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书籍是文明的载体,凝结着历史的沉淀、思想的锋芒与文化的脉络。在卷帙浩繁的典籍中,特藏文献以其独特的学术价值与历史意蕴,成为研究者追溯往昔、观照当下的重要媒介。
青衿入卷帙·文脉启新章
馆藏图书精品展
2025 第一期
in CUC
架满,
卷叠山。
漫步——
古今在此相逢,
万卷琳琅待君览。
书籍是文明的载体,凝结着历史的沉淀、思想的锋芒与文化的脉络。在卷帙浩繁的典籍中,特藏文献以其独特的学术价值与历史意蕴,成为研究者追溯往昔、观照当下的重要媒介。
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目前珍藏有3.2万余册古籍和20余万册库本图书,陈列于六楼库本库/古籍阅览室,特藏书籍纵贯历史长河,横跨多元领域。
漫步典籍长河,
驻足册海文脉,
中传大阅城特藏图书展邀你先睹为快!
文明的多棱镜
地域、艺术与思想的交响
本馆珍藏的典籍犹如文明的多棱镜,折射出地域文化的多样、艺术经典的璀璨与思想智慧的深邃。
地域文化方面,《新疆文库》系列收录《新疆图志》《清实录新疆资料辑录》等多部典籍,全景呈现丝路多元文明交融;《荆楚文库》系列涵盖《湖北方言调查报告》《汉剧脸谱》等多项专题,系统记录长江流域的文脉传承。
艺术经典部分,藏有《中国美术全集》《傅惜华藏古典戏曲曲谱身段谱丛刊》等系列丛书,收录从青铜纹样到宫廷戏本的多件艺术瑰宝。
思想典籍藏有《儒藏·精华编》,系统梳理儒家经典及其诠释传统,展现东亚文明的核心价值体系。
动荡时代的文明切片
解码近代中国的精神图谱
本类目聚焦近代中国的思想激荡与社会变迁,以报刊史料、司法档案与文艺史料为棱镜,折射那个新旧碰撞的变革时代。馆藏《民国文献资料丛编》系列涵盖《民国时期日报索引》《民国司法史料汇编》等,完整记录社会转型的细节;《红藏:进步期刊总汇(1915-1949)》收录《八路军军政杂志》《布尔塞维克》等红色刊物,铭刻革命火种的传播轨迹;专题文献如《清末民国戏剧期刊汇编》《中华抗战期刊丛编》,则从文艺视角再现市井生活与抗战风云;而《复兴文库》系列从晚清自救到全民族抗战,系统梳理中华民族复兴的思想脉络。泛黄的纸页间,既有振聋发聩的救国呐喊,也有日常生活的烟火温度,共同构成一部立体鲜活的近代中国精神史。
迈向共同富裕的伟大征程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跨越
本专题系统收录反映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历程的权威文献。馆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景录》系列涵盖云南、广东、广西等省级分卷,全方位记录各地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数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详实数据展现发展成就;《习近平的小康情怀》深刻阐释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全国脱贫攻坚先锋风采录》讴歌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事记》完整梳理关键节点;《当代中国》系列丛书则从省域视角,包括山东、北京、天津等分册,系统呈现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这些文献共同构成记录新时代伟大变革的珍贵档案,为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重要参考。
文明互鉴
汉文化圈的对话与交融
本专题聚焦汉文化在东亚的传播与影响,展现中华文明与周边国家的深度互动。馆藏《琉球王国汉文文献集成》收录明清时期琉球与中国的朝贡文书、贸易档案,是研究古代东亚朝贡体系与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史料;《日本汉文史籍丛刊》汇集江户时代以来日本学者的汉文著作,涵盖儒学、医学、文学等领域,呈现汉文化在日本的本土化历程;《全宋文》系统辑录两宋时期八千余位文人的十万余篇文章,全方位展现宋代思想与文学的辉煌成就;《"中国研究"外文报刊汇刊·中国丛报》则收录西方学者观察中国的早期英文文献,为研究中西文化交流提供独特视角。这些文献共同构成一部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录,见证汉文化圈的思想共振与多元发展。
BOOKS
真理之光
马克思主义经典与研究的文献宝库
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核心文献,为研究科学社会主义提供权威文本。馆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完整呈现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经典著作、手稿和书信,涵盖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完整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汇集国内外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成果,包括经典阐释、时代发展和实践应用等重要学术文献。这些著作不仅完整记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脉络,更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重要思想资源。
这些特藏文献,
或纸墨古香,承载千年文脉;
或铅印犹新,记录时代强音。
它们静立在图书馆的六层中,
等待着与求知者的相遇。
欢迎前来阅览!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