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数据显示,今年央视中秋晚会的收视份额最高冲到7.1,远高于湖南卫视的0.8。
10月6日晚,央视中秋晚会,如约登场。
阵容上看,是顶配的。
侯佩岑、谢娜两位主持人强强加盟,
开场收视率一路飙升,直接碾压同期的湖南卫视。
可节目播完,评论区却炸了锅。
到底发生了什么?
一、数据亮眼:央视赢了面子
先看收视。
据数据显示,今年央视中秋晚会的收视份额最高冲到 7.1,远高于湖南卫视的 0.8。
要知道,湖南卫视还提前半小时开播。
收视曲线也很有意思,
开场4.8起步,8点半直接破7,之后一路下滑。
尤其是谢娜登场那一刻,收视率突然掉坑,
直到沙宝亮和“老情歌”出场才慢慢拉回来。
换句话说,收视有流量,但没有留量。
但这把火,烧的更像是一阵“热闹”,而非“好评”。
二、明星云集,却唱得“心虚”
今年的秋晚请了不少演员上场唱歌:蒋勤勤、宋佳、于适、唐嫣……
看阵容,你以为是视后盛典;
听开口,你才发现,是“修音大合唱”。
这些演员不是专业歌手,修音勉强不跑调,
但情绪薄弱,唱得尴尬,看得观众也替他们脸红。
尤其唐嫣那首合唱,口型和歌词严重错位,整段像在和字幕赛跑。
更让人出戏的是谢娜的那段短片:
画面里人没开口,歌声却从天而降。
这“神同步”,只能说后期老师辛苦了。
不少网友调侃:“这是中秋假唱大会吧?”
三、广告太猛,把观众劝退
但真正让人“倒胃口”的,不是假唱,而是广告。
从主持串场到舞台布景,从小桥到灯笼,广告几乎无处不在。
不仅量多,长度还惊人,有的广告片时长快赶上一个节目。
更离谱的是:
节目介绍语速飞快,一晃就过;
而广告词却慢条斯理,字字清晰,仿佛生怕观众听漏。
有网友吐槽:“感觉央视秋晚不是‘共赏明月’,是‘共赏广告’。”
尤其是今年大量出现的酒类广告,被质疑“不老少咸宜”。
有人甚至调侃:“这画风更像地方卫视的招商晚会。”
四、舞美精致,却忽略人
不得不说,央视的舞美一如既往地高级。
可是,这份“高级”,似乎有点不接地气。
为了追求意境,不少舞台布景都偏暗,演员被置于光影之外。
周深甚至被灯光挡脸,观众只能听声不见人。
舞美服务于节目本该是加分项,
但今年却成了“喧宾夺主”的主角。
一味追求大场景,却忽视了歌手的情感表达,反而削弱了表演的感染力。
整场晚会中,几乎只有任贤齐和中国武术的跨界节目收获一致好评。
那一段不仅有创意,还有节奏感,真正做到了“中秋·中国风”。
可惜,这样的亮点太少。
除了任贤齐,观众记住的更多是“假唱”“广告”和“尴尬”。
五、我的看法:收视率不能当“遮羞布”
老实说,今年央视秋晚的收视数据漂亮,但这并不代表观众满意。
收视率是流量指标,不是内容口碑。
观众不是不爱央视,而是希望能看到“诚意”。
假唱、堆明星、硬广告,这些问题一旦叠加,
再精致的舞台都掩盖不住“空”。
中秋晚会,本该是团圆、诗意、温情的象征,
可如今却越来越像一场“流量展销会”。
有人说:“央视的舞台是最安全的,但也最没惊喜。”
话虽刺耳,却真实。
七、写在最后
央视秋晚依旧是中秋档的“王者”,
但在内容同质化、平台竞争激烈的当下,
观众的审美早已不是数据能糊弄的。
下次,希望看到的不是“修音后的完美”,
而是一个能真情实感、唱出温度的舞台。
毕竟,节日的意义,不在光影,而在人心。
来源:综艺潮流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