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外交思想,积极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促进中英两国博物馆领域的学术研讨与经验分享,2025年9月29日,北京市文物局携手中国传媒大学举办“跨越文化的桥梁”项目中英博物馆研究交流研讨会,搭建两国文博行业对话合作平台,助力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活动在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庆成宫举办。庆成宫原名斋宫,建于明天顺二年(1458年),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更名庆成宫,并改建其连廊与墙体形成今日格局。庆成宫建筑群坐北朝南,轴线自南向北依次建有头宫门、二宫门、正殿、后殿,院落东西两侧分别建有宫门与配殿。庆成宫在明代时,是供皇帝在举行先农祭祀前斋戒的场所。清代经改造后,成为皇帝耕耤礼成后赐茶、行庆贺礼的场所。此次活动由北京市文物局指导,北京市文博发展中心、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媒教育学院、北京市对外传播交流中心和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组织承办。中国传媒大学来自巴西、德国、坦桑尼亚等13个国家的留学生、参与“京彩文化”高校学生代表及青年人才代表等共计40余人参与其中。摘要: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外交思想,积极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促进中英两国博物馆领域的学术研讨与经验分享,2025年9月29日,北京市文物局携手中国传媒大学举办“跨越文化的桥梁”项目中英博物馆研究交流研讨会,搭建两国文博行业对话合作平台
诺丁汉特伦特大学文化遗产教授、英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文化领域非执行董事麦克·罗宾逊(英国)以《重思中英遗产的未来》为题作主题演讲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研究馆员张敏以《从世界文化遗产的角度看先农文化的传播》为题作主题演讲
清源文化遗产保护团队传播教育中心安南旭以《多元社区参与下的遗产教育与数字化中国实践》为题作主题演讲
北京语言大学新汉学计划国际中文教育博士研究生麦克·勒鲁以《卢浮宫与国家博物馆的比较》为题作汇报
Image. ai CTO, Ta-f/Fakeart联合创始人宋雨函以《数字文博:让文博在云端活起来》为题作案例分享
电影特效和3D动画行业资深制作总监、美术总监和AIGC负责人马屹锴以《陕文投书画垂类AI应用》为题作案例分享
在座的青年人才代表及高校外籍留学生代表踊跃发言,积极和与会专家互动。
学生感想
穆吉沙·恩舒蒂·克里斯蒂安(卢旺达):
参观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时,我经历了一场无声的觉醒。踏入这里的瞬间,仿佛置身于一个全新的天地。最先吸引我的,是这里得天独厚的环境。曾有帝王踏足的先农坛,并非仅供人匆匆浏览展品的场所,而是一处可供探索的“活历史”。这种即时的沉浸式体验,彻底改变了参观的感受。你不再是单纯学习历史,而是真正站在了历史的中央。随后走进另一座展厅,眼前出现的是一座完全不用一根铁钉搭建的宏伟建筑。目光追随那些精密咬合的木构部件——斗拱,所见之处堪称纯粹的艺术。在书本上了解斗拱的理念是一回事,亲身站在它的下方,感受数百年前用双手与智慧将其变为现实的工匠们的匠心,则是截然不同的体验。我认为这座博物馆对空间的运用堪称绝妙。陈列的模型与示意图,与周围真实的古建筑相得益彰。
来源:北京文博