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时候被逼把卧室让给表哥,现在爸妈老了让我养老,我一句“先把房还给我”就把他们噎住——这事搁谁身上不堵得慌?2024年3月,杭州法院判了这么个案子:女儿当庭甩出20年前的日记,法院直接把赡养费打了折。
小时候被逼把卧室让给表哥,现在爸妈老了让我养老,我一句“先把房还给我”就把他们噎住——这事搁谁身上不堵得慌?2024年3月,杭州法院判了这么个案子:女儿当庭甩出20年前的日记,法院直接把赡养费打了折。
消息一出,评论区直接炸锅,大家都在问一句:当年被牺牲的孩子,到底欠了谁?
我刷到判决那天,脑子里全是自己小学三年级冬天裹着被子睡客厅的场景。
爸妈说“表哥家困难,你是主人要让客”,可表哥一住就是三年,我的奖状全被他拿去垫桌脚。
那时候不懂,只觉得冷,现在懂了——原来这叫“亲戚优先于子女”的毒瘤。
最新数据挺扎心:38%的家庭闹过这种矛盾,67%是因为让房让钱。60后爸妈最信这一套,他们真把侄子当半个儿。
可00后里只有7%认这理,观念断层比马里亚纳海沟还深。
心理咨询机构说,去年这类咨询涨了23%,全是95后跑来问“怎么和父母断亲不算犯法”。
最绝的是空间政治学那套——卧室让出去那刻,你在家里就永远矮一头。
研究说被迫让房的孩子,长大后在自家都找不着安全感,边界感碎成渣。
我有个同事,30岁了还不敢在老公面前关卧室门,说怕“显得不懂事”,鬼知道她小时候让了多少次房。
现在社区开始发“家庭权益明白卡”,直系亲属写进第一条,北京试点41起家宅纠纷全调解成功。
但说实话,发卡片容易,补童年的窟窿难。
杭州那个女儿日记里写着:“今天妈妈把新书包给了堂弟,她说女孩子用旧的就行。
”法官念这段时,庭上安静得能听见眼泪砸在纸上的声音。
说到底,亲情不是债务,牺牲谁成全谁都是耍流氓。
那些逼孩子让房的父母,现在想要赡养费?
先把欠孩子的房间、书包、童年,一桩桩还回来再说。
来源:好学河流f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