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炖了二十年牛肉,第一次被0.5克抹茶打脸——上周六,我照老法子小火咕嘟两小时,结果闺女嚼得腮帮子酸。
炖了二十年牛肉,第一次被0.5克抹茶打脸——上周六,我照老法子小火咕嘟两小时,结果闺女嚼得腮帮子酸。
转头刷到京都大学那篇论文,说1克抹茶能顶5片山楂,我立马抓了一撮丢锅里,十分钟后筷子一戳,肉纹直接裂开,像煮烂的红薯。
那一刻,厨房安静得只听见自己心跳,真有点丢人。
以前迷信谷饲雪花,觉得油花多就等于香。
去年美国肉协报告甩脸上:草饲才是炖锅亲儿子,胶原翻倍,久煮不柴。
我半信半疑买了条草饲腱子,按日本冰温熟成法子,0℃躺三天再下锅,嫩度直接+40%,咬断纤维的声音比咬黄瓜还脆。
老饕朋友不信,我甩链接给他,第二天他默默把购物车里的谷饲全删了。
去血水也卷出新高度。
韩国食品院说0.5%小苏打水泡20分钟,去血效率翻倍,我试完,盆底一层粉红油花,肉色粉得发亮。
但手一抖多倒了半勺,苦味差点把锅掀了,赶紧加两块冰糖救场。
媳妇在旁边翻白眼:科学实验失败现场。
火候更反直觉。
德国福腾宝新锅自带脉冲加热,每30分钟大火冲沸10秒,模拟厨师颠锅。
我嫌贵没买,手动抄作业:计时器一响,拧到最大火,锅里轰一声,肉块翻滚像蹦迪。
两小时后,红外测温枪扫锅底,刚好160℃,比我凭感觉靠谱太多。
老父亲在客厅喊:今天炖肉怎么这么软?
我没回,心里暗爽。
最离谱的是云南酸木瓜干。
直播间抢的,老板说是山里野果,嫩化力x2。我掰了两片丢进去,出锅带淡淡果香,闺女连汤都泡饭。
回头想复购,链接下架,老板留言:被某连锁火锅包圆了。
气得我连夜把剩下的果干切片真空封存,像藏私房钱。
工具党也别急着烧钱包。
我咬牙入了南部铁器新款,远红外涂层确实快,35%提速没吹牛,可价格够买五十斤草饲腱子。
对比手里老陶土锅,失重率只多12%,但省下的钱能吃四顿和牛。
瞬间清醒:技术再炫,也抵不过钱包投票。
所以,别被参数吓到。1克抹茶、0.5克小苏打、三天冰温熟成,加起来成本不到两块钱,就能把二十年经验按地上摩擦。
今晚我把剩下的抹茶偷偷倒进老妈的砂锅,她要是问怎么突然变嫩,我就装傻:可能肉好吧。
毕竟,让长辈承认自己方子过时,比炖烂一块牛腱更难。
来源:小院美食厨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