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佳作角逐文华奖|历史性突破、台风天备战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04 15:07 1

摘要:“前不久,我们上海评弹团在广东巡演时遭遇台风天,部分演出活动暂停,演员就在酒店房间里排练《千里江山图》,小长假过后,我们将成立备战小组,为即将举行的文华奖决赛做最后的冲刺。”上海评弹团高博文说。此次中篇评弹《千里江山图》参与文华奖终评角逐,实现了曲艺类剧目在文

“前不久,我们上海评弹团在广东巡演时遭遇台风天,部分演出活动暂停,演员就在酒店房间里排练《千里江山图》,小长假过后,我们将成立备战小组,为即将举行的文华奖决赛做最后的冲刺。”上海评弹团高博文说。此次中篇评弹《千里江山图》参与文华奖终评角逐,实现了曲艺类剧目在文华奖剧目奖评选中的历史性突破,剧组成员希望通过这部作品让全国观众看到上海文艺工作者对曲艺的创新与探索。

作为上海评弹团的力作,中篇评弹《千里江山图》改编自作家孙甘露“五个一工程”奖、“茅盾文学奖”获奖同名长篇小说,讲述了在1932年中国共产党上海秘密机关遭到严重破坏,党中央决定重建绝密交通线的背景下,以陈千里等为代表的中共地下工作者,在危机四伏的隐蔽战线上,与敌人展开的一场生死较量。作品由张裕编剧、王昕轶执导,在琵琶三弦声中,将一段惊心动魄、荡气回肠的隐蔽战线故事娓娓道来。

为了破解改编难题,编剧张裕耗时近一年删繁就简,将宏大叙事浓缩为紧凑的舞台情节。整部作品共280分钟,分为上下两集进行演出,上集的笔墨浓缩在陈千里、易君年、凌汶三个角色身上,聚焦在陈千里临危受命奔赴上海,在特务筑起的铜墙铁壁之中,智取金条、甄别真假“西施”的传奇故事;下集围绕“如何救出浩瀚”的钩子,讲述敌我双方短兵相接、斗智斗勇的故事。该作品强调了沉浸式的空间营造,并在舞台调度上引入现代剧场手段,在加强戏剧张力的同时,让这一小说在舞台上呈现得别致、精致乃至极致,让观众感受“红色特工”完成任务之艰险与不易。

导演王昕轶带领团队在封闭排练中反复打磨细节。一句“老易需要我”的台词,主创足足琢磨了两三天,只为让5个字的表达承载更深层的情感张力。创作过程中,团队始终坚守评弹本体特征,将“说噱弹唱演”的十八般武艺悉数展现,同时大胆融入现代舞台理念。舞台上,四块绘有《千里江山图》局部的木制屏风与多媒体影像交织。“敌我双时空”“回忆时空”等手法的运用,既保留了江南曲艺的雅致,又营造出谍战剧的紧张氛围。

同时,这部作品的诞生更凝聚着老中青演员的接力付出。95后新演员加盟演绎年轻角色时,高博文、吴新伯等资深演员全程坐镇现身说法,手把手指导他们把握人物心理。正如剧中的“说书人”吴新伯所言,“天下事难不倒说书先生”,主创团队用坚守与创新,让这部红色作品既葆有文学品质,又彰显曲艺魅力。

自创排以来,该剧已成功演出24场,足迹遍布上海各大剧场、高校及基层单位,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不仅征服了传统评弹老听众,更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实现了破圈传播。剧目在文本文学性、音乐创新性和表演综合性上都做了大胆而成功的探索,被誉为“新时代评弹艺术的创新之作”,为评弹这一传统曲种表现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积累了宝贵经验。

此次《千里江山图》前往四川参加文华奖终评,也是该剧首次以完整面貌走出上海。高博文表示如今备战文华奖进入冲刺阶段,备战小组将在总体框架基本不动的基础上,对一些台词细节和音乐部分做最后微调。高博文说:“《千里江山图》此次被纳入剧目奖评选对我们来说是质的飞跃,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动力。我们渴望能以最好的状态在文华奖的舞台上让全国观众看到这部曲艺大作品。”

从文学经典到曲艺精品,从封闭打磨到台风天排练,《千里江山图》的每一处细节都镌刻着匠心。带着这份坚守与热爱,上海评弹团正静待在文华奖的舞台上,让这幅用声音勾勒的“千里江山图”展示上海曲艺的新风采。

栏目编辑:江妍 题图来源:官方提供 图片来源:官方提供

来源:子芊上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