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时候藏在箱子里的玩具,如今成了年轻人追捧的 "社交货币",更撑起了一个规模即将突破千亿的大产业。2025 年,潮玩风刮遍全球,从中国街头的 "包搭子" 到海外商场排队抢购的热潮,这个以流行文化为内核的产业,正改写全球玩具市场格局。
小时候藏在箱子里的玩具,如今成了年轻人追捧的 "社交货币",更撑起了一个规模即将突破千亿的大产业。2025 年,潮玩风刮遍全球,从中国街头的 "包搭子" 到海外商场排队抢购的热潮,这个以流行文化为内核的产业,正改写全球玩具市场格局。
数据不会说谎:2015 年中国潮玩市场仅 63 亿元,2023 年飙升至 600 亿元,预计 2026 年将突破 1101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 20%。更惊人的是全球表现,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全球潮玩市场从 2015 年的 87 亿美元增长到 2019 年的 198 亿美元,即便在经济波动中,2024 年仍攀升至 448 亿美元。中国早已不是单纯的 "生产大国",而是成为全球潮玩市场的核心增长引擎,2024 年中国潮玩规模达 763 亿元,增速 29.8%,与传统玩具市场的差距不断缩小,预计 2025-2026 年将实现超越。
2020-2025年中国潮流玩具市场规模预测趋势(亿元)
潮玩的爆火绝非偶然,而是精准击中了当代消费者的需求痛点。与传统玩具强调益智、适龄性不同,潮玩更注重情感价值与文化认同,成为年轻人表达个性的 "小武器"。上海财经大学劳帼龄教授指出,潮玩是情绪宣泄的出口,也是文化载体,从故宫文创到《哪吒》手办,都能引发消费者深度共鸣。
这种共鸣背后,是潮玩产业构建的完整生态。一方面,IP 矩阵持续扩容,头部企业早已跳出 "单一 IP 依赖",转向 "自有 IP + 授权 IP" 双轮驱动。以行业龙头为例,其旗下已有 5 个 IP 年营收超 10 亿、13 个 IP 年营收过亿,LABUBU 等原创 IP 更实现海外圈粉,海外门店开业时,国外消费者天不亮就排队,队伍能绕商场两圈。另一方面,品类不断创新,从盲盒、手办拓展到拼装积木、毛绒玩具、卡牌,甚至衍生出 "娃衣" 等细分赛道,仅娃衣品类就有高端定制、汉服、非遗刺绣等 200 多种产品,形成全新蓝海市场。
消费群体的扩容更让产业空间倍增。Z 世代仍是核心力量,占比 38.4%,但 30-45 岁中年用户客单价高出平均水平 40%,15-25 岁女性占据毛绒玩具消费的 65%,形成 "全龄段消费" 格局。美国 43% 的成年人为自己买玩具,日本玩具市场因成人化趋势首破万亿日元,全球 "大童经济" 浪潮下,潮玩从兴趣消费转向常态化、高黏性消费,用户月均消费从 2015 年的 27 元升至 2020 年的 81 元,预计 2025 年将达 194 元。
谁能想到,如今让海外消费者疯狂的中国潮玩,多年前还停留在 "为国外品牌代工" 的阶段。如今的逆袭,靠的是产业链、技术、文化三大优势的协同发力,让中国从 "世界工厂" 蜕变为 "IP 创新策源地"。
产业链优势首屈一指。广东东莞被誉为 "中国潮玩之都",聚集了 4000 多家生产企业和 1500 家配套厂商,产出全国 85% 的潮玩产品,2023 年东莞潮玩产值接近 200 亿元。珠三角更形成 "1 小时供应链圈",从 IP 设计到生产交付的效率全球领先。浙江则开辟了另一条赛道,以高科技赋能产业,金华企业用环保材料 + 3D 打印技术,实现传统工艺无法完成的特殊结构,2024 年浙江玩具出口规模达 519.5 亿元,居全国第二,"广东制造 + 浙江创新" 的格局初步形成。
广东省玩具制造区域集群
技术创新不断突破边界。AR/VR 让静态手办 "活" 起来,AI 实现个性化定制,数字藏品拓展潮玩形态,乐高推出的 AR 音乐视频套件 LEGO Vidiyo,就融合了实体拼搭与虚拟体验。生产端的自动化改造同样亮眼,头部企业单月产能较 2024 年同期提升 10 倍,自动化水平从 20% 升至 50%,陶瓷、植绒等新材料的应用,持续推动产品升级。
文化赋能成为核心竞争力。国潮 IP 不再是简单的元素堆砌,而是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敦煌博物馆、故宫文创的授权产品备受追捧,《黑神话:悟空》《哪吒》等 IP 的潮玩衍生品,既承载文化内涵,又符合年轻审美。海外媒体评价:"中国文化用这种方式对外传播,越来越受欢迎",这正是中国潮玩能突破文化壁垒、实现全球化的关键。
潮玩产业的高增长,自然吸引资本目光,但投资不能只看热度,需聚焦真正有潜力的细分领域。结合行业趋势,三大方向值得重点关注。
首先是 IP 生态相关领域。IP 是潮玩的核心,从 IP 孵化、设计到授权,整个产业链都将受益于行业扩容。随着头部 IP 生命周期缩短,企业对新锐设计师的需求增加,设计师扶持平台、IP 运营服务商将迎来机遇;同时,文旅文博、体育竞技、网络达人等新 IP 来源崛起,跨界 IP 合作的空间不断扩大,具备 IP 整合能力的企业有望脱颖而出。
其次是技术与供应链升级领域。3D 打印、AI 设计、AR/VR 交互等技术,正重塑潮玩的生产与体验,相关技术服务商将获得订单红利;供应链方面,环保材料、自动化设备的需求持续增长,珠三角、长三角的优质供应链企业,将依托产业集群优势,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
最后是全球化与渠道创新领域。中国潮玩的海外渗透率仍较低,东南亚、欧美等市场潜力巨大,具备跨境运营能力、本地化营销能力的企业,有望分享全球增长红利;渠道端,线上直播、社交电商(如抖音对潮玩销售的推动)与线下体验店的融合加速,能提升用户粘性、优化消费体验的渠道服务商,值得长期关注。
不过,投资潮玩也需警惕风险。市场竞争加剧是首要挑战,2024 年前五个月,全国潮玩相关企业新注册 3190 家,同比增长 34%,同质化竞争可能导致部分企业盈利承压;原材料价格上涨会压缩利润空间,全球经济波动则可能影响消费需求。投资者需谨慎评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避免盲目追高。
有人质疑潮玩是 "昙花一现的风口",但从政策、消费趋势来看,这个产业的增长具备长期逻辑。2025 年 1 月,国务院发文《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打造国货 "潮牌"、开发高品质文创,为潮玩产业提供政策支持,行业将更加规范有序。
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潮玩的边界还在不断拓展。"潮玩 + 文旅" 的模式已经落地,《哪吒 2》与西安大唐不夜城合作的全息剧场,门票预售 3 分钟售罄;"潮玩 + 电竞"" 潮玩 + 时尚 "的跨界也在探索中,未来可能形成更多新业态。同时,二手潮玩市场的繁荣(部分限量款溢价超 10 倍),进一步延长了潮玩的价值链条,形成" 收藏 - 交易 - 再创作 " 的良性循环。
对年轻人来说,潮玩是 "为快乐买单",是对生活的热爱;对中国产业来说,潮玩是从 "中国制造" 到 "中国创造" 的缩影,是制造业、科技、文化实力提升的共同结果。这个千亿赛道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图片来源于网络公开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声明:本文涉及的资讯、数据、标的等内容来自网络公共信息,本人对以上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证,涉及的信息随时都可能会有新变化,仅作为学习交流之用。
来源:股市挖掘机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