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澳铁矿谈判破裂后,推翻蛮横的普氏定价,中方筹备多年胜券在握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06 15:13 1

摘要:2025年10月,一桩令全球大宗商品圈颇感震动的事件在湖北被一位自媒体科技人以AI主播讲述。故事里的主角,不是什么高科技企业,而是两位湖——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和澳大利亚的必和必拓公司。两边一言不合,一场铁矿石定价的拉锯大战,就此拉开帷幕。

只谈买卖不谈情,两败俱伤非英雄。

2025年10月,一桩令全球大宗商品圈颇感震动的事件在湖北被一位自媒体科技人以AI主播讲述。故事里的主角,不是什么高科技企业,而是两位湖——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和澳大利亚的必和必拓公司。两边一言不合,一场铁矿石定价的拉锯大战,就此拉开帷幕。

十多年前,普氏定价横扫全球铁矿石贸易。澳大利亚、巴西,大矿山把持着铁矿石的定价话语权,采用的是精明至极的“普氏基准”。其原则听起来像买彩票:澳方想要高价,中方期待低价,最后双方凑个均值,貌似公平,实则是矿山坐地起价的温床。为啥能成气候?因为当年中国钢企各自为战,买矿像抢白菜,没有统一议价平台,被三大矿山一锅端、自选割。

事情到了2024年,荒唐到了每吨贵上数十美元:从澳洲进口铁矿石,中企全年要多支付千亿美金。虽然澳铁矿品质较优,大矿既有定价话语权,又靠摩根大通等资本加持,资本与资源联手把牌打得干净漂亮。可中国已不是旧时那个“只能捱打”的市场,早已暗中布局多年,2022年中矿集团横空出世,把国内钢企团结成一股绳。每一吨铁矿石背后,是几十家钢企的集体谈判,不再有“各自为政”被分而治之。

时间来到2025年10月。中矿集团突然发布一纸“禁购令”,要求所有以美元结算的必和必拓船货不得采购,人民币结算尚可少量交易。消息一出,澳总理面露失望,这意味着过去十年必和必拓、力拓联合割中企的日子,也许要变天。有人会问,澳洲为何如此敢怼中国?毕竟中国是澳铁矿最大买家,全球市场离得开谁都离不开中国。但必和必拓未必真的底气十足,他们心里还是惦记着“中国钢企是散沙”的往昔。昔日,中国钢铁旺盛增长,矿山掌供就如刹住了车,中国买家只能被动接受。如今钢市内卷,全球总需求见顶,谁再涨价,谁就砸自己饭碗。

铁矿石谈判最终谈崩,双方都不愿意改变计价方式。澳方执迷2024年普氏高价,拒绝更合理的“按季度现货挂钩”。对于中国来说,绕开垄断定价体系,可以实实在在节约成本,也顺便推动人民币结算国际化。对于澳大利亚而言,丢掉中国这样的大客户,短期虽有备胎,但全球能消化上亿吨铁矿石的市场绝无仅有。双方弱肉强食的博弈之下,留给行业的是更多变数。中方虽有胜券在握,真要全面停购是否彻底告别澳洲铁矿,还需观察后续的现实动作;澳方又能撑多久,也将随市场风向而定。

目前来看,这场铁矿石定价之争,是全球商品市场的一次“市场重新洗牌”。中国的集体采购和统一谈判,不只是对澳洲两大矿山的挑战,更是铁矿行业“由买方主导”的第一次尝试。截至2025年秋,中方依然保留小规模人民币结算采购,显然留有余地以免冲击国内用矿稳定。澳洲企业则需正视失去最大买家的风险。有者说,铁矿石价格的公正,是钢铁世界真正的“炼金术”。

或许之后,大家会问:新规则、新玩家,谁能借势而起?能否有更多资源型大国加入中国的“现货挂钩阵营”?此役折射的不只是价格之争,更是全球经济秩序和货币流通模式的深层调整。比起一时的胜负,谁能在变化中站得更久,才是真正的赢家。

来源:财经大会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