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生路上,谁都希望好运常伴,福气绵长。然而现实中,我们常常发现:明明很努力,却总感觉事事不顺;明明心怀善意,却屡屡遭遇挫折。这时,或许我们该审视一下自己的圈子——那些与我们常来往的人,正在无形中塑造着我们生活的模样。
你的圈子,就是你的命运
人生路上,谁都希望好运常伴,福气绵长。然而现实中,我们常常发现:明明很努力,却总感觉事事不顺;明明心怀善意,却屡屡遭遇挫折。这时,或许我们该审视一下自己的圈子——那些与我们常来往的人,正在无形中塑造着我们生活的模样。
弘一法师的智慧之语点破了其中的奥秘:“凡是负能量的东西,你都不能去回应,回应就会与之纠缠,纠缠就会损耗自身。”这句话,道破了人际交往中能量传递的真相。
科学研究表明,人的情绪和行为确实会相互“传染”。美国哈佛大学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联合研究发现:快乐可以通过社交网络传播,如果朋友变得快乐,你变得快乐的概率会增加15%;如果朋友的朋友快乐,你快乐的概率还会增加10%。
这印证了古老的禅宗智慧——我们的状态深受周围人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往往超出我们的想象。
禅宗有个著名的故事:一位年轻人向禅师抱怨周围的人都素质低下。禅师带他来到窗前,问:“你看到了什么?”年轻人说:“街上有人在吵架,有人在乱扔垃圾。”禅师又带他来到镜子前:“现在你看到了什么?”年轻人说:“我自己。”禅师说:“窗户和镜子都是玻璃做的,区别只在于镜子后面镀了一层银。当你心中只有自己时,就会像镜子一样,只能看见自己;当你心中装着他人时,才能像窗户一样,看到外面的世界。”
这个故事提醒我们:我们如何看待外界,反映了我们内心的状态;而我们与什么人为伍,则在塑造着我们内心的状态。
懂得维护自身状态的第一步,是学会识别那些会损耗我们能量的人。
抱怨成性者:他们眼中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案,只有无尽的抱怨。每次交谈后,你都感觉精疲力尽,正能量被抽空。
过度索取者:他们只懂得索取,从不付出。无论你给予多少,他们都觉得理所当然,甚至要求更多。
消极否定者:任何新想法、新计划,他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困难和不可能。他们的口头禅是“这行不通”、“你做不到的”。
是非传播者:他们以传播八卦、挑拨离间为乐,与他们交往过密,难免被卷入无谓的纷争。
情绪失控者:他们无法管理自己的情绪,经常无故发怒或情绪崩溃,让你不得不时时安抚,耗尽心力。
识别这些人不是要我们评判他人,而是明智地保护自己珍贵的能量。如同园丁不会任由杂草抢夺花朵的养分,我们也要学会守护自己的精神家园。
与需要远离的人相对,生活中也有三种人值得我们深交:
正能量传递者:他们积极乐观,遇到困难不轻言放弃。与他们相处,你总能感受到希望和力量。
真诚建议者:他们会在你犯错时直言相告,在你迷茫时给出建设性意见。他们的批评可能不中听,但往往最有用。
共同成长者:他们与你互相激励,一起进步。这样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吃喝玩乐,而是精神的同频共振。
古语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这就是潜移默化的力量。
懂得了识别什么样的人可交、什么样的人该远之后,我们还需要掌握保护自身能量的具体方法:
设定清晰边界:学会说“不”,明确自己的底线。不是所有的请求都要答应,不是所有的场合都要参加。你的时间和精力很宝贵,要留给真正重要的人和事。
培养觉察能力:经常检视自己的状态。如果与某人相处后总感觉疲惫、沮丧,就要考虑调整这段关系的距离。
提升自身能量:通过冥想、运动、阅读、亲近自然等方式,增强自己的正能量。当自身能量足够强大时,就不易被外界的负能量影响。
选择性回应:不是所有的信息都需要回应,不是所有的挑衅都需要反击。有时,不回应就是最好的回应。
优化社交圈不是要我们与朋友绝交,而是有智慧地调整:
重新评估:列出你经常交往的人,思考每个人带给你的影响。是能量的补给还是消耗?是促进成长还是阻碍进步?
逐步调整:有意识地增加与良友的相处时间,减少与消耗型人群的交往。这不是势利,而是对自己负责。
主动建设:主动去寻找和靠近那些能与你共同成长的人。参加有益的社群,学习新技能,在更优质的圈子里遇见更好的自己。
最重要的是,想要遇见更好的人,先要成为更好的自己。当你积极向上、善良宽厚,自然就会吸引同类的人。
禅宗讲“感应道交”——什么样的人,就会感召什么样的缘分。修好自己,善缘不请自来。
人生的后半程,我们更应该懂得:维护自己的状态不是自私,而是智慧;远离损耗你的人不是冷漠,而是自爱。
选择与什么样的人同行,就是在选择什么样的生活。与正能量的人为伍,你的世界会越来越明亮;与负能量的人纠缠,你的前路会越走越窄。
从今天起,做一个懂得选择的智者:选择滋养你而非消耗你的关系,选择提升你而非拉低你的圈子,选择照亮你而非遮蔽你的人生。
因为,与你常来往的人,真的决定着你生活的模样。而你的选择,决定着你的福气能有多深、走多远。
来源:创客IP老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