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会遗传吗?跟你讲实话:有4种癌症更容易遗传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06 13:00 1

摘要:夕阳斜照下,张大妈正和邻居倚在楼下长椅上闲聊。说到体检结果时,张大妈悄悄地叹了口气:“我妈得了肝癌,最近轮到我查出了肝部有小结节,孩子也开始担心起来。医生说家族里有人患癌,子女更要当心,真不知道是不是癌症就真会遗传?”邻居听后连连摇头:“谁都怕遇上这种事,但到

夕阳斜照下,张大妈正和邻居倚在楼下长椅上闲聊。说到体检结果时,张大妈悄悄地叹了口气:“我妈得了肝癌,最近轮到我查出了肝部有小结节,孩子也开始担心起来。医生说家族里有人患癌,子女更要当心,真不知道是不是癌症就真会遗传?”邻居听后连连摇头:“谁都怕遇上这种事,但到底是不是都会传给下一代,咱们普通人心里真没底。”

这样的问题,其实出现在每一个关心家人健康的家庭里。网络上、亲戚间,“癌症家族史”成了敏感词:有的说遗传,有的说不会遗传,让人越听越糊涂。当我们听到“一家几口同时患癌”的新闻时,心里总会隐隐不安。癌症真的会遗传吗?要不要因为家人得过癌症,就一直活在阴影下?今天和你掰开揉碎讲讲实情,尤其有4种癌症,确实存在家族性遗传风险,一文看懂,家有类似情况的千万不要错过。

癌症到底会不会遗传?权威研究给答案

很多人知道,癌症“遗传”其实不是电视剧里的直传直递。国家癌症中心和多项国际研究都证实:仅有约5%~10%的癌症与家族遗传高度相关90%以上的癌症,更多来自环境因素、生活方式、饮食等综合影响。但家里如果有直系亲属两三人患同一类癌症,特别是发病年龄较早,遗传因素就不得不被重视了。

“家族聚集性”癌症,是指特定癌症在同一家族中出现多发或较早发病的情况。比如一些肝癌、乳腺癌、胃癌和肠癌,已被研究证实有明显遗传倾向。医生表示,如果家族成员中有2~3位亲属曾患这类癌症,你属于高风险人群,就要格外注意。

需要澄清的是,癌症“遗传”并非父母得了,子女就必然得,而是在遗传层面上易感性增加。这意味着你会有更高概率,尤其如果再叠加不良生活习惯、暴露于致癌环境因素,这种风险就会被“放大”。而相应地,一些基因突变(如BRCA相关乳腺癌、家族性结直肠息肉病等)已被医学明确定位为“遗传易感基因”。

哪些癌症更容易遗传?有4种一定要特别注意

其实,生活中真正“遗传概率高”的癌症主要集中在以下四种:

肝癌 中国是肝癌大国,乙肝病毒感染是肝癌的关键诱因之一,而乙肝具有母婴传播特性。拥有乙肝病毒携带家庭史者,其子女发生肝癌风险更高,仅直系亲属患过肝癌的家庭,下一代作为一级预防对象。数据显示,肝癌患者家属的发病率高于普通人群20%~30%。如果你家庭中有肝癌或乙肝病毒携带者,建议每年常规肝功能、B超筛查,尤其有持续消瘦、右上腹隐痛、眼白发黄等症状要高度警惕。

乳腺癌 乳腺癌是一种出奇“偏爱”有家族史人群的恶性肿瘤。母亲或姐妹有乳腺癌史的话,本人患病风险比普通女性高出2~3倍。有的“乳腺癌家族”中甚至数代女性都遭遇过乳腺肿瘤,和BRCA1、BRCA2这样家族性易感基因密切相关。乳腺癌往往早期隐匿,建议所有有家族史的女性,35岁后每年进行乳腺B超或钼靶检查,出现乳痛、肿块、乳头异常分泌及时去正规医院诊治。

胃癌约5%~10%的胃癌属家族性遗传型,最常见为遗传性弥漫型胃癌。如果家族中连续两代、至少有两人50岁前患病,并确认均为弥漫型,就需高度警惕。带有相关遗传突变的家庭成员,可能从较年轻时便有胃部不适反复、消瘦等表现。建议有家族历史的人群,40岁后每2年胃镜筛查一次,并保持健康饮食,避免腌制、熏烤食品摄入过多。

肠癌(结直肠癌)20~30%的结直肠癌患者有家族史,其中“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最为典型,表现为青少年期肠道长出成百上千息肉,如果不干预几乎100%会发展为胃肠恶性肿瘤。这类患者往往十几岁即开始出现症状,所以有家族息肉或结直肠癌历史的人,建议20岁起做肠镜筛查,一有异常及早干预。

家有高危史,怎么办?4招帮你有效防护

知道了风险,不代表就要被命运绑架。遗传只是一粒种子,真正是否“发芽”,还取决于你的生活方式。权威指南与专家建议,做到以下4点,可显著降低家族性癌症发生率

定期体检早筛查
重点关注自身高危部位:有肝癌家族史做肝脏检查,有肠癌史做肠镜筛查,有乳腺癌史定期乳腺彩超。早发现,早治疗,五年生存率可提升至70%-90%

健康饮食养习惯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低盐、低脂饮食,远离烧烤、腌制、加工食品。合理膳食能降低39%以上癌症相关风险

科学运动强免疫
每周150分钟有氧运动,每次30分钟简单快步走。运动能降低10%-24%肠癌、乳腺癌、肝癌等风险,提升全身免疫力。

忌烟酒远污染
戒烟控酒是基础,长期吸烟及暴露于有害化学物如甲醛、苯系可使多种癌发生概率加倍。保持空气流通,减少污染接触。

让科学打破恐惧,掌握“主动权”

癌症“遗传”不是“判死刑”:家里有高危案例的人,只要合理生活、筛查在先、心态积极,大多数都可以主动化解现实风险。如果你或家人有相关家族病史,不必自我恐慌,建议去正规医院做基因咨询与科学评估,医生会结合你的年龄、个人健康状况,制定精准监测方案,为你的安心护航。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2022中国癌症最新现状报告》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家族性癌症防治指南》

《肝癌家族聚集性与乙肝病毒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

来源:鲁老师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