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38年9月28日,德安万家岭的山风卷起第一缕硝烟。25万中国军队的枪口,对准了闯入“口袋阵”的日军第106师团。这场打满12天的恶战,把万家岭变成了日军的“绞肉机”——山涧里漂着断臂,稻田里叠着尸体,连空气都被鲜血泡得发腥。
1938年9月28日,德安万家岭的山风卷起第一缕硝烟。25万中国军队的枪口,对准了闯入“口袋阵”的日军第106师团。这场打满12天的恶战,把万家岭变成了日军的“绞肉机”——山涧里漂着断臂,稻田里叠着尸体,连空气都被鲜血泡得发腥。
日军第113联队联队长田中圣道大佐的脑袋,刚在庐山麓落地,第145联队就迎来“灭队之灾”:三个大队长全被击毙,士兵像割麦子般倒下。炮兵阵地变成废铁堆,无线电队被炸得连零件都找不着。
日本老兵回忆,5公里长的山路上,人马尸体堆得比树高,活着的人只能踩着同伴的肚子往前爬,有人开玩笑说:“这哪是行军,分明是在尸体上开演唱会!”
打到第7天,日军彻底掉进“人间炼狱”。佐枝支队的军医在日记里写:伤员拉着血便爬进医院,瘦得像秋天的蚂蚱,身上的泥垢能刮下半斤。
机关枪队老兵尾崎更惨,突围时啃树皮喝污水,出来时只剩皮包骨,戏称自己“从士兵变成了行走的骷髅标本”。
中国农民彭老大战后看到的场景更震撼:路上的尸体堆得比墙高,臭气熏得三里外的狗都绕道,连野狗啃了几天都摇头走了。
这场让日军谈之色变的战役,究竟为啥让106师团栽得这么狠?
原来,日军仗着机械化部队横行,想抄小路绕后包抄南昌。哪知道薛岳早就在万家岭布下“铁索连环阵”:正面用德安城当“诱饵”,两侧派部队像钳子般夹住,再让预备队从背后死死锁住。
106师团刚钻进峡谷,就被轻重机枪织成的火网罩住,飞机空投的弹药全砸进中国军队阵地,成了“给对手的加餐”。
更绝的是“坑道战”——中国士兵白天躲在战壕里放冷枪,晚上摸黑端掉日军岗哨,把擅长夜战的日军折腾得昼夜难安。
到了第10天,日军断水断粮,士兵捧着稻田里的血水喝,有人刚低头就被爆头,水面漂着的全是尸体油花。
松浦师团长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带着残兵往张古山爬,结果被炮弹掀翻战马,差点埋在尸体堆里。
战后统计更扎心:中方说歼灭1.7万人,只剩几百人跟着松浦“逃出生天”;日方遮遮掩掩,承认阵亡3300人、负伤4000人,却把近万“因病住院”的士兵算成“非战斗减员”。
可1939年唐永良师长拍的照片不会说谎:漫山遍野的“分趾胶鞋骷髅”,蛹壳在头骨上堆了一尺高,6000多具遗骨和1000多具马骨,把十平方公里的土地变成“露天停尸房”。
连《扫荡报》记者都感叹:春天的万家岭,风里还飘着腐臭味,炮弹壳能堆成小山,金牙从骷髅嘴里晃出来——这哪是战场,分明是日军的“万人坑”!
如今再看这场战役,与其说日军败在装备不如人,不如说败在“贪心不足蛇吞象”。
想抄近道偷鸡不成,反被中国军队围成“饺子馅”,106师团最终被撤销编制,成了日军花名册上的“耻辱符号”。
正如当地县志写的:捡枪赏银10元都没人敢去,不是钱不香,是那漫山的“钢铁棺材”和腐尸味,比鬼故事还吓人——这,就是侵略者的下场!
来源:影子随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