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润疆丨人大青年的“边疆答卷”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07 22:31 1

摘要: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率中央代表团出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在听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文化润疆、注重以文化人,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率中央代表团出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在听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文化润疆、注重以文化人,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在新时代治疆方略的指引下,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以“教育润心、文化润疆”为使命,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用脚步丈量边疆、以青春回应时代:在三尺讲台上传授中华经典,在基层一线搭建文化桥梁,在田间地头讲述民族故事。从跨越三千公里的“心愿文档”,到融入中国经典文化的“一对一辅导”;从深入田间地头的“推普+文化宣讲”,到即将启航的乌什县依麻木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支教项目,人大青年以真诚与热情架起沟通的桥梁,在边疆播撒文化的种子。

连心:心愿文档

跨越山河的温暖约定

“我想去北京看天安门,想去现场听一听故宫的故事”“我想学乒乓球、为国争光”……在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依麻木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的教室里,孩子们将质朴的愿望一笔一画写进“心愿文档”。这份由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发起的「心愿文档」公益项目,上线仅一小时,所有心愿就被师生认领一空。

一本承载智慧的经典读物、一副寄托梦想的乒乓球拍、一套墨香四溢的书法本,承载着人大学子鼓励与期待,从北京出发,翻越山河抵达天山脚下,悉数送达孩子们手中。随礼物而至的,还有志愿者们亲手写下的回信:“期待你亲自去天安门看升国旗”“我和你一样,从小就很爱书法,希望你也能坚持你的梦想”“我相信,知识的力量能够跨越千山万水”……这些带着温度的文字与礼物,跨越3000公里的距离构筑起文化共鸣的桥梁,在孩子们心中悄然播下希望的种子。

同行:双向奔赴

从教育火种到石榴花开的愿景

人大研支团与乌什县依麻木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的缘分,源于对一份教育初心的深度认同。学校成立于2003年,是新疆第一所民办国家通用语言小学。22年间,创始人库尔班·尼亚孜校长以课堂为阵地,用知识搭建桥梁,生动诠释着“教育是最长远的文化润疆”的深刻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各族各界群众代表时,与库尔班·尼亚孜亲切交流,高度肯定他扎根边疆教育、促进民族团结的突出贡献。研支团的到来,既是对这份初心的认同和接续,更是对“以文化浸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践行。

2025年3月全国两会闭幕当晚,库尔班校长走进中国人民大学,做客“人大代表人大行”活动,结合自己20余年的办学经历,与研支团成员及青年学子分享边疆教育的故事:“要让孩子们学好国家通用语言,不仅是为了走出大山,更是为了让各民族同胞的心贴得更近。”这句话,深深烙印在每一位志愿者心中:支教不只是“教知识”,更要“润心灵”,要用文化的纽带拉近各民族之间的距离。

为更精准回应孩子们的学习需求,研支团发起了“跨越高山的大江大河”一对一支教项目。课堂上,志愿者们不仅辅导数学、语文等课业,还会结合自身经历分享大学生活,用生动的故事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北京中轴线的社会实践分享,到共读《西游记》结合新疆自然风光的联想;从云游“长城”学习历史故事,到引导孩子们讲述家乡故事……借助场景化教学,志愿者们助力孩子拓宽视野,也更深刻地理解脚下这片土地的历史与文化。

延续:再出发

邀你共赴文化润疆新篇章

从库尔班校长点燃的“教育火种”到人大青年的“接续奋斗”,这场跨越时空的接力从未停歇——明年8月,中国人民大学第28届研究生支教团即将正式进驻乌什县依麻木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人大学子将以踏实教书为基、以丰富活动为翼,既深耕课堂教学,帮助孩子们夯实知识基础;更赓续“立德树人”的育人传统,组织开展特色文化活动,在这片热土上接续书写“教育润心、文化润疆”的青春实践。

2026-2027学年

研究生支教团专项计划

目前正在招募中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