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盏宋式点茶,品千年风雅!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05 22:34 1

摘要:在历史的长河中,非遗,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着文化的天空。它们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更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时代变迁,非遗不仅没有消逝,反而以更加多元的形式续写着新的篇章。

在历史的长河中,非遗,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着文化的天空。它们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更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时代变迁,非遗不仅没有消逝,反而以更加多元的形式续写着新的篇章。

「南湖发布」特别推出「南湖非遗」专栏,让我们携手并进,让古韵今风共舞,让非遗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芒!

味(点茶之妙)、嗅(焚香之雅)、触(插花之趣)、视(挂画之道)被称为宋代“文人四艺”,其中,宋人四艺以“点茶”为首。

相信喜欢追剧的小伙伴在《梦华录》和《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等一些以宋代为背景的古装电视剧中都看到过点茶的场景,可以说点茶是当时名门贵女的一门必修课。跟着简曰茶舍主理人刘雪燕,一起品点茶之妙吧!

风雅茶事的千年传承

茶文化在我国历史悠久,清代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说:“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

唐宋时期,是茶文化的鼎盛时期,上至王公大臣、文人僧侣,下至商贾绅士、黎民百姓,无不以饮茶为时尚。

唐代,随着经济繁荣和科举制推动,文人阶层扩大,茶成为雅集必备。此时饮茶以“煎茶”为主,将茶饼碾末,与盐同煮,乘热饮用。

宋代茶文化更趋精致,并形成了“点茶”“斗茶”之风。宋徽宗赵佶著有《大观茶论》,详述点茶技法,可见皇室对茶事的痴迷。此外,点茶也并非上层专属,陆游诗“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斗茶”,可见民间女子也参与其中。

宋代点茶,虽在明代因“散茶取代团茶”而逐渐式微,但影响深远。比如日本的 “抹茶道”,其“碾茶、点冲、击拂”的流程便与点茶一脉相承。宋代点茶追求“自然本味”与“技艺极致”的平衡,至今也仍为茶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

茶上拉花太讲究了

完整的宋代点茶,技艺精密、步骤环环相扣,其核心主要有碾茶、罗茶、侯汤、熁盏、点茶等。发展至今,在实际的教学、演示中有所简化,但其追求色、香、味、形之美的核心依旧保留。

击拂

把茶叶碾碎研磨成粉末,用沸水冲开调匀,然后拿一个类似微型扫把的‘茶筅”在建盏中搅拌茶汤。

咬盏

经不断搅拌,茶汤表面浮起一层经久不散的白色泡沫,这层泡沫越细密持久越好,泡沫紧咬盏沿,久聚不散。

茶山水

最后,可以在白色沫饽上作画、题字,又称“茶百戏”或“水丹青”。

“像碾茶这一步,一般会提前做好,用的茶叶都是优选上等的,整个过程还是需要一定的技艺沉淀才能做好。”刘雪燕介绍说。

一盏茶的仪式感与延伸

因为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刘雪燕和茶的故事已经持续了十余年,对她来说,茶既是一个可以窥见中国文化的眼,也是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多年和茶打交道的过程中,刘雪燕的“身份”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从开始的喝茶品茶,到带学生参加茶艺类比赛,再到现在着眼于传播茶背后的传统文化,是对生活的拓展延伸,也是对热爱的执着坚守。

“像点茶技艺类,一般是通过茶会、课程邀约、研学这些去跟大家交流分享。对于比较系统的茶艺课程,也会根据目前的流行趋向、大家的实际需求去调整,比如如何赏茶、辨别好茶这些在生活中也很实用。”刘雪燕说。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谈及未来,刘雪燕说:“我个人是非常享受专注地泡好一壶茶这个过程的,希望有更多人爱喝茶,也更愿意一起去了解茶背后的文化。”

来源|区传媒中心 简曰茶舍

制图|张琪

编辑|张琪

责编|赵妍

审核|鲁赟

温馨提示:由于微信修改了推送规则,没有点“在看”,会慢慢收不到我们的推送哦。如果您关注我们的权威信息,请将“南湖发布”加为,每次阅读完后别忘记点下和哦。

来源:一品姑苏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