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锌防癌”?一项长达30年的研究,给出了相反的答案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07 16:24 2

摘要:在营养品广告的世界里,锌常被冠以“男性元素”“免疫力之王”等名号。从改善生殖健康、增强抵抗力,到促进伤口愈合、抗氧化……几乎没有它不能干的事。然而,一项持续 30 年、涉及 4 万多名男性的权威研究 却发现:

在营养品广告的世界里,锌常被冠以“男性元素”“免疫力之王”等名号。从改善生殖健康、增强抵抗力,到促进伤口愈合、抗氧化……几乎没有它不能干的事。然而,一项持续 30 年、涉及 4 万多名男性的权威研究 却发现:

长期或高剂量补锌,可能增加侵袭性前列腺癌的风险。

一、研究背景:为什么锌会与前列腺癌挂上钩?

锌是一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参与 DNA 合成、细胞分裂和免疫反应。前列腺组织中的锌浓度尤其高,动物实验提示它可能有助于抑制癌变过程。因此,多年来不少人相信——补锌能预防前列腺癌。

但问题在于:生物学机制复杂,补锌的“剂量-反应曲线”并非线性。适量可能有益,过量却可能扰乱体内金属平衡,引发氧化应激或促进异常细胞生长。

二、研究设计:30年的“健康专业人员随访研究”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团队利用了著名的 Health Professionals Follow-up Study 数据,对 47,240 名男性 进行了从 1986 年至 2016 年的追踪调查。

这些男性:

每两年汇报一次膳食及补充剂使用;

每四年更新一次健康状况;

研究期间共发现 6980 例前列腺癌病例,其中 1053 例致死性、1143 例侵袭性。

研究者使用 Cox 多变量回归模型,综合考虑年龄、饮食、吸烟、体重、家族史等多种因素,以评估“锌摄入量”和“癌症风险”的关系。

三、关键发现:过量补锌与高危癌风险增加

结果令人警醒。

⚠️ 每日服用 >75 mg 锌 的男性:

致死性前列腺癌风险增加 76%(HR 1.76, 95%CI 1.16–2.66);

侵袭性前列腺癌风险增加 80%(HR 1.80, 95%CI 1.19–2.73)。

⚠️ 连续补锌 ≥15 年 的男性:

致命性前列腺癌风险增加 91%;

侵袭性前列腺癌风险增加 55%。

而对于总体、局部或低级别癌症,补锌则没有显著影响。换句话说,问题出在高剂量与长期使用,而非“是否补锌”本身。

四、科学解读:锌太多,为什么反而可能“助癌”?

科学家推测有几种可能机制:

金属离子平衡失调
过量锌会抑制铜、铁等离子的吸收,破坏细胞内金属稳态。铜缺乏可削弱抗氧化酶的活性,从而增加氧化应激。

促进雄激素信号通路
锌与雄激素受体调控有关,而雄激素在前列腺癌发生中扮演关键角色。过多锌可能增强雄激素敏感性,使潜伏肿瘤细胞“活跃”起来。

免疫调节失衡
锌虽能增强免疫反应,但过量可能抑制某些抗肿瘤免疫细胞的活性。

补充剂与天然摄入不同
来自食物的锌与其他营养素共存(如硒、维生素E),吸收更平衡;而药片或粉剂形式可能在体内造成“局部高浓度”暴露。

五、适量为宜:我们到底需要多少锌?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中国营养学会建议:

人群

推荐摄入量(RNI)

可耐受上限(UL)

成年男性

11 mg/天

40 mg/天

成年女性

8 mg/天

40 mg/天

>75 mg/天 相当于超过推荐上限的近两倍,属于长期超量。而现实中,部分男性可能同时摄入含锌复合维生素、蛋白粉、免疫增强剂——不知不觉就超标了。

六、现实建议:补锌,不补“过头”

优先从天然食物中获取

海鲜(牡蛎、蟹、贝类)、瘦肉、坚果、全谷物都是极好的锌来源;

均衡饮食一般能满足每日需求。

不要盲目长期服用补充剂

若非经医生检测确认缺锌,不建议自行服用高剂量锌片;

特别是有前列腺疾病家族史的男性,应格外谨慎。

关注复合制剂的隐性含锌量

多种维生素、免疫增强补剂中往往“悄悄藏着”锌,需查看标签。

个体差异要重视

吸收效率、遗传背景、肠道微生态都会影响锌的利用。

科学补充应“因人而异”,不宜盲从网络推销。

七、结语:健康,不在“多补”,而在“适度”

锌确实重要,但营养补充不是越多越好。正如这项历时三十年的研究提醒我们:

适量的营养是健康的基石,过量的营养可能变成慢性的“隐形风险”。

对于中老年男性,尤其有家族前列腺癌史者,与其盲目吞下补锌片,不如从均衡膳食、规律体检开始,让科学而非广告,决定我们身体的“金属平衡”。

参考文献
Zhang Y, Song M, Mucci L, Giovannucci E. Zinc supplement use and risk of aggressive prostate cancer: 30-year follow-up of the Health Professionals Follow-up Study. Eur J Epidemiol. 2022; PMID: 36326979.

来源:教您养出健康人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