

特赦后,他们大多被安排为政协文史专员,为历史研究留下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不少人还成为了政协委员,继续为国家建设出力。他们的曲折经历与转变,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的政策。

希望这份梳理能帮助你更全面地了解这段历史和这些人物。如果你对其中某位人物的具体经历特别感兴趣,我们可以继续深入探讨。

编辑 蛀书虫 图片来源网络 侵权必删

来源:典海明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