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区楼下早餐店的老周,最近偷偷把社保停了。傍晚收摊时,他蹲在台阶上扒拉计算器,烟蒂扔了一地:“每个月光社保就得扣800多,我这小店一天流水才一千出头,除去房租水电,能落手里的没几个子儿。再说我今年45,等领养老金还得二十年,谁知道到时候啥政策?”老周的纠结,戳
为啥好多人不愿交社保?不是不想有保障,是心里堵着三道坎
小区楼下早餐店的老周,最近偷偷把社保停了。傍晚收摊时,他蹲在台阶上扒拉计算器,烟蒂扔了一地:“每个月光社保就得扣800多,我这小店一天流水才一千出头,除去房租水电,能落手里的没几个子儿。再说我今年45,等领养老金还得二十年,谁知道到时候啥政策?”老周的纠结,戳中了好多人不愿交社保的痛点——不是不想要保障,是现实里的顾虑像三块石头,压得人喘不过气。
第一道坎,是“眼前的钱真不够花”。刚毕业的95后小林,在电商公司做客服,月薪5000块。扣完2000块房租、1500块吃饭钱,剩下的钱连买件新衣服都得琢磨半天。上个月公司让签社保缴纳确认单,他想都没想就勾了“自愿放弃”:“交社保每个月得从工资里扣400多,还不如留着当通勤费,养老那都是几十年后的事,先把眼前的日子过明白再说。”对收入刚够覆盖基本开支的人来说,社保更像“远期账单”,而房租、房贷、孩子奶粉钱都是“火烧眉毛的事”,两相对比,自然会把钱先砸在当下。
第二道坎,是怕“交了最后白交”。自由职业者张姐做手工饰品直播,三年前跟风交过社保,后来听同行说“养老保险得交满15年才能领,中间断了就清零”,干脆停了。她总对着镜头跟粉丝吐槽:“我身体好得很,平时连感冒都很少,医保卡里的钱放着也是放着;养老还早着呢,不如把钱握在手里,想添点新设备就添点,总比交给别人管着强。”加上网上偶尔飘来“社保基金亏空”的传言,哪怕没有实锤,也让不少人心里打鼓:“现在每月往里扔钱,等我老了,真能按时拿到养老金吗?”
第三道坎,是灵活就业者的“身份尴尬”。外卖小哥小李,半年换了三家配送站点,每家站点都没提过交社保的事。他自己也没主动问,怕老板觉得他事多:“干我们这行,今天在这个区跑,明天可能就换个城市,社保转来转去太麻烦。万一中间换工作断缴了,之前交的钱不就打水漂了?”像小李这样的零工从业者,光全国就有两亿多人,他们的工作不稳定、地点不固定,而社保的“连续性”要求,成了一道难跨的门槛。还有些个体工商户,觉得办理社保手续太复杂,跑几趟政务大厅都未必能弄明白,干脆就放弃了。
但话说回来,不交社保的风险,往往藏在看不见的地方。楼上的王阿姨,之前总说“医保没用”,退休后就没再续交。去年冬天突发阑尾炎住院,花了一万二,全是自费。她躺在病床上拉着护士的手叹气:“要是当初接着交医保,至少能报一半,现在把大半年的退休金都搭进去了。”养老保险也是同理,小区里的张大爷,年轻时没交社保,现在70岁了还得推着小车卖水果,他总跟人说:“要是当初咬咬牙交了社保,现在每个月能领几千块,也不用这么遭罪。”
有人说“社保是国家给的强制储蓄”,这话其实挺实在。就像给未来的自己买了份“安全网”,平时可能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可一旦遇到生病、失业、退休这些事,它就能帮你扛住不少压力。而且现在社保政策越来越灵活了,养老保险可以累计缴费年限,就算中间断了,之前交的年限也不会清零;医保断缴后,个人账户里的钱还在,只是暂时不能报销住院费用,续交后很快就能恢复待遇。
其实大家不是不愿交社保,是希望它能更“贴心”一点。比如对灵活就业者,能不能简化缴费流程,支持线上一键办理;能不能根据收入调整缴费比例,让低收入者也能交得起;能不能多做点接地气的科普,把“养老金怎么算”“医保能报多少”这些事讲明白,打消大家的顾虑。毕竟社保从来不是负担,而是给生活托底的保障,年轻时多一份投入,老了才能多一份安心。
就像社区网格员常说的:“交社保不是吃亏,是给未来的自己留条后路。毕竟谁也不能保证一辈子不生病,谁也不能永远年轻能赚钱,社保就是那个在你需要时,能稳稳接住你的东西。”
来源:树下倾听的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