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发烧、身疼…..中疾控提醒!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17 08:52 2

摘要:中国疾控中心5月8日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4月,哨点医院门急诊流感样病例呼吸道样本检测阳性病原体主要为新型冠状病毒、鼻病毒和副流感病毒;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呼吸道样本检测阳性病原体主要为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新型冠状病毒。

近一个多月以来

不少市民都出现了

感冒、咳嗽、流鼻涕等症状

还有网友在社交媒体

晒出“两道杠”的截图

中国疾控中心5月8日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4月,哨点医院门急诊流感样病例呼吸道样本检测阳性病原体主要为新型冠状病毒、鼻病毒和副流感病毒;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呼吸道样本检测阳性病原体主要为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新型冠状病毒。

数据显示,监测期内(3月31日—5月4日)急诊流感样病例中新冠阳性率由7.5%升至16.2%,住院病例阳性率由3.3%升至6.3%。

图源:中疾控

图源:中疾控截图

目前发热门诊监测数据如何?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副主任彭劼称,初夏是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在门诊中,有呼吸道症状如咽痛、咳嗽的患者数量增多,其中有一些是感染了流感病毒,有些人是感染了新冠病毒。

从目前临床数据来看,这一轮新冠感染是人们体内抗体水平下降后的自然现象,感染者症状更轻,但一些免疫力低下患者仍需警惕,如60岁以上老人、有基础病人群等,建议市民外出时佩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从医院门诊监测数据来看,3月份新冠阳性检出率约为7%—8%,4月份升至15%左右,5月份进一步上升到20%—30%。虽然就诊总人数变化不大,但新冠阳性患者的绝对数量确实在增加。这与官方公布数据一致。最新报告显示,4月全省新冠感染发病数达23188例,较3月(3548例)环比增幅超五倍。

为何这一次新冠感染会出现?

据介绍,上一次新冠的小高峰发生在2024年7—10月,距今已过去半年,随着人们抗体水平的降低或消失,新一波感染就有可能发生,因此,此波发病属疾病的自然现象。

彭劼进一步解释,新冠病毒发病的波动现象,与流感病毒不同,气候对新冠病毒传播的影响相对较小,其未显示出明显的季节性差异。

这一轮新冠病毒感染者症状

有什么特点?

一方面,免疫逃逸更强:之前阳过或者打过疫苗的,也可能再次感染;

另一方面,症状更像感冒:嗓子痛、低烧、咳嗽或根本没症状,容易被忽视。

总之,当前感染新冠的患者,症状与之前相比没有明显变化,需要住院的重症患者也很少。

彭劼表示,很多人都认为新冠已更像一场“感冒”,就对此不重视。但实际上还需要警惕新冠病毒的威力,一方面它可能影响你更长时间的体力和恢复;另一方面也可能在你不经意中传染给家中体弱的老人、孩子或慢性病人,带来严重后果。

在这一次波动疫情中,这三类高风险人群需要特别注意:60岁以上老人、有基础病(糖尿病、高血压、慢阻肺、肿瘤等)以及免疫力低下者(如肿瘤放化疗期、器官移植患者)。

这一次波峰疫情

预计什么时候会过去?

彭劼表示,这一次疫情应该不会持续太久。预计感染高峰在5月下旬前后达到顶点,整体持续6—8周。但最终以疾控部门的权威判断为准。

如果出现发热、咽痛、全身酸痛等症状,建议先自测新冠抗原,阳性尽早服用抗新冠药物。

确诊新冠后,尽早使用抗病毒药物,可显著缩短病程。抗病毒药物在感染早期使用效果最佳,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缩短病程,降低重症风险。从临床观察来看,它副作用较小,安全性良好。抗新冠病毒特效药,在医疗机构的供应是充足的。如果不服用特效药,对症治疗也可缓解症状。

此外,中疾控提醒,当前呼吸道传染病疫情总体处于较低水平,托幼机构、学校等人群聚集场所存在发生聚集性疫情的风险,应做好呼吸道传染病的防范。建议公众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或手肘遮住口鼻;注意手卫生,避免用不洁净的手触摸眼、鼻、口,以减少病原体传播风险。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要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充足休息,增强身体免疫力。出现发热、咳嗽或其他呼吸道感染症状时,与人接触要佩戴口罩,保持室内良好通风;根据需要及时就医。

科学佩戴口罩:在就医过程中需全程佩戴口罩;在人群密集场所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飞机、火车、地铁等)时建议佩戴口罩,尤其是老年人和一些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患者,减少感染风险。

积极主动接种疫苗:免疫力较弱人群(如孕妇、低龄儿童、老人及慢性病患者等)应根据疫苗接种指引接种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相关疫苗。

信息来源:深视新闻、中疾控、南方+、南方日报

统筹整合:罗湖发布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❶历史性突破!

❷下!周!见!

❸免费入场!梧桐阁云端Live来了!🤩

来源:罗湖发布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