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说那天吧,校门口人山人海,学生像赶集似的往外涌,个个肚子饿得都能咕咕叫。
小北这人,嘴里没停过,手上也没闲着。
就说那天吧,校门口人山人海,学生像赶集似的往外涌,个个肚子饿得都能咕咕叫。
小北推着他的关东煮小车,招呼声一个接一个:“来来来,吃点关东煮,热乎得很!”孩子们听见香味儿,脚步都轻快了几分。
关东煮,这玩意儿在咱中国也火了好几年。
本来是日本那边传过来的,看着简单,其实里头讲究多着呢。
小北一开始也心里打鼓,怕自己做出来没人爱吃,怕生意干不起来。
第一天出摊,心里比坐过山车还刺激,手都微微发抖,生怕弄砸了。
这年头,谁不想能靠自己手艺挣点票子,过得滋润些?
小北就那么想着,一边琢磨,一边把小推车打理得板板正正,锅底擦得能照人。
食材这块儿,小北从不马虎。
丸子三兄弟:鱼丸、虾丸、牛肉丸,都是冻得邦邦硬,先提前拿出来解冻,凉水冲一遍,去腥又干净。
油豆腐,切成半边,千张卷起来用牙签扎好,看着规整又方便下锅。
白萝卜嘛,切成厚厚的圆片,水里一焯,苦味就全没了,剩下的全是清甜。
魔芋丝一戳就滑,得多冲几遍水,海带结还得泡发,泡得鼓鼓囊囊的,孩子们说吃着像嚼口香糖一样带劲。
很多人都觉得关东煮就是丸子水煮,其实汤底才是灵魂。
小北这人不嫌麻烦,每天一大早去菜市场买猪骨头和鸡架子,回来先焯水,去腥再下锅。
锅里添满水,丢几片姜、几段葱,干香菇也甩一把进锅,后头小火慢炖,三四个小时,香味儿能飘出老远。
有时忙不过来,小北也用浓汤宝搭配木鱼精和味噌酱,省时又省力,就是成本稍微高点儿。
学生们嘴里一边嚷着“老板,汤底今天啥味儿啊”,一边抢着买。
生意好不好,还得看出餐速度。
校门口的孩子们,个个像火箭一样冲出来,谁愿意等半天?
小北就提前把萝卜、海带、千张这些难入味的玩意儿小火慢慢煮软,泡在汤里养着。
等学生一来,丸子、蟹柳啥的下锅三五分钟就能捞起来,热乎乎地就着汤端上来。
碗里先盛点汤,萝卜、魔芋丝打底,丸子铺在上面,再撒点葱花,海带结一放,颜色鲜亮,卖相顶呱呱。
蘸料也是两手准备,酱油芥末一碟,麻辣酱一盘,谁爱吃哪种随便挑。
小北每天收摊都要把汤底倒掉,绝不留隔夜汤。
“汤底要是留着明儿再用,口感就不对劲了。”他说这话的时候,像老厨师一样认真。
孩子们吃得高兴,小北心里就美滋滋的。
一天能卖出二百多份,算下来一个月挣的钱比在工厂打工还多。
有人问他,“你这关东煮咋做得这么好吃?”小北咧嘴一笑:“我这秘方啊,就是不怕麻烦,啥都新鲜,汤底天天熬。”
关东煮这门生意,其实在日本早就流行开了。
人家路边摊一到冬天,关东煮摊点火生意就冒烟,大伙围着小摊边聊边吃。
小北学的就是这种热乎劲。
关东煮传到中国,改良成了咱们自己的口味,丸子、豆腐皮、麻辣蘸料,全是自家的花样。
校门口的孩子们吃惯了麻辣烫,换成关东煮,觉得新鲜又不腻。
小北做生意讲究聊家常。
每回有新学生来,他都能搭把手,开句河南话:“你这衣服挺有范儿,吃点热的暖暖身。”孩子们笑嘻嘻地答:“老板,这萝卜真甜,是加了糖吗?”小北说:“我没加糖,是汤底熬出来的鲜,萝卜自己甜。”偶尔有学生催得急,“老板,快点啊,我下一节课快迟到了!”小北动作麻利得很,手底下锅勺一翻,丸子就进碗,像变魔术似的。
下雨天摊子不好做,小北却不怕麻烦。
那天雨下得哗哗响,他正犹豫要不要收摊,结果一群学生撑着伞跑过来。
“老板,今天关东煮卖不卖?”小北擦擦额头的雨,笑着说:“卖!热汤伺候!”看着孩子们边吃边聊,雨水打在伞面上“噼里啪啦”,小北心里就踏实。
那一刻,他觉得自己不是在做小生意,是在给学生们送温暖。
小北的摊位慢慢成了学校门口的一道风景线。
每天下午,学生们排队买关东煮,笑声、说话声和锅里的滚水声混在一块儿,热闹得像赶庙会。
孩子们吃完关东煮,有的还会回来帮小北收拾摊子,聊聊学校里发生的趣事。
小北说:“我这摊子不光是卖吃的,还是学生们的‘加油站’。”
关东煮这门手艺,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
难在用心,简单在步骤。
食材准备得细致,汤底熬得浓郁,出餐速度快,蘸料搭配齐全,这些都是诀窍。
小北有时候会对着锅自言自语:“锅里的萝卜泡久了,吸了汤,吃着比糖还甜;丸子煮得刚刚好,咬一口弹牙;魔芋丝滑溜溜,海带结筋道筋道的。”他自己先尝一口,满意了才敢端给学生。
有时候有家长也会凑过来尝尝,“老板,关东煮健康不?”小北嘿嘿一笑:“这玩意儿汤底都是骨头和鸡架熬的,没乱七八糟的添加,放心吃!”家长听了点头,“孩子们吃着开心,我们也放心。”有些孩子还学着小北的样子,拿勺子舀汤,学得有模有样。
说起挣钱,小北不藏着掖着。
一天卖二百多份,平摊下来,毛利润一年能有二十万左右。
有人开玩笑:“你这摊子,比城里上班还赚得多。”小北笑得眼睛都眯了,说:“咱不怕辛苦,一年下来,能把家里房贷都还清。”关东煮这生意,真是小本买卖里的“摇钱树”。
其实,校门口支摊做关东煮,是很多人都能干得来的营生。
功夫在锅外,得用点心思琢磨。
小北会根据季节调换食材,冬天汤底多炖一会儿,夏天多点清爽蘸料。
孩子们有啥新花样,他就跟着改,啥都不死板。
摊子上偶尔还会放点小玩具,谁买关东煮就送一个,孩子们笑着说:“老板你真会玩!”
小北常说,关东煮不光是吃的,更是一种温度。
校门口冷风一吹,孩子们围着摊子热热闹闹,吃一口暖心又暖胃。
街坊邻居都说:“这摊子,真是学校门口最有烟火气的地方。”有时候,生意做得好,心里比兜里多几个钱还踏实。
一年过去,小北这摊子越做越顺,票子也越攒越多。
有人问他,“以后还摆摊吗?”小北拍着胸脯说:“只要学生们喜欢,我就接着干!”关东煮的香气,早就飘进了大伙儿的心里。
校门口的日子,一碗关东煮,一段故事,就这么慢慢熬开了。
本文只是休闲娱乐,不会及任何商业用途,假如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来源:萌宠狂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