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站返程高峰日达37.8万人次,“旅客身边人”温暖归途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07 21:56 1

摘要:国庆中秋假期进入尾声,北京西站迎来返京客流高峰。10月7日清晨,西站北广场的万寿菊在秋风中舒展花瓣。市城管执法局重点站区分局北京西站地区执法大队队员郑颖整理好制服,俯身扶正几株被风吹歪的花枝。“旅客踏上归途,更得让他们看见北京的暖意。”她说。

假期执勤,郑颖在北京西站国庆花箱前帮乘客定位。董童摄

国庆中秋假期进入尾声,北京西站迎来返京客流高峰。10月7日清晨,西站北广场的万寿菊在秋风中舒展花瓣。市城管执法局重点站区分局北京西站地区执法大队队员郑颖整理好制服,俯身扶正几株被风吹歪的花枝。“旅客踏上归途,更得让他们看见北京的暖意。”她说。

作为“旅客身边人”志愿服务队的一员,郑颖和同事们在节日值守早已成为日常。早上七点多,站区广播声此起彼伏,她的足迹遍布南北广场。

郑颖为旅客指引公交车站站台位置。董童摄

“您好,网约车候车区在东天井南侧,请沿指示标志前往。”郑颖指向大屏幕。屏幕上实时显示着每辆车的到达位置与上车点——这是重点站区管委会为应对返程高峰推出的便民举措。北广场原有的公交场站部分被改造为网约车接驳区,配合智能引导系统,旅客能够清楚看到自己的车辆停在哪条车道、哪一号上车点,实现人车精准对接。

“以前高峰期等网约车要一个半小时,现在十分钟就能上车。”刚从郑州返京的李女士感叹道。她带着孩子返程,看到候车区里新增的母婴室,笑着说:“现在的车站越来越有人情味了。”

上午十点,南平台处,一位年轻女士正抱着孩子、推着婴儿车准备乘扶梯,郑颖快步上前:“我来帮您拎上去吧。”

“麻烦您了。”女士把婴儿车交给郑颖。到达扶梯顶后,她发现年迈的母亲还在下面犹豫,便对郑颖说道:“能帮我抱一下孩子吗?”郑颖小心接过孩子,看着小家伙眨着眼睛,一瞬间心头涌起一股暖意——“旅客能把孩子交到我手里,是对这身制服的信任。”

这样的信任,每天都在上演。节日期间,北京西站日均客流超过30万人次,返程高峰日客流更达37.8万人次。无论白班夜班,城管、公安、消防、交管等多部门联勤作战,志愿者穿梭其间,身穿制服、马甲的他们成为旅客最容易找到、最放心的“身边人”。

“有时候,多问一句,就能帮他们解决很多问题。”郑颖说。在北广场出租车候车区,她遇到一位外国旅客,对方拿着全英文的酒店订单准备打车。她提醒道:“最好给司机看中文地址,不然可能找错地方。”对方连连道谢。还有一次,她用粤语帮一对来自马来西亚的老人找到了地铁口,“他们讲粤语、不太熟悉简体字,听到熟悉的语言,他们更安心。”

北京西站地区的细节更新,也让返程更加顺畅。北广场换上了花箱取代铁围栏,通道更通透;公交区与网约车区分离,流线更清晰;母婴室、智能候车区一应俱全,服务更周到。郑颖感叹:“火车站不只是一个匆匆过路的地方,而是有温度、有记忆的城市坐标。”

夜幕降临,站区广播不断提醒旅客:地铁7号线延时运营至凌晨两点。郑颖和同事们仍坚守在南北广场之间,协助当晚最后一批返京旅客离站。“等到凌晨两点,最后一趟临客抵达,旅客都走了,我们才算下班。”她的嗓音略带沙哑。

夜已深,广场上值守的身影仍在忙碌。无数“旅客身边人”,用无私奉献,守护着旅客的回家之路。

郑颖化身西站办“中秋雅趣汇”猜灯谜活动裁判员。董童摄

来源:子清视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