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正在搜索王欣瑜在主场被日本选手打哭的画面,刚登上热搜第一,手机前的你,可能也在同步心跳加速。
正在搜索王欣瑜在主场被日本选手打哭的画面,刚登上热搜第一,手机前的你,可能也在同步心跳加速。
她只撑了78分钟,1比6、4比6,完败给世界排名70位的内岛萌夏。
镜头扫过,她拿毛巾捂脸,肩膀一抖一抖,眼泪把护腕浸出深色印子。
那一刻,现场一万多名观众集体安静,弹幕却炸了:中国金花怎么又崩了?
我把比赛数据拉回来看了三遍,发现溃败只在三个点:
一发进球率42%,二发被抢攻丢分高达63%,破发点出现5次全部浪费。
简单说,她怕输,怕到连发球动作都僵硬,越怕越送分,恶性循环。
同一天,武汉后台通道,阿尼西莫娃背着球包提前离开。
官方给出理由是右肩拉伤,可就在三天前,她刚在北京举起冠军奖杯。
团队私下透露:肩伤不算重,但连续两周高强度让发球时速掉了20公里,
强行打下去,年终总决赛可能彻底没戏,她选择止损。
上海那边更刺激。
兹维列夫手握赛点被世界第48的林德克内希连赢5局,拍子摔成两截。
梅德韦杰夫先丢一盘,第二盘1比3落后,最后靠多拍磨到对手小腿抽筋才翻回来。
一天后,他又用同样的磨法把美国新锐钱送回家,报了今年澳网和中网双杀之仇。
德约科维奇则干脆利落,两盘只让保罗拿到5局,现场球迷感叹:
年轻人集体掉线,37岁的他反倒成了最大热门。
很多人没注意,今年上海大师赛签表出炉那天,
阿尔卡拉斯、辛纳、弗里茨、谢尔顿四个高位种子同时被抽进上半区,
下半区只剩德约、梅总和兹维列夫。
结果不到三天,上半区变成混战,下半区变成老将稳赢。
网坛更新迭代喊了三年,真正稳的仍是80后。
回到王欣瑜。
赛后她没躲采访,直接说:压力像石头,一到赛点就喘不上气。
我查了她的赛程,过去40天她打了3站巡回赛、2站表演赛,还抽空拍了两条商业片。
世界前30里,她的参赛密度排进前五,体能储备亮红灯。
更关键的是,她今年把教练换成远程指导,赛前一周才合练,
发球动作改了新版,比赛里一紧张就回到旧动作,两边不靠,彻底乱套。
袁悦给出另一种答案。
同样一天双赛,她靠两个抢七硬啃对手,赛后只说了一句:
我把训练里练过的落点全部写在小纸条,每打完一分就看一眼。
那张纸条被球迷拍到,上面只有三行字:
外角T点、二发追身、网前封直线。
简单粗暴,却直接把世界第59拉下马。
竞技体育最怕想太多,抄作业式执行反而保命。
阿尼西莫娃的退赛也带来启示。
她北京夺冠后连夜做理疗,团队用肌骨超声测出肩纤维轻微撕裂0.8厘米。
医生建议两周静养,她当场放弃武网,目标直指年终总决赛300万美元奖金池。
短期看少赚积分,长期看保住肩膀才能赚大钱。
职业球员越来越像投资人,懂得止损比猛冲更重要。
接下来四周,王欣瑜如果能把参赛计划砍掉一半,
把远程教练换成现场指导,把发球动作改回旧版,
年终总决赛门票仍有希望。
她的积分距离第20位只差180分,一站250赛夺冠就能补上。
关键就看她敢不敢慢下来。
德约和梅总已经给出示范:
年龄越大,越要精简赛程,把能量留给大赛,
年轻人反而被赛程拖垮,频繁一轮游。
不懂这招,下一个掉线的可能就是你支持的球星。
看比赛最扎心的从来不是输,而是明知道会输却找不到解药。
今晚起,关掉直播弹幕,给喜欢的球员留一点调整空间,
也给自己留一口喘息的余地,毕竟生活这场马拉松,谁都有机会翻盘。
来源:奋发有为小鱼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