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毛人凤(1898—1956),字齐五,浙江江山人,民国时期国民政府情报机关的核心人物,长期担任戴笠副手,后执掌保密局,被冠以“笑面虎”、“毛座”等名号,其隐忍狠辣的行事风格在民国谍报史中刻下深刻印记。
毛人凤(1898—1956),字齐五,浙江江山人,民国时期国民政府情报机关的核心人物,长期担任戴笠副手,后执掌保密局,被冠以“笑面虎”、“毛座”等名号,其隐忍狠辣的行事风格在民国谍报史中刻下深刻印记。
毛早年就读浙江省立第一中学,后考入上海沪江大学,又辗转进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步科)后因病休学,与戴笠(黄埔六期)为江山同乡,两人在青年时期即相识。
1934年春,经戴笠引荐加入“中华民族复兴社特务处”(军统前身),凭借谨慎细致的文书处理能力和对戴笠的绝对服从,逐渐在戴笠身边站稳脚跟。
在军统内部复杂环境中,毛奉行“忍、等、狠”三字诀,甘居幕后,不争锋芒,对戴笠唯命是从,以此积蓄力量,终成戴笠最信赖的副手。1942年,毛人凤正式接替郑介民出任军统局“代理主任秘书”,成为军统实际上的“大管家”。
戴笠
1946年3月戴笠坠机身亡,军统内部陷入权力争夺。毛凭借多年经营的人脉、对业务的熟悉以及蒋介石对其“勤勉、可靠”的印象,在郑介民、唐纵的竞争中胜出。1946年7月,军事委员会改组为国防部,军统局核心部分改组为“国防部保密局”,毛被任命为副局长(实际主持工作),后于1947年底正式升任局长。
执掌保密局期间,毛指挥了对中共地下组织、民主人士的残酷镇压,手段较戴笠时期更为严密系统。1949年,在国民党败退大陆前夕,其亲自部署并指挥了在重庆渣滓洞、白公馆等地对被捕中共党员和进步人士的“11·27”大屠杀。
毛人凤与张学良
1951年,在台湾的毛利用“空军驻美采购办事处主任”毛邦初(蒋介石原配毛福梅侄子)涉嫌贪污、抗命事件,巧妙运作,最终导致毛邦初叛逃美国,沉重打击了当时空军总司令周至柔的势力,展现了其政治手腕。
国民党退守台湾后,蒋介石着手让蒋经国逐步接管情治系统。毛代表的传统军统势力与蒋经国领导的“国防部总政治部”及新建构的情报体系矛盾日益尖锐。毛试图联合陈诚、美国中央情报局(CIA)以抗衡,但未能奏效。
毛人凤第二任妻子向影心
1954年,“国家安全局”成立,蒋经国拉拢郑介民出任局长,统辖整合各情报机关。保密局被降格改组为隶属于“国防部”的“情报局”,毛虽仍任局长,但权力范围与政治影响力已大不如前,被排除在决策核心之外。
由于长期处于权力斗争失利的压抑中,毛于1956年10月14日因癌症在台北郁郁而终,终年58岁。其晚年境遇与昔日权势形成鲜明对比。
毛其人外表温和谦恭,常面带笑容,喜怒不形于色,与其内在的冷酷、缜密、睚眦必报形成强烈反差,“笑面虎”之称由此而来。“毛座”则是军统/保密局内部对其敬畏的尊称。
与戴笠的张扬跋扈不同,毛更善于藏锋守拙,精于权术运作与内部管理,是戴笠路线的忠实执行者而非开拓者。沈醉(原军统总务处长)在回忆录中评价他“阴险”、“毒辣”、“城府极深”。
毛一生效忠蒋介石政权,是国民党在大陆统治后期及台湾初期实施特务政治的核心执行者之一,其活动对革命力量造成巨大破坏,在中共官方历史叙事中被视为“反革命刽子手”。蒋经国在日记中亦曾评价毛人凤“工作努力,但心胸狭窄”。
毛人凤手迹
毛从默默无闻的文书到权倾一时的“特工王”,其一生深嵌于民国情报机构的发展脉络中。其如一道深藏于幕后的阴影,以隐忍与狠辣在波谲云诡的谍海和权力场中攀至顶峰,最终又在时代变迁与权力重构中黯然陨落。其复杂多面的形象,至今仍是审视民国政治暗面与特务统治的一个典型注脚。
欢迎朋友们留言区评论,点赞!您们的支持就是我的动力!文中图片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人水平有限!如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来源:米粒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