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00多名欧洲人刚靠近加沙就被以色列连人带船拖走,欧洲街头瞬间炸锅,怒火从伦敦烧到马德里,连大学都被占了。
400多名欧洲人刚靠近加沙就被以色列连人带船拖走,欧洲街头瞬间炸锅,怒火从伦敦烧到马德里,连大学都被占了。
这事发生在10月2号。
以色列海军出动,把40艘小船围成一圈,船上坐着瑞典议员、法国律师、意大利工会骨干,还有一堆常年给加沙运物资的志愿者。
以方广播一句话:再往前就开抓。
结果真抓了,400多人全送进拘留营,护照被收,手机被拔卡,想走就得签保证书——十年内不准再靠近加沙。
一艘船在拉扯里进水沉没,幸好没人淹死,但视频传回欧洲,画面里女人抱着孩子往甲板高处爬,男人举着护照大喊“我们是平民”,镜头晃到以色列士兵端着枪站在船头,欧洲观众直接血压拉满。
第二天,英国曼彻斯特一座犹太会堂外发生持刀袭击,两死一伤,警方还没查清动机,当地穆斯林社区和犹太社区已经互相喊话。
瑞士日内瓦三千人顶着催泪瓦斯往联合国总部冲,水炮车把人群冲得东倒西歪,现场手机直播同时在线破百万。
西班牙马德里和巴塞罗那加起来一万五千人上街,口号只有两句:放人、停火。
意大利比萨大学被学生占领,校方宣布停课,工会放话周末全国大罢工。
德国法国外交部连夜发照会,要求以方必须让欧盟领事见到被捕者,希腊议员直接把以军行动称作“海盗”,比利时和西班牙干脆召大使当面抗议。
最刚的是哥伦比亚,直接驱逐以色列驻哥武官,算是给欧洲盟友递上一颗烟。
欧洲议会里也不是铁板一块。
匈牙利外长公开说“以色列有权封锁”,当场被瑞典议员拍桌子回怼“那你下次去度假试试被军舰拦”。
欧盟想发联合声明,折腾两天没凑齐签字国,内部先吵翻。
武器出口成了新靶子,德国在野党要求冻结对以潜艇配件,意大利反对党提交议案暂停导弹合同,连平时最佛系的瑞士也传出重新审查军火清单。
老百姓更直接,英国伦敦超市出现“拒买以色列柑橘”标签,德国柏林酒吧把一款以产啤酒下架,老板在ins发图:不想惹客人翻台。
哈马斯这边安静了两天,随后放出风声:欧洲人都被扣了,还谈啥人质交换?
原本美方私下递的“20点方案”要求哈马斯先放人、再交枪、最后把加沙行政权交出去,哈马斯高层看都没看就扔回。
现在局面翻转,欧洲街头给加沙打免费广告,哈马斯顺势抬价——想谈可以,先让以色列放船放人,再谈撤军、放囚犯、开港口。
加沙内部强硬派更绝,直接放话“谁谈谁叛徒”,把哈马斯代表堵在会议室门口。
内部视频会议里,两派人马吵到凌晨,最后决定先拖着,等欧洲怒火再烧高一点。
华盛顿也头疼。
拜登政府一边私下给耶路撒冷打电话,劝“别把事情搞大”,一边在公开声明里继续写“以色列有权自卫”。
五角大楼最怕欧洲盟友转身减少对以军售,那美军火商就得加班补位,国会预算又得吵架。
更麻烦的是,明年大选年,年轻选民把巴勒斯坦话题刷上热搜,民主党内部进步派已经威胁“不改革就不到场投票”。
白宫幕僚算过,如果德国意大利真暂停军售,以色列空军维修线会缺零件,到时候还得找美国借,借就是政治账,怎么算都亏。
联合国人权事务高专办发出例行呼吁,强调海上拦截得按国际法来,不能一上来就抓人。
可这份声明热度连欧洲本地新闻首页都没爬上去,网友总结:没有制裁的呼吁就是语音消息,已读不回。
真正让以色列头皮发麻的是欧洲法院可能接到的民间诉讼,瑞典已有律师团收集证据,准备把以军指挥官告上欧洲人权法院,一旦立案,逮捕令就能在欧盟境内生效,到时候谁出国谁心慌。
回到加沙海岸,封锁线还在,只是多了几艘欧洲军舰远远看场子。
被抓的400多人里,超过60%是女性,最年轻的才19岁,来自芬兰农业大学,社交媒体最后一条动态停在登船前夜:如果明天回不来,记得帮我交论文。
评论区30万条留言,一半是家长留的电话号码,求外交部给句话。
欧洲老百姓第一次发现,原来护照上的金字也不能当护身符,军舰真敢动手。
短期内,加沙地面战打不起来也停不干净。
以色列想靠拘留吓退下一批船,结果报名网站瞬间新增三千志愿者,船期排到年底。
哈马斯拖着不谈判,火箭弹偶尔飞两下,以军飞机夜里照旧轰炸,死循环继续。
欧洲政府被街头推着走,嘴上喊制裁,手上还得买美国天然气,转身再被选民骂双标。
最惨的是加沙平民,援助物资被卡在港口,面粉价格一周涨三成,孩子依旧在天亮前排队接饮用水。
有人算过,一艘小船从塞浦路斯出发到加沙,油费不到五千美元,以色列拦截一次出动军舰直升机,烧掉至少五十万美元。
数字摆在这儿,谁都明白:堵是堵不住的,越堵越有人要来。
欧洲怒火只是开始,真正的大戏是明年更多船、更多国家、更多普通人把假期改成人道航行。
到时候,抓还是不抓,以色列得想好代价。
来源:无忧的饭团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