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秋:愿月圆人团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03 19:38 1

摘要: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MID-AUTUMN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为何中秋之月又圆又大

每个月都有最圆月亮,为何中秋之月看起来又大又圆呢?

从气象学原理来看,这是因为中秋正处在秋分前后,太阳的倾斜度也逐渐变大,白昼和夜晚的时间几乎一样长,月亮位于正东方向,恰好接受位于正西方向的太阳直射,接收的阳光最多。

在这个时候,北方来的干冷空气流迫使夏季一直回旋在我国上空的暖湿空气退去,气温同时也会一天比一天低。秋风的到来通常也会让水汽降低,因此,天空中的云雾也逐渐减少,能见度高,这样的情况下,月亮也会显得格外明亮。

从天文学上看,因为月球本身不发光、不透明,其光线都来自于对太阳光的反射,并且只有月球直接被太阳照射的部分才能反射太阳光。因此,从地球上看,月光强弱应该和月亮反光面的大小有关,月亮反光面最大的时候就是满圆时,所以,满月时的月亮通常也是最明亮的。

中秋前后,月亮正好运行到夜空的天赤道,即地球赤道的上空,这时月亮离地球最近,反射到地面的光线也最多。所以,中秋夜空的月亮看起来最明亮、最皎洁。

中秋起源

中秋节历史悠久,关于中秋节的起源,说法较多。“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据记载,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中秋节也就因此慢慢形成了。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还有另一个通俗的说法,就是与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也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中秋传说

1

嫦娥奔月

相传,后羿射日后,从王母娘娘处得到一包成仙药,交给妻子嫦娥保管。不料这一幕被小人蓬蒙看见,趁后羿外出狩猎,逼嫦娥交出仙药。嫦娥情急之下吞服仙药奔月。

后羿归来后,只能仰望夜空,对着月中身影呼唤爱妻,并摆上香案、放上果品,遥祭嫦娥。就这样,中秋节这天祭拜月亮的习俗世代相传。

2

吴刚伐桂

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汉朝西河人吴刚,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砍伐桂树。

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几千年来,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李白有诗云:“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

3

玉兔捣药

玉兔捣药,道教掌故之一,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久而久之,玉兔便成为月亮的代名词。

4

玄宗游月

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

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中秋习俗

吃月饼

“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

祭月、赏月

祭月、赏月是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

如今,赏月成为中秋佳节老百姓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与家人朋友一道,坐而望月,享受秋天的凉爽,寄托团圆的期望。

赏桂花、饮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中秋之夜,仰望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杯桂花蜜酒,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未成年人请勿饮酒哟~)

月满桂花香

时光很短,思念很长

一家团圆,共赏天上月

选一个月饼,看看是什么馅吧

◎本文来源“中国教育报”“西安市教育局”,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图片由豆包AI生成。

来源:大道知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