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色列日前强行拦截向加沙运送人道物资的“全球坚韧船队”,扣留171人并在10月6日遭以方驱逐出境,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瑞典“环保少女”,21岁的格蕾塔·通贝里。
以色列日前强行拦截向加沙运送人道物资的“全球坚韧船队”,扣留171人并在10月6日遭以方驱逐出境,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瑞典“环保少女”,21岁的格蕾塔·通贝里。
随后,“环保少女”抵达希腊首都雅典,并发表惊世骇俗的讲话,指责以色列阻止救援物资进入加沙:
“让我说清楚,种族灭绝正在我们眼前发生,在我们所有人的手机直播。没有人有资格说‘我们不知道发生什么事’,将来,没有人能说‘我们不知道’。根据国际法,国家有法律责任采取行动防止和制止种族灭绝发生,这意味着结束共谋关系,施加真正的压力,停止运送武器。”
从2018年那个手举“为气候罢课”标牌的15岁少女,到今天介入巴以冲突的国际活动家,通贝里在国际舆论场激起千层浪。
支持者们赞赏这种“勇气”,认为这体现了一个公共人物的社会担当;而批评者则质疑,涉世未深的她贸然介入复杂地缘政治冲突,是“另有所图”。
这背后到底有什么深层次的含义和考量?让我们深入分析一下。
“环保少女”通贝里,最初的口号是“用罢课为未来”。她认为老一辈人正通过气候危机窃取年轻人的未来。将这种“正义”框架应用于巴勒斯坦问题,对她而言是逻辑上的自然延伸:巴勒斯坦青年和儿童的未来,同样被占领、冲突和人道危机所“窃取”。
她深受西方左翼思潮影响,认为各种形式的压迫是相互关联和交织的。在她看来,巴勒斯坦问题不仅是领土争端,更是殖民遗产、种族压迫、资源掠夺的集中体现。
对抗气候危机与反抗她所认为的“以色列对巴勒斯坦的殖民占领”,在哲学根源上是同一场斗争的不同战线。
基于上述认识,通贝里团队深谙在注意力经济时代如何制造全球性媒介事件。团队运作她参与“全球坚韧船队”行动,这几乎集齐了所有爆点元素:
戏剧性:茫茫大海上,民用船只 vs 国家军队。象征性:救援船象征着“希望”与“生命”,封锁线象征着“压迫”与“死亡”。可视性:易于拍摄和传播的画面。道德性:在叙事上构建了“人道主义活动家”与“强势军事国家”的简单二元对立。上述极具心思算计和预谋的种种操作,极大地增强了其言论的道德分量和媒体感染力,使任何对她“纸上谈兵”的指责都显得无力。
在西方,特别是年轻一代中,口号如“没有气候正义,就没有巴勒斯坦自由;没有巴勒斯坦自由,就没有气候正义”在游行中变得普遍。
这种合流基于一种共同叙事:即认为造成气候危机和巴勒斯坦困境的根源是相同的——一种由西方主导的、新自由主义的、榨取性的、漠视生命与生态的权力结构。以色列在此叙事下,常被描绘为“定居者殖民主义”的最后堡垒和西方霸权在中东的代理人。
“全球坚韧船队”则是典型表现。
该行动是2010年“加沙自由船队”事件的延续和升级。当年的“马尔马拉”号事件曾导致十名活动人士死亡,引发全球谴责。2025年的船队吸取了历史经验,更加注重法律宣传、媒体嵌入和非暴力抵抗培训。
它是一个由全球数百个NGO、人权组织、巴勒斯坦团结团体和左翼政党支持的松散联盟。通贝里的加入,为这个联盟带来了无与伦比的媒体关注度和青年动员力,相当于为行动购买了一份“全球媒体保险”。
这里面夹杂着各种思想形态、政治正确、要目鬼怪和私货,参与者各怀鬼胎、同床异梦。
通贝里的行动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西方各国政府在国内外的政策矛盾。
在她的演讲中,特别强调了西方政府在巴以问题上的虚伪和双标:口头高呼人权,实际行动却背道而驰,纵容甚至协助她所认为的战争罪行。这种对体制的失望和反叛,是她此次行动的重要驱动力。
她尖锐指出,那些在乌克兰问题上高呼国际法和人权的政府,在巴以问题上却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失明和不作为。这种“双重标准”的指控,加剧了西方的信誉危机。
她的行动不仅是在挑战以色列,更是在挑战整个西方既有的外交和政策体系。
2025年通贝里被驱逐的事件,远不止是一次简单的人道主义救援失败。它是一次精心策划、意义深远的 “算计和表演” 。这场表演:
对通贝里而言,是她从气候活动家向全球正义倡导者完成转型的加冕礼。
对支持者而言,是一场反抗不公的道德圣战。
对反对者而言,是一场个人秀,她并不真的关心巴勒斯坦,其目的只是积累个人威望,是彻彻底底的“野心家”。
对以色列而言,是一场必须强硬应对的主权与叙事保卫战。
对国际社会而言,是一根尖锐的探针,暴露了地缘政治中的深层矛盾、西方的价值困境。
但是,西方社会建立起来的规则,岂是这么容易被推翻的。
环保少女被驱逐,已经引起了瑞典和以色列的外交关系紧张。其祖国瑞典已经被架上了火坑“为之大怒”,但考虑到瑞典政府尴尬的处境:不想管这事,但总得表表态,所以,最终结果可能也就是“大怒一下”而已。
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声称,通贝里是一个“麻烦制造者”,曾经关注环保,现在却关注“政治”,以色列把她送走也是明智之选。并说,通贝里是个“麻烦精……太疯狂了”。
设想一下,在美国的干预下,最终的结局就是: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己人不认识自己人了。到那时,环保少女恐怕就得喊一句:
队长,别开枪,是我!
来源:团猫人文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