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于 6 月圆满闭幕的 CES Asia 2025 北京展,虽已落幕三月有余,但其为参展品牌构建的商业价值生态正持续释放能量。这场吸引全球 40 余个国家和地区 300 家企业参与的科技盛会,不仅以超 30 亿元意向成交额创下历史新高,更通过精准的资源对接、高效
本报北京 9 月 30 日电 于 6 月圆满闭幕的 CES Asia 2025 北京展,虽已落幕三月有余,但其为参展品牌构建的商业价值生态正持续释放能量。这场吸引全球 40 余个国家和地区 300 家企业参与的科技盛会,不仅以超 30 亿元意向成交额创下历史新高,更通过精准的资源对接、高效的成果转化与广泛的品牌传播,为参与者沉淀下跨越短期交易的长期回报,成为品牌撬动亚洲市场的战略支点。
商业转化:从线索到订单的价值闭环
展会构建的精准对接体系,已成为品牌业绩增长的 "加速器"。数据显示,本届展会专业观众规模突破 1.8 万人次,其中 96% 为亚洲核心市场的采购决策者,参展商与专业观众的平均对接频次较上届提升 40%。这种高质量的供需匹配直接转化为商业成果:特斯拉推出的亚洲定制版新能源配件系列吸引超 50 家经销商洽谈代理;华为 5G+AI 智能工业解决方案现场达成 12 项合作签约;某低空经济设备企业通过智能商务配对系统对接的客户中,2 家签订年度采购合同,占其大客户订单的 47%。
展后追踪数据更凸显长期价值:85% 的参展商在展会现场或会后 6 个月内达成新合作,平均每家企业收获超 200 条高质量销售线索,15% 在展后 3 个月内签订正式合同。京东方首发的 13 款车载显示产品,经展会对接已进入多家车企量产计划;"亚洲创新孵化展区" 的 8 项初创企业融资合作(总额超 2 亿元),正加速量子计算原型机等技术的产业化进程。
品牌沉淀:从曝光到认知的深度渗透
展会作为全球科技舆论焦点,为品牌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影响力放大平台。本届展会吸引超 1000 家全球媒体参与报道,产生超万篇深度内容,社交媒体话题阅读量突破 2 亿次。英伟达基于 Blackwell 技术的芯片解决方案因展会亮相引发行业广泛讨论,其亚洲战略落地进程显著提速;星纪魅族的助听 AI 眼镜凭借人文创新设计,通过媒体传播实现技术价值与品牌温度的双重传递,成功对接 4 家公益机构与经销商。
这种曝光已转化为实质市场反馈:某智能穿戴企业通过展会发布新品后,电商平台搜索量短期内增长 300%,当月销量同比提升 50%;某家电企业的智能节能产品获 30 余篇主流报道,品牌溢价效应持续显现。75% 的参展商续展率与 20% 的老客户参展率提升,印证了展会在品牌长期建设中的核心价值。
生态构建:从单点合作到网络协同的格局升级
展会形成的 "跨国巨头 + 本土龙头 + 初创企业" 生态,为品牌搭建了可持续的资源协作网络。31 家世界 500 强企业通过展会布局亚洲市场:特斯拉将区域总部落户顺义,欧莱雅在大兴设立皮肤科技研发中心,进一步完善了品牌的本地化产业链。本土企业则借势实现技术突围,海信 116 英寸 RGB-Mini LED 电视斩获创新奖,联想 AI Display 智能屏构建全场景生态,均通过展会扩大行业影响力。
国际协作网络更显价值:"国际技术对接区" 完成 80 余场跨国洽谈,欧盟采购商与国内企业达成的绿色技术合作意向占比达 35%,华为、微软等企业联合发布的《终端 AI 本地化运行技术指南》,已纳入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白皮书,为参与品牌奠定行业标准话语权。
未来衔接:2026 年预售开启,九大展区扩容价值版图
作为品牌价值延续的重要载体,CES Asia 2026 北京展已正式启动展位预售,以 "中国主场、全球赛道" 为核心主题,规划九大核心展区全面扩容创新场景。展区包括 "通用 AI 技术前沿馆"" 尖端半导体创新展区 ""低空经济与未来出行馆"" 绿色科技成果转化区 ""智能座舱与车载显示馆""AI 终端与可穿戴设备区 ""智慧医疗与健康科技馆"" 量子计算与前沿科技区 "及" 亚洲创新孵化专区 ",覆盖从基础科研到民生应用的全链条需求。
主办方表示,2026 年展会将进一步提升国际展商占比至 25%,强化 "技术策源 + 商务转化" 双重属性,延续并升级为品牌创造长期价值的核心能力,助力更多企业依托中国市场实现全球布局。
来源:会展张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